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普通覆铜板的手写绘图板系统设计(我的G题)

基于普通覆铜板的手写绘图板系统设计(我的G题)

3
模拟量转换要求。 其内部电源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 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 0~5V 之间。芯片转换时间仅为 32μS,具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 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的更加 方便。通过 DI 数据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但是,它的每一级可以 分辨出的电压最小值约为 19mV,不能满足系统对处理微小信号的要求。 方案二:TLC1549 TLC1549 是一个 10 位开关电容器,逐次逼近型的 AD 转换器。这个芯片有 2 个数字 输入端,1 个三态输出口(CS),1 个 I/O CLOCK 端口和 1 个数字输出端(DATA OUT), 可以实现一个三总线接口到总控制器的串行口的数据传输。不过,它的最小参考电压为 2.5V,10 位分辨率,每一级可分辨的电压最小值约为 2.44mV,仍然不能满足我们系统 的要求。 方案三:TLC2543 TLC2543 是 12 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 A/D 转换过程。 由于串行输入结构, 价格适中, 分辨率较高, 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TLC2543 的特点是: 1)12 位分辨率; 2)转换时间为 10us; 3)11 个模拟输入通道; 4)3 路内置自测试方式; 5)有转换结束输出 EOC; 6)可单、双极性输出; 7)可编程输出数据长短。 最重要的是, 它可以在 2.5V 的参考电压下, 每一级分辨的电压最小值约为 0.610mV, 能满足系统基本要求。 信号处理模块,如图三:
2
控制与显示模块组成框架,如图二:
LCD12864
STC89C52
按键
图二、控制与显示模块组成框架
1.2 信号处理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1.2.1 运算放大器选择 方案一:LM324 LM324 是四运放集成电路,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相互独立,它 采用 14 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直流电压增益高,单位增益频带宽,电源电压范围宽, 低功耗电流,适合于电池供电,低输入偏流。但是,它的输入失调电压最大值为 7mV, 不满足我们需要处理的信号要求。 方案二:AD8065 AD8065 放大器为电压反馈型放大器,是单路放大器,提供 FET 输入,性能出色, 易 于使用,工作噪声极低,输入阻抗非常高。其具有成本低,低噪声,宽电源电压,单电 源,轨到轨输出,其失调电压较低,最大值为 1.5mV。 方案三:OP07 OP07 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 OP07 具 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所以 OP07 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 同 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和开环增益高的特点, 这种低失调、 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 OP07 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其最低输入失调电压, 最大值为 75uV。 因为我们需要采集的信号非常微弱,需要最低输入失调电压很小的运算放大器,通 过对比,我们选择方案三,OP07。 1.2.2 模数转换 ADC 芯片选择 方案一:ADC0832 ADC0832 为 8 位分辨率 A/D 转换芯片, 其最高分辨可达 256 级, 可以适应一般的
2013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 设计报告封面
作品编号:
(由组委会填写)
…………………………)
参赛队编号
(参赛学校填写)
学校编号 2 9
组(队)编号 1 3 G
选题编号


1. 为保证本次竞赛评选的公平、公正,将对竞赛设计报告采用二次编码; 2. 本页作为竞赛设计报告的封面和设计报告一同装订; 3. “作品编号”由组委会统一编制,参赛学校请勿填写; 4. “参赛队编号”由参赛学校编写,其中“学校编号”应按照巡视员提供的组 委会印制编号填写, “组(队)编号”由参赛学校根据本校参赛队数按顺序编排, “选题编号”由参赛队员根据所选试题编号填写,例如: “0105B”或“3367F” 。 5. 本页允许各参赛学校复印。
III
手写绘图板(G 题) 【本科组】
1 系统方案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 制作一个手写绘图板, 需要利用普通 PCB 覆铜板和一支普通的表笔。 普通覆铜板的尺寸为 15cm×10cm, 板的四角用导线连接到电路, 用一根普通表笔连接到 电路。该绘图板系统,能够在表笔接触覆铜板的时候,给出提示并显示该点的坐标。 发 挥部分要求,系统能够跟踪表笔的动作,显示绘图轨迹,能够显示文字,要求高分辨率、 低功耗、绘图速度较快。 通过对这个题目的分析,我们设计的系统包括了四部分: 1)手写输入模块; 2)信号处理模块; 3)显示与控制模块; 4)供电模块。 系统框图如图一所示:
II


1 系统方案分析.................................................1 1.1 控制与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2 1.1.1 控制芯片选择.............................................2 1.1.2 电路板方案选择...........................................2 1.1.3 显示模块选择.............................................2 1.2 信号处理模块的论证与选择...................................3 1.2.1 运算放大器选择 ..........................................3 1.2.2 模数转换 ADC 芯片选择.................................... 3 1.3 手写输入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4 1.3.1 覆铜板接线电路的设计......................................4 2 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5 2.1 普通覆铜板的阻值测量与分析..................................8 2.2.对 ADC 芯片的要求与分析......................................8 2.3 抑制直流零点漂移............................................8 2.4 放大器稳定性................................................8 3 电路与程序设计................................................9 3.1 电路的设计..................................................9 3.1.1 系统总体框图..............................................9 3.2 程序设计部分................................................9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11 4.1 测试方案....................................................11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11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11 4.3.1 测试分析与结论..........................................14 5.总结.........................................................14 参考文献.......................................................15 附录 1:电路原理图..............................................16 1 中央控制电路.................................................16 2 放大控制电路&驱动电路........................................17 3 电源稳压电路.................................................18 附录 2:部分源程序..............................................19 附录 3:主要元器件明细..........................................25
I


本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分成四个部分,包括手写输入模块、信号处理 模块、显示与控制模块和稳压供电模块。首先,通过稳压电源给普通覆铜板供 电,通电后,当表笔触到铜板,检测触点电压值,信号经过两个运算放大器, 二级放大一百倍,信号放大后输入到 ADC 模数转换芯片,最后,ADC 芯片输出的 数字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经过单片机的处理在 LCD 液晶屏上显示,通过按键 控制工作模式。程序设计中,运用了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 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使采集到的信号更稳定。本设计采用了低失调电压的运 放芯片、高精度的 ADC 芯片和稳定的电压源,这样可以确保微弱的信号经过放 大和模数转换后能被单片机处理并显示。 关键字:手写绘图板、模数转换、中位值平均滤波法
图一、系统组成框图
1
1.1 控制与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1.1.1 控制芯片选择 方案一:ARM7 ARM7 是低电压,通用 32 位 RISC 微处理芯片,基于亚微米的制程,速度快,功耗低, 较高的时钟,程序执行快。适用于对电源比较敏感的应用中,快速中断响应,支持高级 语言,简单但功能强大的指令系统。 方案二:STC89C52 STC89C52 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它具有可靠性高、价格低、低功耗、无法解密、 稳 定性好等特点。其最高时钟频率为 0-80MHz,8K 字节 Flash 程序存储器,512RAM 数据存 储器,32 位 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3 个 16 位定时器/计数器,8 个 中断源,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我们考虑到本题对转换速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不需要运算速度太快的芯片,而重点 在小信号的处理上,加上 STC89C52 单片机价格低,为了能节省更多时间,把时间放在 信号处理模块,我们选择较为简单的方案二,STC89C52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 1.1.2 电路板方案选择 方案一:使用万用板 在万用板上搭建单片机最小系统。可快速搭建最小系统,易于修改和更换零件,很 容易发现硬件的问题,灵活性高,耗时少,但是不能统一标准,相同的电路可能有较大 差异。 方案二:使用单片机最小系统 直接使用现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板。由于开发板上设计比较复杂,不同的端口 连接了不同的器件,可能会影响电压输出,若板上的元器件出现问题,需要大量时间来 检查硬件,较难发现问题。 方案三:自制印刷电路板(PCB 板) 制作 PCB 板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布局,具有重复性和一致性,减少了不线和装配的 差错,节省了设备的维修、调试和检查的时间,不线密度高,体积小。 因为需要处理的信号较微弱,为了减小两块设计相同的电路板之间的差异,需要用 标准化的,可重复制作的电路,所以我们选择设计制作能标准化的方案三,自制印刷电 路板。 1.1.3 显示模块选择 方案一:LCD1602 液晶显示屏 常用的 LCD1602 液晶显示屏为 5V 电压驱动,带背光,可显示两行,每行 16 个字符, 不能显示汉字,内置含 128 个字符的 ASCII 字符集字库,只有并行接口,无串行接口。 方案二:LCD12864 液晶显示屏 LCD12864 液晶使用 ST7920 控制器,5V 电压驱动,带背光,内置 8192 个中文汉字 (16X16 点阵)、128 个字符(8X16 点阵)及 64X256 点阵显示 RAM(GDRAM)。与外 部 CPU 接口采用并行或串行两种控制方式。 考虑到需要显示坐标、文字,需要显示表笔的轨迹,显示一个圆的轨迹,我们选择 屏幕尺寸较大,分辨率较高,可显示汉字的方案二,LCD12864 液晶显示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