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引种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引种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引种研究进展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药用植物的资源是十分紧缺的主要是因为其
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引种保护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引种分为就
地引种、相似生态环境引种和不同生态环境引种。

关键词:药用植物;引种;中药;质量比较
引言
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
地或国外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引种与驯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引种是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
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一般而言,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栽培实现植物
资源量扩增,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其引种驯化成功的一般标志是从种子到种子。

药用植物是人类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它的全株或一部分可供药用或作为制药
工业原料使用。

药用植物与普通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用植物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这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检验中被人类赋予的特殊属性。

因此,药用植物的引
种驯化与普通植物的引种驯化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药用植物
的引种驯化过程中强调原有药效成分是否能够维持或提高,以确保药用功效不减
弱或不丧失,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

为此药用植物的引种
驯化更强调对引种材料、引种地点的选择,驯化条件的营造等以充分促进药用植
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维持或提升其原有药效。

因此,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成功的评价标准除了需要满足从种子到种子的标准外,还需要进行引种驯化后的
药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生物实验和临床效果判断药效,实现从“药效”
到“药效”的目的。

现有的引种驯化理论大多建立在农作物、园林植物等引种驯化
的经验上,它们对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并不完全适用。

一些药用植物驯化后药效
出现剧烈变化,难以作为原有药材使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药典
对药用植物要求的指标成分不完全是真正的药效成分,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药效成
分不清楚,导致缺乏即时反应药效的明确指标,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检验才能确
认药效的好坏,在驯化中难以按药效去选择药用植物。

因此,本研究在探讨药用
植物的药效形成和稳定机制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说,目的是在此基础
上建立以药效为核心的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新理论。

1引种植物与原产地品质比较
栝楼为浙江所产的道地药材,引种至贵州后必需脂肪酸种类及数量优于原产地,更适宜作食品使用。

引种至浙江宁波的白芍与原产地所产未见质量差异。


同产地的同一种药用植物,是否可在某一地区引种,需要比较各品种的品质。


芷是道地产区多、跨地理距离长的典型药用植物,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
白芷在江苏引种后发现,川白芷在江苏生长生物量最高,香豆素总含量最高。


由其他产地引入已经公认为道地产地的质量比较亦受到关注。

四川中江为丹参的
道地产区,大部分地区引种而来的丹参并无明显质量变化,山东平邑、临朐的丹
参却质量转次,山东沂南、河北行唐的丹参质量转优。

山东九间棚和河南封丘金
银花引种到陕西临潼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本地野生种。

杭白菊引种至河南漯河、栾川、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药用植物园(园区)后,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标准,但3种成分在3个产地却存在极显著差
异。

2引种驯化可能发挥药用植物的优良特性
通过引种可以使某些种或品种的药用植物在新的地区得到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

往往体现在有效成分含量
增加或变化,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提高,抗逆性增强等方面。

如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又称:醋柳、黑刺和醋刺,是一种兼具药用,食用,经济与绿
化防沙作用的作物,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品种在国内栽种时其成活率有所提高,果实有所增大而其他变异较稳定。

又如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多数种类具有
花多、花大、色彩艳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苯丙素苷类成分的特点,其中药用
唇柱苣苔(ChiritamedicaD.FangexW.T.Wang)为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由于其分布
区狭窄,生境特殊,增殖速度缓慢,已处于濒危状态,被定为濒危种。

经过驯化
栽培的植株与原产地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花色更艳丽,植株更大型,株形更紧凑,叶片数量增多,且较宽大。

3引种地点的选择
药用植物引种地点的选择应参照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引种来源)的生态环境特点,尽量选择与其温度、湿度、气温变化等生态因子一致的地点,尤其是药效成分的
形成与积累只局限于部分地区的药用植物更需注重这些因素的一致性。

药效成分
的形成与稳定可能需要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引种地点的选择尽可能地排除生
态因子的差异对药效形成与稳定的影响。

引种时应首先考虑引种地的光照、温度
和水分这类因子,因为这些生态因子主要以自然调控为主;其次考虑引种地土壤的
矿质元素,指导引种地土壤改造和施肥。

在对药用植物药效成分不清楚的情况下,不建议对这类药用植物采用复杂引种法(不同气候带间引种)。

因为药用植物在生
态环境差异较大的引种地生长可能导致药效发生变化,又由于药效成分不清楚难
以即时监督药效的变化情况,驯化上也缺乏指示药效的明确指标,不利于以药效
为核心选择药用植物。

4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在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
面的影响,这是在进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实验研究及生产实践中不可忽视的。

常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即是由于不合理的盲目引种,造成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

不顾中药材的区域特性盲目引种,仓促引进过程中易发生移植异化等问题。

另一
个问题是引种驯化可能导致的生态入侵。

虽然目前尚不多见由于以药用为目的引
种导致的生态入侵报道,但一些以园林,绿化等目的引入的入侵种也确实属于药
用植物,因此引种驯化药用植物也应当考虑这一潜在风险。

如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Sprengel)R.King&H.Robinson)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为菊
科多年丛生型半灌木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会给侵
入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给生态环境造成“绿色灾难”。

而紫茎泽兰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疏风解表,调经活血,解毒消肿。

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之发热,月经不调,闭经、崩漏,无名肿毒,热毒疮疡,
风疹瘙痒等作用。

故引种某些药用植物也应当适度考虑这一情况。

结语
药用植物引种并非完全有益无害,引种前必须做相应的风险评估,如是否可
能为入侵物种,引种植物与本土植物基因渗透问题亦要考虑。

总之,药用植物引
种还有待建立健全的探索和评价体系,确保引种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将引种的风
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洪兵.中药材的引种与驯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29-30.
[2]柳丽,王荣生,钱淑文.刺人参引种试栽观察[J].中药材,1989,12(10):11-12.
[3]李霞,赵仁,和国海,等.珠子参引种栽培的生长动态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26-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