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燃简介

中燃简介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情况介绍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号:384,以下简称“中国燃气”)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管道燃气运营服务商,主要于中国大陆从事投资、建设、经营城市燃气管道基础设施,向居民、公建、商业和工业用户输送管道燃气,进口、分销液化石油气,建设及经营加气站,开发与应用石油、天然气等相关技术。

(一)公司主要股东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18日,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首都国有资本战略调整、做大做强少数关键企业,对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联合重组而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

北控集团的主要业务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运营和管理。

公司旗下拥有北京燃气集团、首都机场高速路、北京第九水厂和燕京啤酒等众多优质企业。

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是在英国注册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公司管理总部设在香港,致力于石油与燃气供应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中国石化是中国首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上市的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第二大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排名中国五百强首位,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供应能源生产商之一,是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

韩国SK集团韩国SK集团是《财富》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作为韩国的第三大企业集团,一直以来引领韩国的能源化工和信息通讯行业的发展。

中国燃气与SK集团旗下的SK能源签署合资合同,双方已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投资包括天然气开采、液化、运输、城市燃气分销以及液化石油气(LPG)进出口等在内的能源业务。

双方将利用各自的资金、技术和能源优势,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发展核心业务,使合资公司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燃气及能源产业运营商。

中韩燃气公司之间的强强合作,将为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并将推动中国燃气的业务更趋多元化和国际化,使中国燃气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能源企业。

印度燃气公司(GAIL)印度燃气公司是由印度政府控股的印度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承担着印度全国的天然气的开采、进口以及输配和液化石油气进口、输配业务,同时也是印度最大的石化企业,全球最大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运营企业。

印度燃气公司在汽车CNG加气方面的专业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之一。

亚洲开发银行(ADB)亚洲开发银行是一家致力于消除亚洲太平洋地区贫困,促进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多国金融发展机构,为六十三个成员国所拥有,在全球有二十六个办事处,在五十多个国家拥有两千多名员工。

亚洲开发银行是中国燃气主要的金融性机构股东之一。

入股中国燃气是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在香港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亚行的加盟为中国燃气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在向中国燃气提供长期性的财务援助之外,亚行还在积极帮助中国燃气提升公司管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国家开发银行(FMO)荷兰国家开发银行是荷兰的国家政策性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之一,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所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的完善,是中国燃气的主要金融性机构股东之一。

(二)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中国燃气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天然气公司,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约20%,控制近90%的俄罗斯天然气储备。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燃气在气源、城市燃气管网项目及天然气技术的开发利用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运输、供应能源企业,长期以来中国燃气与中国石油已形成了紧密合作的关系。

中国石油拥有全国特级施工资质的直属施工企业,一直以来承担着中国燃气大部分的管网建设,能够确保中国燃气各项目工程在高标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要求下全面展开。

中国燃气下属大部分城市燃气项目公司都已与中国石油签订了照付不议合同,充分保障了天然气供给。

中国石油出于对中国燃气多年合作的信任与支持,还先后给予中国燃气两条长输管线的建设与经营权。

2009年10月14日,中国燃气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于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管道燃气业务、液化石油气(LPG)业务、液化天然气供应与采购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燃气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在资金和其他资源等方面对中国燃气的城市燃气项目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国燃气已获得了中国工商银行6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项目建设配套贷款授信。

中国工商银行除为中国燃气的城市燃气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需求支持外,还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金融网络为中国燃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内部结算中心。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国家开发银行肩负着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宏观经济调控,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造信用结构,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构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从而实现项目建设和体制建设双成功目标的任务。

中国燃气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中国燃气一次性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总额为200亿人民币的信贷额度,用于中国燃气建设现有已获得的城市燃气项目和未来五年内即将获得的城市燃气项目。

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对于中国燃气投资的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天然气加气站项目、涉外石油天然气项目,也将给予积极的贷款支持。

2009年12月21日,中国燃气与国家开发银行于深圳再度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国家开发银行再次给与中国燃气全面授信支持,授信总额折合人民币共201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中国燃气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引导。

(三)公司经营情况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来,中国燃气在国内已投资160多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项目遍及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辽宁省、广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哈尔滨、呼和浩特、南宁、南京、杭州、重庆等省会级城市和宝鸡、芜湖、宜昌、抚顺、扬州、柳州、包头、淮南等大中型工业城市,中国燃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的管道燃气运营商之一。

中国燃气还是中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分销商,拥有国内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分销网络,该网络拥有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五省的11座液化石油气(LPG)专用码头、四个大型石化产品仓储物流基地,三套二甲醚生产装置,码头泊位总能力达22万吨,LPG总库容达274,715立方米,化工库容78,000立方米,设施占用土地近2,000亩,该网络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完善的石化产品销售和物流配送体系。

中国燃气还是国内拥有长输管线项目的跨区域燃气集团之一,并投资了国内唯一具有开采权的地方性天然气公司,在内蒙古、河北、湖北、天津、重庆等地拥有多条长输管线,年输气能力超过50亿立方米;中国燃气同时还在内蒙古约2,440平方公里的区域勘探开发煤层气。

自中国燃气在国内投资建设城市燃气项目以来,中国燃气与当地政府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中成功地参与了许多城市国有煤气公司的企业改制工作,至今各项目公司运行情况良好,员工稳定,在天然气管线到达的地域,合资公司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天然气置换工作,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2009年,中国燃气荣获The Asset杂志评选的石油及天然气行业组别“The Asset 2009年最具潜力中国企业”第一名。

The Asset杂志为权威的地区性金融杂志,读者包括亚洲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决策人。

该杂志邀请投资专业人士及研究分析员于300家主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选出最具潜力的公司,再配合杂志编辑委员会进行的研究而确定。

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中国燃气被国内燃气行业专业权威网站—博燃网,依据年度表现、诚信度、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技术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经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定高票当选“博燃风云榜年度十大企业”。

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中国燃气与中国电信、中石油、中海油、建设银行、联想集团、中国人寿等十四家企业被海外权威财经媒体《资本杂志》授予“资本中国杰出企业成就奖”。

同时,中国燃气还被《资本杂志》评为“资本中国杰出天然气供应商”。

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在由亚太区权威专业财经杂志《亚洲金融》(“FinanceAsia”)举办的年度亚洲最佳公司投票选举中,中国燃气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招商银行、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等共同获“最佳管理团队”奖项;与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石油、中国人寿、华润集团等同获“最佳企业管制”奖项;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同获得“最佳投资者关系”奖项,充分显示集团在管理能力和投资者关系方面的努力获投资界认同。

《亚洲金融》是在全球金融界有重大影响力英文财经类杂志,每年其评选的各类奖项都被亚洲及全球金融界广泛关注,是亚洲区内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奖项。

这些奖项是由超过二百名亚洲区内证券分析员、基金经理和财经界人士根据区内公司的管理水平、领导能力、企业管治以及投资者关系等各方面投票最终产生的。

(四)公司技术实力中国燃气拥有一大批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各地方燃气公司以及专业石油院校毕业的石油天然气行业资深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确保国外先进工程技术的顺利引进和投入项目的正常运营。

另外,中国燃气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瓶装压缩天然气输配工艺”专利技术,在民用、商业、工业和汽车燃料中得到广泛推广。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燃气技术交流会”上,该技术成为全国燃气协会三大推广项目之一。

中国燃气的主要股东与战略合作伙伴均在石油天然气能源行业的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上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中国燃气通过与它们的人才交流、技术培训和引进、专家派遣等方式使中国燃气在该领域迅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中国燃气还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中燃—哈工大燃气技术研究院,这是国内燃气公司首度与行业协会、大学联手组建燃气技术研究院,通过与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成功合作,中国燃气在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和养护、相关技术的开发等方面迅速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在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培训、行业优秀人才的获取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凭借该研究院,中国燃气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在中国燃气设置了燃气专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以及燃气专业硕士实习基地,从而为中国燃气高级燃气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