许正林《新闻编辑》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编辑、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近代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出现以后,新闻与出版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性工作逐渐形成,进而出现了“编辑”这一指代专业性工作、专业性人员的概念。
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制作等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
现代新闻机构中的编辑,按媒介分,有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网络编辑等;按工作内容分,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言论编辑、版面编辑、副刊编辑等。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出示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和联络作者等。
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
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等工作。
网络编辑是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兴编辑门类,它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连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第二节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概况综合早期中文报刊的编辑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与创新,都积极借用了欧洲或日本报刊的形式;其二,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动因都在于满足读者需求,它是报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
也正是基于先驱者们的不断尝试,使中文报刊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节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对新闻编辑,尤其是对中文报刊编辑的理论归结与阐述仍然始自于西方传教士。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既具有其传统规范性,又具有接受新兴理论的敏感性,但新闻编辑理论研究实际上总是落后于新闻编辑技术实践。
纵观历史,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存在着不少不足的地方:其一,观念落后于实务;其二,理论落后于技术;其三,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滞后;其四,大多想建立“新闻编辑学”,但尚未建立起“学理”规范。
第四节当前报纸版面编辑的新特征报纸版面作为新闻传播的直观载体和新闻编辑的对象是最具变化性的。
世纪之交,我国报纸版面改革已表现出新闻编辑探索的九大趋势。
第一,大信息量。
第二,第二,版面简洁。
第三,图像化。
第四,强化新闻版。
一是调整新闻版和专副刊的版面比例,增加了新闻版面;二是整合新闻版面,分类设置分报头;三是新辟“热点追踪”版;四是改进了版面编排,有效地发挥了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
第五,专刊、副刊的强化。
第六,版面元素的个性强化。
第七,横向编排成为主流。
第八,强化导读和新闻提示。
第九,人文化。
第二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述第一节新闻编辑的功能与作用一、从报纸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其一,“总串联”作用;其二,“总合成”作用;其三,“总把关”作用。
二、从报业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报纸编辑部门是报纸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是报纸生产系统指挥和调度中心,是单位新闻产品的制作、加工和组装中心,是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
三、从传播学角度对新闻编辑的认识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编辑首先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在我国,编辑的把关原则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原则、法律原则、真实性原则、版面原则、文法原则等。
其次,在现代大众传播中,编辑实际上又扮演着“隐匿意见领袖”的最初角色。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本来是针对人际传播中产生效果的一种假设。
实际上,人际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倾向性意见的形成大多来自于大众媒介的意见。
由于大众媒介中编辑的“把关人”特殊地位,编辑的直接言论或者他所选择的言论,本身就是一种倾向性意见。
第三,编辑同时又是接受意见反馈的主要渠道。
具体对一个报纸编辑来讲:其一,常常是接触读者反馈意见的第一人;其二,给读者意见作出解释和回答的也主要是编辑;其三,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调整和改善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主要是编辑;其四,媒体自身为了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积极进行受众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实施这一切的还是编辑。
第二节新闻编辑体制与程序新闻编辑工作,有特定的内涵,它包括编辑方针的制定与实现、宣传任务的贯彻、报道方案的制定与指挥、稿件的组织、稿件的编辑、标题的拟制、图片的编辑、版面的设计与编辑,而承担这一切的工作人员,包括编辑部的编辑、主编和报社的总编辑。
一、编辑体制编辑部是新闻单位内负责新闻采写、编辑、通联和资料等新闻业务工作部门的总称。
它是新闻单位的核心部门,其内部一般又由若干个专业部门组成,包括总编室、经济部、科教部及副刊部(文艺部、理论部)、美术部、国际部、群工部和资料室等。
在进入产业化的阶段中,编辑部的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编辑部的最高领单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
总编辑是主管编辑、采访和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总负责人和主要决策人。
总编辑的职责为:制定编辑方针、审定报道方案、指挥实施编辑方针和报道方案、审定重要稿件和版面、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为协调总编辑的工作,一般又设若干名副总编辑,分管某些重要的部门或重要工序的工作。
编委会是新闻单位编辑部工作的领导机构,凡是编辑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均由编委会讨论决定。
编委会成员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和若干名编委。
总编辑为编委会负责人。
在实行总编辑负责制的单位,编委会不仅领导编辑部,还领导经理部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
编委会成员由新闻单位的主办机关任命。
在我国,实行的是总编辑负责制。
在编辑部内,真正承担编辑业务的是主编和编辑。
主编是报社内各个版的二、编辑流程传统报纸的新闻编辑流程一共要经过24 道工序。
进入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时候后,程序简化了。
1. 文稿输入;2. 版面设计;3. 组版;4. 印刷;第三节编辑方针广义的编辑方针包括办报方针、编辑方针、报道方针。
它是编辑部工作的指南。
一、办报方针1.办报方针的由来办报方针就是报纸公开表明办报宗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它体现了不同时代报纸的不同性质。
2.办报方针的内涵(1)确定的办报宗旨或目的;(2)规定的报纸的性质、立场、任务和作用;(3)坚持的指导思想;(4)决定的报纸规模(篇幅)和设想的读者对象;(5)内定的报纸隶属关系。
二、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和现实情况对报纸内容、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读者定位、报道的范围和重点、报纸的水准以及报纸的风格。
1. 编辑方针确定的前提报纸内容;传播效果;广告;传播者,即报纸的编辑和记者;读者兴趣;报纸长期战略;读者构成。
2. 现代报刊的功能定位现代大众的方针确立的核心内容在于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而功能定位更是编辑方针的核心内容。
大致包括: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新闻解释;读者引导;论坛提供;娱乐释放。
第四节新闻编辑的素养一、编辑修养1. 理论修养2. 政策修养3. 职业道德修养4. 专业修养5. 知识修养二、编辑能力1. 信息采集能力2. 信息鉴别能力3. 组织能力4. 创新能力5. 写作能力6. 操作能力三、编辑意识1. 新闻意识时效意识;线索意识;指导意识。
2. 信息意识3. 政治意识要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实,正确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务,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念和心声,真正起到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舆论工具作用,使媒介真正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和桥梁;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组织上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重要情况应请示;要有弘扬主旋律的意识;要政治家办报。
4. 创新意识5. 把关意识要把好政治关(把好政治关是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要把好法律关;要把好内容关;要把好版面关;要把好策略关;要把好质量关。
在《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中,对报纸版面的综合质量考核主要在七个方面:(1)报纸所载内容必须真实、准确;(2)报纸稿件的选用要求具有指导性、新闻性、时效性、可读性,格调高雅,文章生动;(3)报纸版面容量标准,要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手段;(4)标题要求题文相符,表达准确,文字精炼,生动形象;(5)报纸栏目设置要求合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6)每期报纸文字差错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7)报纸印刷质量要求字体清晰,墨色均匀,套色准确,无缺笔断画、模糊不清的现象。
第三章稿件编辑第一节稿件选择一、稿件来源一是本报记者和编辑;二是通讯社每天播发的通稿;三是通讯员和社会上其他人士来稿。
二、稿件选择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办报方针;形成报纸的特色;保证报纸所用稿件的质量。
三、稿件选择的标准1. 新闻标准: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2. 政治标准3. 宣传标准:正确性;权威性;针对性;新闻性;适宜性。
4. 法规标准:禁止有关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内容与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内容。
5. 道德标准:保护新闻源;不要使受害者或无辜者受到困扰和伤害;不应过分宣传灾情、疫情以及各种暴力事件,以免引起读者的惊慌与恐慌;不应登载有助于报社或者个人获取私利的内容,尤其是以新闻代替广告的内容。
6. 版面标准:轻重选择;缓急选择;协调选择;平衡选择。
四、稿件选择原则1. 定质原则2. 定量原则3. 定时原则五、稿件类型1. 刊用稿2. 备用稿3. 内参稿4. 线索稿5. 转交稿第二节稿件修改一、稿件修改的内容文字;标点符号;引语;时间;词汇;逻辑;长度;风格;下笔有因(不同文体的语体与结构均不一样);新闻文体;多余;技术词汇;稿件洞;结构;人称;事实疑点;读者对象;典雅文字;形象性;个性。
二、稿件修改的程序1.审读全文,分析稿件;2.设计方案,着手修改;3.检查复读,精益求精。
三、稿件校对符号:符合规范;勾画分明;清晰易辨。
第三节编辑方法一、修饰二、压缩压缩的方法分为三种:一是尽量保留信息量,把多余的信息符号加以删除,去字、去词、去句,而不伤原意;二是保留主要信息内容,把次要的部分删掉;三是去评论。
三、摘编是为了突出主题和节约篇幅。
四、增补背景材料或知识材料等。
五、综合多用于动态新闻、整体性报道,少用事件性新闻。
六、改写最有效最麻烦的方法。
编辑方法是一种综合方法。
任何一种方法的分别运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第四节稿件配置稿件配置是指编辑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对稿件进行组装和编排,它是继选稿、修改以后对稿件的最后一次编辑处理。
一、同题集中:同题集中是把内容相关联的稿件置于一个标题下集中发表。
常见的编排方法有:联合;连续;对比;述评。
二、配评论和按语:编辑有时为了深化某报道的意义,常常配上相关的评论,旨在引导读者阅读与理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