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2.表现手法指写作时使用的一些刻画人物、事物、景物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以小见大等。
(1)衬托指用一种事物来陪衬另一种事物,可分为正衬、反衬两种。
正衬(衬托)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描写的事物,反衬(对比)是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2)对比指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者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3)象征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
古诗使用象征的手法一般都在托物言志的诗中,通过描写事物的特征来表现诗人追求的品格、志向等。
(4)以小见大即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
古诗往往是描写一个小的内容,然后通过过渡扩展诗词表达的内容、体现的情感。
(5)点面结合"点"指最能显示人事号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3.修辞手法古诗中常见的修辞都是形象化修辞,比如比喻、比拟、夸张、反问、对偶、借代、用典、顶真、互文等。
4.篇章结构主要指铺垫、渲染、过渡、照应、卒章显志、以景(情)结情(景)等。
主要考查描写、抒情的作用或诗句的作用等。
答题思路:从诗句内容、抒发情感和与上下文的关系三个角度概括诗句的具体意思、描写的景物特点和抒发的情感等。
(1)铺垫用景物、人物等作为诗人抒情基础的手法。
(2)渲染通过社会、自然景物或人物描写,作为下文描写、抒情基础的手法。
(3)过渡指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
通过具体的诗句把诗词由描景到抒情,或者相反,或者由此地的景物描写过渡到彼地的景物描写等。
(4)照应指诗词后文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或表达的情感、议论的观点等呼应上文相应的内容。
(5)卒章显志在诗词的结尾部分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远大的志向等。
(6)以景(情)结情(景) 指前文是景物描写(情感抒发),末尾议论或抒情(景物描写)。
四、古诗词的思想内容1.知人论世,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切入把握诗人生活的时代、处境等,如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诗人往往会表达离散的悲凉、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苦难等;遭遇贬诵的诗人往往会表达漂泊的伤痛、壮志难酬的悲凉等。
2.关注体裁,从诗词的表现形式切入古诗有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解答思想内容时,要注重分析诗词的体裁。
如叙事诗多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概括诗歌的主题;抒情诗多从描写的景物中表达诗人的情感;哲理诗多表达诗人对人生、社会的具体看法等。
五、古诗词的观点态度1.概括、评价(1)主旨的概括、评价归纳诗词描写的人、事、景物或阐释的道理、体现的意义,即通过把握诗词内容、情感等,来概括诗人对具体对象的观点、态度或诗词本身体现的观点、态度等。
对诗词主旨的评价,集中在对诗词体现意义的评价,对诗词中的典故、传说的评价,对背景现实的评价及对诗人的经历、主张、志向等的评价等。
(2)思想情感的概括、评价主要集中在诗词表现的生活情境、情感基调、社会意义等方面。
从积极意义的角度:欢乐、恬淡、闲适、仰慕、迷恋、激愤、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坚守节操、登高览胜、蔑视权贵、忠于爱情、归隐田园等。
从消极意义的角度:寂寞、伤感、忧愁、惆怅、孤独、烦闷、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惜春迟暮、羁旅乡愁、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思相知、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等。
(3)观点态度的概括、评价主要集中在作者对表述对象的态度上,如对描写的社会现实的态度,对描写的人物、事物的态度,以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感悟等。
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所持的观点进行中肯的分析、定位等。
2.分析、鉴赏(1)分析诗词题日,把握诗词内容。
从诗词的题目中体会诗词描写的对象、抒发的情感等。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写的对象是王昌龄,具体的原因是王昌龄被贬滴,抒发的情感是对王昌龄的劝慰、激励等。
(2)分析写作背景,把握诗人态度。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写作主要与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个人处境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词中表达的对描写对象的情感态度也应该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要注重对时代背景的把握。
例如《琵琶行》,诗人是被贬到江州的,听了琵琶女的弹奏,自然表达出被贬之后的孤寂、悲伤之情,而他对琵琶女的同情态度恰恰与诗人的被贬经历是一致的。
(3)分析诗词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诗词用具体的描写、叙述等表达出自己的种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隐含在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观点态度上。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就其表达的情感有着很多不同的诠释,但就诗词体现出的观点态度,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认为诗词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4)分析诗词典故,把握诗人情感。
用典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涉及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5)理解诗句含意,把握观点态度。
抒情诗往往会通过描写具体的人事景物等来含蓄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通过对赤壁相关内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表现了诗人旷达的心胸。
(6)理解意象特征,把握意境特征。
意象融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某种氛围和情调,即意境。
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的理解把握诗词的意境,以此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等;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再如对意象"杨柳"的把握,有"离愁别恨""倔强的弱者""朴实无华的君子""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等情感。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通过对意象的理解体会意境,从而理解诗人的观点态度。
六、古诗词的鉴赏技巧1.答题技巧(1)整体阅读,全面感悟。
阅读古诗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先整体把握诗词具体内容,再根据描写内容、使用手法,最终把握表达情感。
整体阅读诗词,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1)把握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处境。
时代背景和诗人处境决定了诗词描写的具体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如时代背景方面,盛唐时期,诗人抒发的多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唐末时期,诗人表达的多是战乱带来的悲凉情怀等。
再如诗人的处境,遭受贬滴的诗人,往往会对春华秋实、连绵阴雨等产生悲凉情怀,往往望月思人、看雨落泪等。
2)把握诗词的题材类型。
如山水田园诗,表达喜爱自然、向往田园,辞别官场、归隐田园,热情奔放、雄心万丈,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等的情感;羁旅行役诗,表达羁旅的悲凉、行役的艰辛,思乡、怀人,厌倦宦游等的情感;咏史怀古诗,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当朝的警示,壮志难酬的哀情,对古人的崇敬等;咏物感怀诗,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喜爱,远大的志向,暗喻某类人,生活哲理等;边塞战争诗,表达爱国激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对战争的怨恨,失去国土的悲伤等;闺怨诗,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青春不再的悲凉,独守闺房的哀怨,被抛弃的伤痛。
3)把握诗句的具体内容。
诗句具体的内容决定了诗人的情感,理解诗词,就要注重分析诗词每一句诗所写的内容。
(2)赏析意象,体会情感。
诗词描写的意象决定了诗词的意境特征,更决定了诗词表达的情感和主旨等。
关注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要从两个方面人手:1)物象,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与诗人的情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冰雪的晶莹多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等。
2)景物,诗词描写的景物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如诗人借助壮丽的山河抒发雄心壮志,借助优美的山水表达旷达乐观的情怀,借助恶劣的山水表达悲凉身世,借助异地的山水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等。
(3)分析手法,确定技巧。
详见"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2.分析技巧(1)修辞。
判断古诗使用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考虑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