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展
[医学]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展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型化样品前处理技术,它 集采样、纯化、富集于一体,减少了常规液-液萃 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具有操作简单、模式 灵活多样、成本低廉、富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 点。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1 液相微萃取技术原理及萃取模式 液相微萃技术原理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原
理基本相同,即基于“相似相溶”原理。 LPME发展至今,已有多种模式,如单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作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料接触,使
物料中的某些组分(称萃取物)被超临界流体溶解并 携带,从而与物料中其他组分(萃余物)分离,之后 通过降低压力或调节温度,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 从而降低其溶解能力,使超临界流体解析出其所携 带的萃取物,达到萃取分离的目的。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2.2 双水相萃取(ATPE)技术应用实例 2.2.1 赵爱丽等人利用双水相体系对黄芩苷进行分 离纯化。 2.2.2 霍清对葛根素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特性进 行了研究。 2.2.3 张春秀等利用双水相体系在银杏叶中提取银 杏黄酮.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3、液相微萃取技术 液相微萃取(LPME)技术是上世纪90年
(2)黄酮类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 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 氧自由基 ,具有抗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 调节心血管等功效。
(3)萜类化合物 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 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在自然界 分布很广,挥发油、树脂、橡胶及类胡萝卜 素的组分多属于萜类化合物。有些具有生理 活性,如龙脑、山道年、穿心莲内酯和人参 皂苷等。
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回归自然”热潮以及补充与替代医学 的兴起,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导致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的研究异常火热。
其活性成分主要有:(1)生物碱( Alkaloids) 一般指存在于 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化合物, 多数具有复杂的含氮杂环, 有光 学活性和显著的生理效应。如:小聚碱、苦参碱、莨菪碱、 罂粟碱等。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实例 超临界CO2流体处理黄花忍冬果
称量 装料 压环 密封
果粉 收集 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艾蒿挥发油工艺流程图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2、双水相萃取(ATPE)技术 ATPE 技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从1956 年瑞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无论是在该技术的基础 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1991 年 Favati等从樱草花中萃取樱草油1993 年 Reverchon从草本植物中提取香精油,Goto从薄荷 叶中萃取薄荷油等。
2.1 ATPE 萃取原理 ATPE 与水 - 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
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当物质进入 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的存在和 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分配系数 K等 于物质在两相的浓度比,各种物质的 K 值不同,因而双水相 体系对生物物质的分配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典伦德大学的 Albertsson 发现双水相体系到 1979 年德国 GBF 的 Kula 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 用于生物产品分离,虽然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但 由于其条件温和,容易放大,可连续操作,目前, 已成功的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医药产品的分离和 纯化。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研究进 展
主要内容
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简介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定义: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指从植物体内(如:根茎、 花朵、果实、种子等)提取分离而来的具有一定医 疗作用的有效成分。
药用植物有天然的和人工培育的两大类,按植物的 科属分类,可大致分为:十字花科、豆科、藤黄科、 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棕榈科、禾本科等八大类。
滴液相微萃取、中空纤维保护液相微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电萃取等。
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萃取分离技术
4、其他萃取分离技术 4.1脂质体液膜萃取 4.2微波萃取 4.3搅拌棒吸附萃取 4.4反胶团萃取 4.5络合萃取技术 4.6萃取与其他技术联用
三、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成分萃取分离 的方法在不断地改进,更多技术含量高的方法被广 泛应用,相信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 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各种药用植物中的 活性成分将逐渐被人类发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