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心木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

分心木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

分心木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分心木分心木,别名隔心木,为核桃种内隔膜。

别名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核桃芯,拉丁文名Juglans regia.落叶乔木,果实近球形,核果状,外果皮绿色。

味苦涩,性平,无毒。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云南等地。

以原生核桃的分心木入药,嫁接核桃因其分心木退化及接穗多为外地引进,不建议入药。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分心木•拉丁学名Semen Juglandis•别称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科胡桃科•种胡桃•分布区域名称:分心木类别:收涩药拼音:FenXinMu拉丁:SemenJuglandis药用部位:胡桃果核的干燥木质隔膜折叠概述异名:胡桃衣(《本草再新》),胡桃夹(<现代实用中药>),胡桃隔(<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

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药材: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

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

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以块大、质薄、色黄为佳。

主产:河北、山西、山东。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科属:胡桃科胡桃属生态环境: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

我国各地广泛栽培。

古籍考证:始载<山西中药志>。

折叠药材性状本品多破碎成半圆形片状或不规则片状,完整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3cm。

表面棕色至浅棕褐色,稍有光泽,边缘不整齐,上中部有一卵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长约占隔膜直径1/2,边缘增厚处呈棕褐色,增厚部分汇合延伸至基部。

体轻,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微涩。

折叠化学成分分心木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

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

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微苦。

以块大、质薄、色黄为佳。

折叠植物形态分心木落叶乔木,高20-25m。

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

小枝被短腺毛,具明显的叶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鳞;髓部白色,薄片状。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5-9枚,有时13枚,先端1片常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近于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侧脉11-9对,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状,直立,生于幼枝顶端,通常有雌花1-3朵,总苞片3枚,长卵形,贴生于子房,花后随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线形,高出总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呈羽毛状,鲜红色。

果实近球形,核果状,直径4-6cm,外果皮绿色,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表面有斑点,中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不平,有2条纵棱,先端具短尖头,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名家论述固肾涩精。

治遗精滑泄,淋病,尿血,遗溺,崩中,带下,泻痢。

①《本草再新》:"健脾固肾。

"②陈念祖:"收涩精气。

"③<山西中药志>:"利尿清热。

治淋病尿血,暑热泻痢。

"④<中药材手册>:"治遗溺,崩中下血。

"⑤<陕西中药志>:"治耳聋。

"⑥<天津中草药>:"固涩收敛。

治遗精,尿频,带下。

"折叠选方①治肾虚遗精:分心木二钱,芡实四钱,枸杞子四钱,补骨脂三钱,牡蛎八钱。

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肾炎:分心木十两。

黄酒五斤,浸泡十分钟后,煮沸,去渣。

每服5~10毫升,一日三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分心木茶[原料]:分心木15克。

[制作]:上药清水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汁,倒入茶杯,代茶饮用。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

连服10~25日痊愈。

[功效]:涩精止带。

适用于白带过多、尿血、崩漏。

分心木有理气止痛作用;莲子心味苦性寒,是清心降压之良品;茶叶清头明目,化痰消食。

三味合用,具有降压、清血、止痛之效。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头痛、眩晕、郁胀等。

临床运用1.将硬壳、分心木(壳肉分隔胡桃肉的部分)和胡桃肉加水750毫升,文火煎60分钟,至药汤约剩300毫升。

去除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液及果肉分成3份,一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各服一份,30天为一个疗程。

用药后一周,查尿糖一次,一个月之后查一次血糖、血脂。

如果血糖、血脂降到正常,可改用维持量,即取4枚胡桃敲碎煎汤,于午饭前半小时服用,可融合降糖药长期服用,不必间断。

2.痰瘀交阻证:主证:头痛昏胀,眩晕目胀,视觉障碍,步态不稳,呕吐痰涎,肢体麻木,或见瘫痪,言语蹇塞,或见失语,神识欠清,舌苔薄腻,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暴露,脉弦细或弦滑。

方药:通络散结方[<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3):31],全蝎、蜈蚣、丹参、川芎、僵蚕、地龙、半夏、钩藤、白术、天麻、天葵子、夏枯草、贝母、女贞子、枸杞子、云雾草、分心木等。

头痛甚者加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视力障碍者加蕤仁、青葙子、密礞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等;颅内压增高,选加石楠叶、葶苈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车前草、川牛膝;便秘者加大黄蟅虫丸或番泻叶;多饮多尿选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龟板、远志等;多汗者加襦稻根、浮小麦、碧桃干、橹豆衣等;气血津液亏损者酌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精、玉竹、枸杞子、虎杖根、薏苡仁、赤豆等。

分析:本方是在<医学心悟>半夏天麻白术汤的基础上加活血祛瘀、熄风止痉诸药组成。

<脾胃论>曰:“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治。

”“目昏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再加白术可绝生痰之源;丹参、川芎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川芎又可上达巅顶,活血兼以行气;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等为<证治准绳>撮风散之主药,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合而化痰祛瘀,熄风解痉消瘤。

再佐贝母、天葵子、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女贞、枸杞滋养肝肾,生精填髓,又添民间治疗肿瘤的云雾草、分心木,兼顾证候及病理。

杂谈之药胡桃,为胡桃科落叶乔木植物,其花、实等皆可入药。

胡桃花,为胡桃科落叶乔木植物胡桃的花卉。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有消赘除疣之功,适用于瘰疬痰核,疣目等。

胡桃叶,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叶片。

<贵州草药>言其“治白带,疥疮,象皮腿。

杀虫解毒。

”<中草药手册>言其“治白带过多:胡桃树叶十片,加鸡蛋二只,煎服。

”胡桃仁,又名核桃仁、核桃肉、胡桃肉,为胡桃科落叶乔木植物胡桃果实的核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中医认为,胡桃仁性味甘、温,入肺、肾、大肠经,有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之功。

早在<本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

”营养分析表明,核桃仁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炭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铁、锰、铬等,据测定,每500克核桃相当于2500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的营养价值,核桃所含的微量元素对维持大脑神经的兴奋,维持心脑血管的健康、内分泌功能的正常及抗衰老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桃所含的维生素E有助于益寿延年,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可聪脑益智,因此人们又将核桃称为“长寿益智”食物。

临床观察发现,本品有溶石之功,因而对各种结石也有治疗作用。

胡桃油,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

<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补火。

”<现代实用中药>言其为“缓下剂,能驱绦虫;外用于皮肤病,疥癣,冻疮,腋臭等。

”胡桃青皮,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

秋季采收未成熟的果实,晒至外皮裂开时,拣取外果皮,再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涩、平,有小毒,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脘腹腹痛,水痢,痈肿疮毒等。

胡桃壳,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涩、平,入脾、肺、肾经,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适用于血崩,乳痈,疥癣。

分心木,又名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涩、平,入脾、肾经,有固肾涩精之功,适用于遗精滑泄,淋病,尿血,遗溺,崩中,带下,泻痢等。

胡桃枝,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嫩枝。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脾经,有祛风止痒、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咳嗽,瘰疬,疥疮等。

胡桃树皮,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涩,有小毒,入脾、肺经,有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水痢,肾囊风,麻风结节,全身发痒等。

胡桃根,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根或根皮。

<重庆草药>言其“杀虫,攻毒。

治老年牙痛,兼能补气。

”药理研究表明,胡桃根皮制剂可作温和泻剂,似大黄而较差,可用于治疗慢性便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