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PPT..
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新民革兴起时期(1919,1921—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1919年——1924年) 中共成立 国民大革命时期 新 合作 中共三大 (北伐战争时期) 北伐 民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927年) 主 农 井 长 失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武装 主 村 冈 征 (土地革命时期) 败 起义 义 (1927年——1937年) 山 革 西安 初步合作 九一八 抗日战争时期 命 七七 正式合作 ( 1937 年 —— 1945 年) 阶 平型关战役 百团大战 段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新 (北伐战争时期) 民 (1924年——1927年) 主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主 (土地革命时期) 义 (1927年——1937年) 革 命 阶 段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合作 北伐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背景: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 南昌起义 (时间、人物、意义) 表现: 八七会议(地点、内容) (1)中共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 秋收起义(时间、人物) 为创建人民军队,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1927,井冈山]) 武装斗争 (3)土地革命 (内容、作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涵 土地革命 建立根据地 ★为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由国情所决定的。 性质:工农民主专政 2、根据地的巩固: (1)粉碎四次“围剿” (2)政权建设: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江西瑞金)
中共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表一 大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新 (北伐战争时期) 民 (1924年——1927年) 主 主 义 革 命 阶 段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D
• 3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5《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 局,略 • 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 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废 除 二 十 一 条 拒 绝 在 和 约 上 签 字
第一阶段:
时间 5月 4日 -6月初
二 过程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先锋 运动 中心 学生 北京
第二阶段:
时间 6月初起 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工人罢工 工人 学生罢课 上海 阶级 商人罢市 群众在天安门前集会
(1)中共一大到二大: 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2)第一工运高潮到国民大革命: 工人单枪匹马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大革命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革命道路的开辟: 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5)遵义会议: 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6)国共关系调整: 依据主要矛盾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失 武装 败 起义
九一八 七七 百团大战 重庆谈判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合作 北伐 农 井 长 村 冈 征 山 西安 初步合作 正式合作 平型关战役 双十协定 内战 爆发 战略反攻 胜 战略决战 利 渡江战役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对比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旧民主革命 新民主革命 不 背景 同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统一战线 点 推翻君主专制 打垮北洋军阀 革命成果 工农运动大力支持 群众基础 只依靠革命党人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革命 相 客观原因 同 主观原因 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点 启示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
北洋政府被迫解除三位亲日派分子的职务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
“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
本代表拒绝签署!”
根据北洋政府的指示,中国代表拒绝在 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爆发标志、口号、前后阶段主力和中心、成果)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学生 罢课 1919年5月4日 北京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 6月3日起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 拒绝 (3)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4)作用和影响: A、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 B、促进马克思主义流传,为中共成立 奠定思想基础;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 7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 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 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 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 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a.孙中山屡遭挫折; 一、兴起(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十月革命和五四运 动影响; 1、原因: A、第一次工人运动挫折的教训(中共认识) B、孙中山认识转变,以“俄”为师(原因 ) C、国情所决定(根本原因) a.国共合作的方式: D、共产国际帮助(外因) 党内合作; b.国共合作的政治基 2、标志: 础: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新三民主 义 (2)高潮(1926-1927年)---北伐战争; (3)失败(1927年)---两次政变;
1.(2008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 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 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D
2.(2008年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揭开序幕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南昌 长沙 汉口
城 市
农村包 围城市 道路的 形成
点燃星火
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建立巩固
井 冈 山
革 命 重 心 转 移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星火燎原
根据地建设
瑞 金
农 村
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 A、李德,王明等“左倾”错误领导(根本原因);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 ●中央红军:1934---35(吴起镇会师) (2)长征时间: ●全国红军:1934---36(三路,会宁会师) (3)路线:瑞金-湘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1937-1945) 2、解放战争(1946-1949) (1)抗战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2)三年解放战争: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反内战漫画: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根本原因:人心所向……●中共领导 (政治、军事、经济)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历史意义和成功经验(胜利的原因):
江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孙 传 芳
时间: 1926.7-1927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北 最大的功绩 : 伐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战
黑 吉 辽
北京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直 隶
山东
江 安 南京 安 安 苏 上海 徽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长沙 湖南 南昌 福 西 福建 建
国民革命运动
(4)国民革命运动影响和教训
1、历史功绩: A、近代前所未有人民大革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B、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C、为革命继续前进奠定基础; 2、失败原因: A、客观原因: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 B、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放弃领导权。 3、经验教训: 中共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 斗争。
• 10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 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 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 “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 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不同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发动群众的 深度、广度 联系(共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中共)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走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