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 三门峡

我的家乡 三门峡


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 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 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 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虢国墓地
虢国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 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 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的珍贵的一级文物,如 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 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美丽风光
三门峡大坝 蛤蟆塔 函谷关 虢国墓地
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 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 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 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 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 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 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 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天鹅之城-三门峡
历史文化
名字的由来
地处黄河流域母亲河南岸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 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 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蛤蟆塔
蛤蟆塔位于三门峡市西 部的黄河之滨,始建于唐朝, 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由于 它是宝轮寺的附属建筑物,所 以,它的大名叫宝轮寺塔。蛤 蟆塔呈四方锥形,共分13层, 高约26.5米。塔心结构奇巧, 设有梯道可通塔顶。每层四角, 装有铎铃,轻风吹过,叮咚作 响,犹如美妙的音乐。尤其令 人称奇的是,在塔的周围十几 米处,或拍手或击石,宝塔随 及就会发出“咯哇咯哇”的如 同蛤蟆的叫声,蛤蟆塔也就因 此而得名。
历史沿革
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 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 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继老子后学者,战国初期,庄子继承和发展 了老子思想。随着社会前进,老子思想被后来学者不断丰富、完善,至汉初形成道家学派。东汉后随着道教 的形成,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哲学成为道教的思想渊源之 一。《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 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此外还有中华 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灵宝荆山铸鼎祭天、奠定政权;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舍身 三门峡水利枢 纽求法,空相寺作为其圆寂地香火传世;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昭示着三门峡悠久灿烂的古 代文明。三门峡大坝作为铭记新中国根治黄河水害丰功伟绩的丰碑更将彪炳史册。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 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大禹、张仪、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杜甫、 韩愈、司马光、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墨迹和诗篇。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25处,市级21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 李家窑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东南两 公里,为周代虢国都城。虢国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周王朝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古代文 献记载,西周春秋时期的虢国从陕西宝鸡迁都到这里,直到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灭亡。
美丽的三门峡
欢迎您的到来!
—— 黄梓源
经济腾飞的三门峡
2011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2.92亿元,人均 GDP47664元,位居全省第二在中部城市位居前列。三门峡中心城市(包 括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5平方公里,城区人 口增加到40万人。机械、电子、铝合金、轿车轮毂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值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湖滨果汁、天元铝业境外上市,义煤集团实现 A股借壳上市。金渠集团在柬埔寨王国取得黄金开采权,义煤集团、灵宝 黄金股份公司等进军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门峡苹果果个大、色泽艳、含糖高、 味道美、耐贮耐运,其内、外在品质在全国 都处于领先水平,在长期的栽培中成为具有 明显地理特色的名优产品。
三门峡大枣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集中产于 灵宝市境内沿黄河沙壤地带。果实大,多为短圆筒形, 单果重25克左右,最大的达33克。果皮深红,肉厚核小, 质韧汁少,味甘甜,肉质松软,风味佳,带有清香,含 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和酸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