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分析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错误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二语习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研究者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首要途径之一,错误分析也就成为了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引起二语习得错误的根源。

本文发现,引起错误的根源除了常见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外,还有交际策略的误用和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在探讨这些错误根源时,力图揭示这些根源是如何引起错误产生的。

紧接着阐释了错误分析的过程及错误分析对于外语教学的重大作用。

希望借此文能让大家对错误分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期望能对大家的二语习得有所帮助。

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that errors occur in language learning,so the study of errors is go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s one of the major method to study second language , error analysi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study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errors and reveal how they affe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error analysis , including interlingual-transfer , intralingual-transfer,the improper us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 Then it explains the processes of error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t . By writing this paper , I want to give a clear explanation of error analysis and hope it helpful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二语习得,错误根源,外语教学一、引言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大家普遍认为错误分析发展期还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相当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错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破土发芽。

在深入了解前,我们先区分下错误分析中错误的定义及错误分析的地位。

1.error和mistake概念的区分在进行深入探讨前,首先有必要把语言学上的 mistake和error这两个词作一简单区分。

一般情况下,都把这两个词称作“错误”。

虽然有些作者试图用“失误”或“过错”等不同字眼来加以区分,但无法从本质上说明问题。

其实,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个极为不同的概念。

mistake通常指的是行为上的差错,它要么可能是说话者的随意或猜测未加注意引起的错误,要么就是口误,甚至疲劳或注意力下降等外在原因都会引起人们行为表现能力的下降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这样说,就是指学习者没有正确地运用其原有的知识,可是他具有一定的能力,只是未能很好地把它表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不管是说母语或外语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也就是说,这样的话语迟疑、口误、偶尔地违反语法规则的错误并不是缺乏相关知识造成的,而是语言产生过程中由于疏忽等原因发生的暂时性的不完善现象。

这样的错误被称为mistakes。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偏离或违背目标语语言系统规则,这种偏离或违背往往是由于学习者尚不具备正确表达的能力而引起的。

即便这种错误被指出,说话者也不一定能予以纠正,他只会感到茫然,因为他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如某一学习者会说“Does she can swim?”这表明说话者的能力还只局限在疑问句前加助动词这一概念上,他或许也知道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助动词用does,但还不具备将情态动词前移构成疑问句的这一知识。

这样的错误在二语习得上被称为error。

用Corder的话说,error就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系统性的偏差。

本文主要讨论的错误指后者,即error。

2.错误分析的地位和作用错误分析对于二语习得的学习者是十分重要的。

简言之,错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错误分析能反馈学习者的二语言学习的效果。

通过分析错误,学习者就能断定自己的二语习得是否成功,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是否得当,以便于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应该对哪一部分学习花更多的时间。

对于广大外语教师来说错误分析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手段。

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改进外语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得外语的学习与教学得到提高。

错误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

由于错误往往是学习者主观造成的,通过错误分析就能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外界的客观因素转移到学习者自己身上来,并加深学习者对自身的了解。

当人们识别、描述、解释、评估学习者错误的时候,错误分析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系统的描绘学习者的画卷,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他是怎么出错的,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

因此,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研究途径和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

学习者错误和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错误产生的原因人都会犯错,在二语习得中也不例外。

只是有的人出错相对较多, 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少。

而对这些错误的产生追根溯源不仅可以发现许多语言学习的规律,还可以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使学习者能在二语学习上获得成功。

接1.母语干扰--语际迁移每个人最先接触到的一般都是母语,母语在自己的心中根深蒂固。

由此第二语言的习得不得不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目标语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般来说,相似之处比不同之处更容易学习一些,因为学习者可以把母语概念移置到目标语里而不致发生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母语正迁移。

然而,母语与目标语的不同之处往往大于相似之处。

Lado认为,差异与难度成正比关系,即差异越大,难度就越大。

但是,真正给二语习得者带来麻烦的不是相似之处,也不是不同之处。

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当第二语言的某一语言现象与第一语言的某一相应的语言现象在表现出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时,最大的干扰便产生了。

干扰的明显证据就是学习者把第一语言中的现象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并由此产生语言用法的错误。

2.目标语干扰——语内迁移研究发现,在二语习得的早期,二语学习者的主要错误来源是语际迁移,而当学生逐渐加深了对第二语言的了解后,语内迁移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语内迁移的主要有下面几种表达方式。

1)错误类比当学习者尚不知道他未掌握的知识时,他会认为新的内容应该与其大脑里的已学过的内容相一致,如当他不知道man的复数该用什么时,他会联想到曾经学过的girl的复数是girls,那么man的复数便被类比为mans,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自己未知的问题,可有时却不一定能通用某一固定的知识或变化。

2)错误分析学习者已具备了一定的目标语知识并尝试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或是语言项目上来。

如在句子They are dogs and its name have nothing with its feature。

此时学生犯了一个错误,他将dog用it代替,却没注意it的复数不是its。

3)规则运用不全或概括不够从一个典型例子“No one know where is the school .”来观察,学习者只知道wh-句型应该主谓颠倒,但忽略了这不是wh-引起的疑问句,这是由wh-引导的宾语从句。

在从句中疑问语序应采用正常的叙述语序。

很明显,学习者未完全把握wh的全面用法和用途。

4)过分归纳造成语内迁移错误的最重要根源就是过分归纳。

学习者或出于交际的意图,或是知识不全,或是为简化语言系统,错误地将自己学过的规则扩大化。

这种现象在二语习得中是极其普遍的。

“Does Tom could sing?”“He goed.”“I don’t know what time is it.”在此类例子中明显的出现对已学过的知识作过度概括。

3.交际策略造成的错误当学习者尚不具备目标语的某一知识时,他要么即刻着手学习以获取相关知识,要么就是通过交际手段来弥补不足。

通常情况下,当学习者通过负面反馈了解到自己不知道某一目标语知识时,他往往会到第一语言里寻找相关替代。

但是,当他发现第一语言并不能帮助他时,这可能是由于他本来也不了解第一语言的相关知识,也可能是第一语言本身没有对应于目标语的相关语言项目,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陷于双重无知的境地时,他能用的策略往往是要么回避,要么是在目标语里寻找相近的表达方法,要么就是尽力解释,或者是采取迂回的手段。

在所有这些编码或解码过程中,学生都会犯解释不够或解释不准的错误而导致所使用的语言含混不清的情况出现。

4.环境因素导致的错误此处的环境主要指的是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三者都可能使学习者对语言产生错误的理解。

因此,国外的一些学者如Stenson,James 等又把这类错误称为“诱发性错误”(induced errors)。

这可能是老师的解释具有误导性,也可能是教材里的错误的句子结构所导致。

Stenson 所举的例子是,老师在介绍动词worship时解释说,worship是pray的通用词。

当然,学生已学过pray这个词,而且他们知道pray后面接介词to,如pray to God。

这样,学生便使用了worship to God的句子。

当然,不排除学生过分概括的可能性,但老师更应该进一步解释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区别:pray后接to,但worship后面直接带宾语等。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许多老师对目标语的知识有时候解释不全面及教材的编排存在的一些缺陷所引起的。

这些错误的出现我们应当尽量避免。

三、错误分析的过程错误分析主要包含四个环节: 错误的收集、分类、分析和评估。

它主要涉及的问题是错误的判断标准和评估对象。

错误分析包括的范围很宽,而且越来越宽。

错误的类型和种类也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得更为多样化。

这就更需要我们全面的对错误进行分析。

1.误的收集收集错误是错误分析的首要环节。

我们要分析首先要掌握一些样本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