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2011年2月21日(第1周)标题: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理解按照不同标准对物流运输方式的分类;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物流运输市场的竞争结构和分类;3、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和有效措施、运输与物流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区分。
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章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广义的运输经营活动还包括货物集散、装卸搬运、中转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操作。
本书所讲的运输,着重于流通领域的运输。
运输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可以触摸到的有形产品,是对购买者和使用者的一种服务,购买这种服务和购买有形产品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运输的移动特性包括速度、可靠性和频率,货物运输设备影响运输的准备、运输货物的批量和装卸成本。
二、运输的地位(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联接。
2.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环节,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三、运输功能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
物品移动: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
短时储存:运输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也就是说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
四、运输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运营的两条基本原理是批量经济和距离经济。
批量经济:运输批量经济的特点是随装运批量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
距离经济:运输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在评估各种运输决策方案或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批量和距离最大化,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期望。
中国的物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
通过几组数字可以比较:1997年中国大陆物流成本占GDP百分比为16.9%,美国只有10.5%,英国10.1%,日本11.4%,世界平均水平12%。
1999年中国达到18%,美国则降到8.99%。
到21世纪初期中国已接近20%,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0%。
而在整个物流成本中,仓储和运输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在整个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运输、库存搬运占有80%以上的成本,为此做好仓储配送及运输管理,降低这几部分成本,也就意味着整个物流成本的下降,经济效益的增加。
我国目前是每年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降低1%的成本相当于增加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水平由20%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的话,那就意味着可以有10%的下降空间,即1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为此学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这门课程,可以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节物流运输方式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运输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二、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1.自营运输自营(用)运输是指货主自己搞运输,即自备车辆运输,并且自行承担运输责任,从事货物的运输活动。
2.经营性运输经营性运输是以运输服务作为经营对象,为他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输费用的一种运输运营方式,是与自营(用)运输体系相对应的。
3.公共运输公共运输是指由政府投资或主导经营的各种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等)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相关信息系统等)组成的统一的体系,由于其涉及因素相当多,因此又称为综合运输体系。
三、按运输的范围分类1.干线运输这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干线运输的一般速度较同种工具的其他运输要快,成本也较低。
干线运输是运输的主体。
2.支线运输这是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
支线运输是干线运输与收、发货地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
3.二次运输这是一种补充性的运输形式,指的是干线、支线运输到站后,站与用户仓库或指定地点之间的运输。
由于是某个单位的需要,所以运量也较小。
4.厂内运输是指在工业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运输。
一般在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
但小企业内的这种运输以及大企业车间内部、仓库内部则不称“运输”,而称搬运。
四、按运输的作用分类1.集货运输将分散的货物汇集集中的运输形式2.配送运输将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各个用户的运输。
五、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1.一般运输孤立地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为一般运输。
2.联合运输简称联运,它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或运输工具连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相互衔接的接力式运输。
3.多式联运在国内大范围物流和国际物流领域,往往需要反复地使用多种运输手段进行运输。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复杂的运输方式衔接,并且具有联合运输优势的运输称为多式联运。
六、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类1.直达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利用一种运输工具从起运站、港一直到目的站、港,中途不经换载,中途不入库储存的运输形式。
2.中转运输在组织货物运输时,在货物运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在途中的车站、港口、仓库进行转运换载,称为中转运输。
第三节现代运输系统一、运输系统与运输现代化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的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运输系统现代化就是采用当代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运输设备设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组织、协调运输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充分发挥运输功能作用的目的。
运输系统的现代化,使运输系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1.由单一的运输系统结构转向多种方式联合运输的系统结构,如汽车→船舶→汽车、汽车→铁路→汽车、汽车→飞机→汽车、船舶(港口)→火车(站场)→汽车(集散场)等不同的联合运输系统。
2.建立了适用于矿石、石油、肥料、水泥、煤炭等大宗货物的专用运输系统。
3.集包装、装卸、运输一体化,使运输系统向托盘化与集装箱化方向发展。
4.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现代运输系统结构现代运输系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并联结构2.串联结构3.串并联结构三、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1.运输节点所谓运输节点,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2.运输线路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3.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运输工具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①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牵引车、拖船等;②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车皮、挂车、驳船等;③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4.货主与运输参与者运输是物流活动,活动的主体就是参与者,活动作用的对象是货物客体。
货物可能属于参与者,也可能不属于参与者。
运输必须由货主和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
(1)货主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托运人(或委托人)和收货人,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是同一主体,有时是非同一主体。
(2)承运人承运人指进行运输活动的承担者。
(3)货运代理人货运代理人指根据用户要求,并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招揽货物、组织运输和配送的人。
(4)运输经纪人运输经纪人指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的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跟踪管理。
经纪人也属于非作业中间商。
(5)政府政府比一般企业要更多地干预承运人的活动,这种干预往往采取规章制度、政策促进、拥有承运人等形式。
政府通过限制承运人所能服务的市场或确定他们所能收取的价格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支持研究开发或提供诸如公路或航空交通控制系统之类的通行权来促进承运人发展。
(6)公众公众关注运输的可达性、费用和效果以及环境上和安全上的标准。
课后作业:1.课后教学效果自评:授课日期:2011年2月24日(第1周)标题: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理解按照不同标准对物流运输方式的分类;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物流运输市场的竞争结构和分类;3、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和有效措施、运输与物流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区分。
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现代物流运输运输系统的结构和构成要素,理解车辆、物流运输市场的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四节物流运输市场导课: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即进行运输服务买卖的场所。
广义的运输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显性或隐蔽的业务活动。
一、运输需求(一)运输需求的特征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2.个别需求的异质性3.总体需求的规律性4.不平衡性运输的不平衡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工农业生产的发展2.国际国内贸易的增加3.国家的经济政策4.自然因素5.经济地理因素6.市场价格因素(三)运输需求规律运输市场需求是以拥有一定货运量的全体需求者为对象,并表示在不同的运价与全体需求者间对运输工具需求量的关系,只要在每一运价条件下,求出各需求者需求量的总和即得市场总需求量。
现列出需求表1-3,并给出需求函数。
表1-3 市场需求表20 8 6 10 2410 10 10 12 32已知qd =f(p),用反函数表示:P=φ(qd ),式中:P-运价;qd -需求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运输市场运价下跌,则需求者对运输服务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运输需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