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较难理解,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是要明白分数乘分数中,第一个分数是第二个分数的单位“1”。
例如23×35,先涂23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23
就表示把它平均分成3份,把2份涂色,这就表示出了23,然后再以涂色的部分,也就是23为
单位“1”,把它再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涂上另一种颜色,这块涂另一种颜色的就表示23的35是多少。
操作过程还能看出,两次平均分,相当于把长方体平均分成了3×5=15份,最后涂色的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25。
如右图: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反过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解决。
例如:35千克的25是( )千克,120米的13是( )米。
答案:35×25=14(千克),120×13=40(米)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一抓,二找,三确定,四对应。
1、一抓:抓住关键句——分率句:(含几分之几的句子)
2、二找:找准单位“1”的量;(“的”前,“是、比、占等”后的量)
3、三确定: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4、四对应:找出相对应得数量于分率,列出算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以上四点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单位“1”,除了(“的”前,“是、比、占、相当于”后的量);还可以通过分率是谁的,谁就是单位“1”来确定。
甚至当遇到如:某单位上个月计划用水43.5吨,实际节约了1
10
,实际用水多少吨?之类的问题是,还可以用语文上的扩句,将“分率
句”实际节约了1
10,扩成实际用水比计划用水节约了1
10
,就出现了“比”
字,进而快速断定计划用水是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