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实验报告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
一、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已推行了十多年,提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模式。
而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为主。
2010年底我们学校提出了“三六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教师开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大胆尝试了教学改革,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学校也提出来以学生学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二、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是指把课堂时间有效划分为三段
“六”是指课堂教学的主要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
“一”是指“课后反思”,即教师课后要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反思。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是老师组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抓手,学案的导学质量尤为重要。
具体的,编制学案我们做到:教师在编写前应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体会教科书的编排用意,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
充分重视知识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生成过程。
为了让学案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在编制学案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阅读理解能力,遣词造句、恰当设置问题,使学案阐述简明、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
小组的活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第二个重要“抓手”,小组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小组的划分:每小组6人,每组有两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别担任正负小组长。
每位组长帮扶两位同学。
在本环节我们做到每组一块黑板,所有学生离开课桌,在黑板前站立讨论、在黑板上书写展示。
学习结束后评选优秀小组、进步小组。
课内探究的展示环节展示成果、提升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
在此
环节,我们做到:
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
集中展示的人选由学生志愿报名,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试讲状况最终确定。
每个展示人员的试讲、老师的评价,其它参选人员都必须聆听,把选拔过程也作为对学生如何大方展示、清楚讲解的培训。
对于学生的集中展示,老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需纠正、强调、引申的,一般均应放在学生展示结束之后。
三、几年的教改所带来积极变化
1、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权威。
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的角色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帮差扶优的“志愿者”;在小组讨论及集中展示环节老师有时是欣赏者、有时是评判者、有时是参与活动的首席。
2、学生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好语文的信心也得到增强。
在看书做学案中,所有同学都能认真思考、潜心研究,积极请教。
在组内活动中,学生们的讨论激烈深入、帮扶效果明显。
学生的集中展示精彩纷呈,许多同学活脱脱的变成了“小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2)、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明显增强,性格变得较为开朗。
经过长时间的自主锻炼,学生学会了“细读”语文课本的良好习惯。
学会了归纳总结、比较探究等思维方法学生感觉自己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增强。
(3)、优生人数增多。
这种模式下,自学课本、完成学案、小组讨论、集中展示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都是主动、积极的参加了上述环节,故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成绩得到很大提升。
特别是基础好的同学得到极大的锻炼,优生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