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又称为水文水化学,是研究地表运动和地下运动中水电解质、元
素和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交换、变化和与水体特性、水质、气候环境等间的相互作用,从基本物理、化学定律出发得出的理论基础。

它是水文学与地球化学科学等相结合的一门
新学科,旨在研究并揭示水电解质、元素和微量污染物的变化对地球流动水体、水环境及
气候环境的影响及机理,为当今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首先,研究不同水体水电解质、元素组成的变化,尤其是流域水质的季节性差异及背
景水体的形成。

对于复杂的河流系统,一旦水电解质的变化穿透到上游,就可以在流域范
围内形成一定的结构特征,例如:上游的水体有更高的pH值、盐度和总碱度;中游的水
体碱度下降,同时水温也有较大变化;下游的水体则比中、上游更加净化,其中有效氮已
大大减少,水温变化较小。

其次,探讨水文地球化学中存在的元素循环,及其与水系、土壤及植被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水文循环会传导元素、化合物,例如硝酸根、氨氮以及重金属,在水系中的运
行和分布,以及土壤中的积累、迁移、形成以及贮存。

另外,还需要研究这些元素对水体
的影响,即污染物的溶解和迁移及其生物代谢等,以及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

根据污染元
素的收集、运移、形成和排除的模式,可以构建水文地球化学模型,从而可以模拟污染物
在水体、土壤和植被中的转化特征,以及与水体结构、水质及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为河流水资源的调控、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

接下来,研究微量物质的污染特性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的有效性微量污染物,例如有机物和重金属,都会具有特定的污染机制例如,有机物用于生产某些物种,可能对
某些物种利益具有潜在的危害;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可能会影响水体中微生物和植物的数量,从而使某些水生物成为污染物的积累者;而其他有害物质如氰化物和氟离子,通常是
不可见的,但是却可能对水的生物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最后,研究水文地球化学对水环境有害物质的控制,从而为人类水资源的利用提供技
术保障及理论支持。

只有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水系污染物的扩散及其控制,才能有效减
少水污染,从而使得水资源的管理更加有效、可持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