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227省道两侧景观设计说明

S227省道两侧景观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一、概况(一)项目背景S227省道(相城区段)作为贯穿相城南北的城市快速路,南至姑苏区、北至常熟,具有独特的交通、经济及战略意义。

去年施工完成的S227省道京沪高铁快速路工程(南起227省道白荡湖特大桥、北至京沪高铁)将S227(相城区城区段)打造成了一条南联京沪高速、苏州工业园区,北接京沪高铁、高铁新城,东达苏嘉杭高速,沟通相城城区东西向各主干道的城市快速路,对提升相城的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地分析:(1)地理位置:南起S227省道白荡湖特大桥、北至高铁新城南天成路,西侧绿地控制宽度约50米,东侧约100米,改造长度约7.2公里,提升改造范围约99.73公顷。

同时包括沿线的公共活动空间及绿化广场。

(2)基地现状基地现状植被、湿地、草坡等保护相对较好,生态环境依旧保留着较多自然因素。

白荡湖水面开敞,具有良好的滨水绿地开发条件。

规划应注重对现有基地可利用元素的开发和保护,建设具有场地特质的景观。

基地范围内地形由北向南地势相对平坦,有大片鱼塘。

(3)交通联系S227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无隔离带,存在安全隐患。

人行天桥数量较少,道路东西两侧到达不便。

(4)现状用地性质现状用地主要以渔业用地、绿地为主。

由于紧邻位阳澄湖,用地又近水,因此部分居民选择在此养殖渔业为生,围湖、围河养殖情况较为普遍。

(5)植被由于未经完全开发,规划区植被覆盖大多呈自然状态。

河流鱼塘与植被的天然肌理交错,体现了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

由于基地内鱼塘较多,天然植物群落分布较少,鱼塘周边的水岸生长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如水葱、芦苇、狗尾草、旱柳、构树、意杨等。

(6)现状市政管线目前有高压电力线横穿白荡湖区域,对规划绿地的视线、安全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上位规划高压线将搬迁或地埋。

(7)基地在本次规划中的位置、条件及用地关系基地东侧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滨水绿地,这里得天独厚的水系是滨水绿地的基本条件,便捷的交通联系是保证居民及游客可达性的重要因素,现状的用地性质保障了开发动迁的较低成本和土壤的易植性,丰富的岸线变化为此绿地营造不同功能的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为满足区域、背景、年龄的人的活动需求,规划考虑建设一座休闲活动、门户展示、生态湿地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绿地。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5.《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城市园绿化条例》三、规划原则:我们的规划将充分运用以下几大规划原则,将其体现在我们的规划方案之中。

(1)有机性原则以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对于该区的规划设计要求为依据,使该区规划设计既满足有关单位的开发意向,又符合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周边地区相协调。

(2)生态性原则该规划除了考虑到为人提供户外观赏、游憩、交流等功能外,还注意考虑了对基地原有生态状况的继承和改良,强调了可行性和适应性,以期促进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功能和景观的前提下使设计自然和谐,且融合道家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

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塑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景观,同时兼顾到区域本身内部的能量与生态循环,减少土石方量,充分利用水资源,营造滨水空间与亲水小环境,这是生态原则的本质体现。

(3)以人为本原则在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的主人翁地位。

在景观设计、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建设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种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休憩、交往、娱乐的城市空间。

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该设计从宏观角度考虑了开放空间的形态特征和整体的意象以及处在整个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从中观上的,考虑了构成空间组合体的若干小空间为人所使用的感官要求,是局部的人性尺度标准;从微观上的,研究了构成空间各元素的细部尺寸,因此创造出适宜的空间尺度。

(4)体现场所精神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既要有利于生存,又能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地域的特征是创造场所精神的重要源泉。

规划中深入地研究了相城当地的人文历史,充分利用自然特征,创造出具有相城区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

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景观设计在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生态的同时应融入现代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景观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5)景观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资源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两方面。

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同时也使得景观更具有丰富的个体特性。

(6)自然景观优先原则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

四、规划设计理念(一)生态理念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环境。

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为了体现此绿地生态、健康、绿色的主题,规划中积极利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设施、雨水收集处理,并积极采用垂直绿化以及湿地净化示范,向居民和游人展示清洁、高效的生态示范效果。

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设计,缓和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处理好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建立符合多样性要求的公共绿地系统,将S227省道打造成为一条生态景观大道。

(二)会呼吸的慢行系统(1)关于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内容,慢行系统分为交通性慢行系统和非交通性慢行系统,交通性慢行系统主要是解决步行、自行车及电瓶车等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问题,非交通性慢行系统则是以提供散步功能为主要目的。

针对目前城市居民对散步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措施强化非交通性慢行系统,结合原有交通性慢行系统,在空间用地上与城市开敞公共空间主要是绿地系统进行整合,使其更能提供舒适的散步条件和环境,从而形成节点成熟、体系完整的绿色慢性系统,塑造新的能散步的城市。

(2)绿色慢行系统绿色慢行体系:通过慢行交通系统将整个绿地内部的节点联系起来,在整个形成生物生态廊道,让小鸟、松鼠等小动物回到城市,在城市中融入大自然的元素,软化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形象,让城市内部保持生态活力,同时也实现生态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使得小松鼠、鸟类在市民、游客中嬉戏穿行,和谐共存。

(3)绿色自行车系统为方便市民,绿色自行车游览系统完全融入城市慢行系统,市民凭借市民卡均可在自行车停靠点租用、停靠车辆;同时,为方便居民游览、观赏,在大部分区域的主要出入口以及人群密集的活动景点都配备自行车租赁点和停靠点,设置位置与城市慢行系统的流线节点一致。

(4)慢行系统出入口布局规划遵循为居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不同地块的功能设置慢行系统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优先布置在地块较大、容易聚集人流的区域。

(三)“生态”与“绿色慢行系统”相结合理念将太阳能设施、雨水收集处理,并积极采用垂直绿化以及湿地净化等技术与绿色慢行系统相互结合,使得慢行系统及周边绿地形成一个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体系,让慢行系统成为一条能自我净化的慢行系统。

(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现代的线性肌理承载传统的睿智。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注重氛围的营造,充分考虑景观元素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

以苏州相城区民间的传统文艺,包括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墓泥盆、渭塘珍珠、相城琴弓、九龙砖雕、太平船模、黄桥铜器、水乡草编、阳澄渔歌作为景观元素,以现代的手法应用到整个景观当中,将S227省道两侧绿地景观打造成为具有相城区特色的江南新水乡代表。

五、景观设计整个场地可分为三大区域与城市布局规划相呼应协调。

通过节奏的变化和功能空间的植入从南向北分别为:开阔的门户展示区域、轻快的城市生活区域、绿色的生态休闲区域。

(一)门户展示区域此区域突出打造标志性景观,包括白荡湖水面。

突出相城水乡瑰宝及相城特殊水产养殖的特点。

借相城渭塘美丽圣洁的珍珠形态,用景观灯雕塑串联在开阔的白荡湖面,宛如现代花都时尚女子的配饰,自然、浪漫、简约。

建议增加一玉女雕塑,白天可用喷泉景观烘托气氛。

(二)城市生活区域此区域突出丰富的沿河休闲带以及趣味的水韵绿岛。

其主要服务于城市生活。

包括阳澄湖东路节点、华元路节点、春申湖路节点。

1.河步道休闲区该区主要以交通性的散步道及自行车道为主,以“河畅、水清、岸绿、路通、景美”为主要造景原则,让周边居民漫步滨河步道,尽享休闲生活;此外,通过设置休闲平台,提供休憩、远眺的场所,提高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品质。

2.阳澄湖东路配合周边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的需求,着力打造时尚都市的形象,运用动态的小水景与白荡湖开阔平静的水面形成一动一静对比。

运用现代感极强的材质及夜间灯光处理吸引人气。

3.华元路配合周边居住用地及办公用地的需求,用灌木及铺装结合的方式提供一些休息空间。

转角处设置造型灯提升夜间都市形象。

4. 韵春申湖路以环形的天桥设计,疏导行人及非机动车东西向的交通。

以一片水面作为端景,水面对岸营造水乡人家的独特意境。

同时此区域鱼塘可作为一个垂钓公园,提供垂钓平台等服务。

5. 绿水韵绿岛以水系为载体的近岸绿岛,结合岛屿周边的生态亲水绿地,丰富步行环境,增强视觉及步行的趣味性。

(三)生态休闲区域此区域主要体现自然湿地及大地艺术展示。

包括一个重要节点太阳路节点及一个南天成路匝道和康园路、富元路及如园路三个小节点。

6.生生态湿地展示主要体现在对现状水系、植被最大化保留和局部提升的基础上。

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汇区,其针对水域对陆地的侵蚀起到控制作用,且对河道内的化学物质具有高效的分解与净化能力。

同时,湿地还能提供丰富的动物栖息地,对保护自然河道及生态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7.心大地艺术展示位于东侧现状农田,提升改造为突出农耕肌理和季相变化的大地景观。

修整农田分割形状与鱼塘进行呼应,营造江南风光“鱼米之乡”的景象。

8.太阳路在通往高铁苏州北站的收尾处用乐音将相城风情景观传递给更多的人。

集中体现“相城十绝”中相城琴弓、黄桥铜器、阳澄渔歌的主题并用音乐将其串联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