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案例
交互设计中“交互"一词的英文为"interaction"。

译为“相互影响,交互作用”,顾名思义。

交互设计可以理解为在设计中。

让设计内容与体验对象产生互动,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为让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产生联系。

交互设计的内涵在于它更加贴近现实世界,使参与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片刻的放松与新鲜感。

与一般的公共艺术作品不同,交互设计作品可以与大众产生互动,从公众的反应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反馈”。

公共艺术大致可以理解为“面向公众的艺术",它所映射的是公众的参与情况。

当公众对艺术品产生反应,公共艺术作品才算完成。

不同的艺术品,其表现方式与形态不同,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感受也就有所不同”从而在精神层面具有雅俗文化之分。

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呈现大致可以分为2种:第一。

接体验。

接触式体验就是面向欣赏交互式公共艺术作品的参观者。

让他们通过触摸或其他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深刻的感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可以使参与者更加具体地了解一项事物,比起走马观花式地欣赏一件公共艺术品。

近距离的接触可以让参观者直接感受到作品的纹理。

质感,以及一些肉眼不能收集到的内容。

从而留下不一样的记忆。


二,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的互动方式使得人们可以调动视觉听觉。

等多种感官去欣赏一件作品”。

视觉体验时,色彩对视觉起到了重要作用,色彩运用的手法不同,所设计出的作品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于五岁之前的儿童来说,他们对那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十分敏感,交互装置所形成的色彩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身处其中的真实体验感,这种人景交融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VR给人带来的沉漫式体验会使得体验者通过集中感受形成心理沉浸感。

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

钢琴楼梯的背景及设计分析,2009年,有“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之称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将一个地铁站的楼梯改建成了著名的公共艺术品“钢琴楼梯”(如图所示)。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比起楼梯。

人们更愿意选择直达电梯作为代步。

就此现象,大众汽车公司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种有趣的方式使更多人选择楼梯吗?”面对这个问题,地铁站通过将楼梯改造为钢琴键的方式给出回答,并且通过考察,发现选择钢琴楼梯的人数占了总乘客人数的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