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四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四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四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0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通过学习,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景。

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1、买文具 2课时2、路程、时间与速度 2课时3、参观苗圃 1课时4、秋游 1课时5、国家体育场 1课时6、探索与发现(四) 1课时7、中括号 1课时买文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口算:(借助视频)40×2 = 50×5 = 90×3 = 20×7 =30×3 = 70×4 = 80×6 = 9 ×10=30×6 = 40×3 = 60×2 = 2 ×70=()×30=60 ()×60=180 ()×50=200()×40=80 ()×40=40 ()×20=18090×()=180 40×()=120 70×()=140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68÷2 = 648÷8 = 567÷5 =【设计意图】:结合这3道题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生:我们在分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板书课题)生:想。

师:(出事教学情境图。

)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10元一个,书包20元一个,计算器30元一个。

师:同学们,我们到文具店干什么来了?生:买文具。

师:怎么没有同学关心老师带了多少钱呢?生:老师,您带了多少钱?师:老师带了——一边说,一边拿出80元钱。

(8张10元)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生: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师: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研究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小组合作的要求)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2、独立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生: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 20+20+20+20 = 80(板书学生算式)生: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20×(4) = 80(板书学生算式)生: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 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

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20-20-20 = 0(板书学生算式)生: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 = 4(板书学生算式)生:……3、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 = 多少吗?(老师特别请刚才用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再请一个错误的同学板书。

)生1 4 生2 420 )8 0 20 )808 0 800 0师: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1设计说明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方面:1、通过情境创设让计算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通过呈现“借书的情境”,结合“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的激励语,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探究新知的目的。

2、注重数学教学的规律。

先读题获取数学信息,然后分析信息,进而提起问题,最后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口算卡片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口算卡片:240÷40=()150÷50=()270÷90=()130÷40≈()93÷30≈()162÷40≈()2、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自主探究,明确算理师: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历来非常重视读书。

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就特别喜欢读书。

下面请认真观察这幅情境图。

(课件出示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连环画的情境,并配上文字:学校买来92本连环画,准备分给各班,每班30本)1、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提问题,列算式。

①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取的信息。

②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③理解题意,列出算式92÷30。

(2)探究92÷30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92÷30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②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

方法一、估算。

92≈9090÷30=3可以分给3个班。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并及时评价)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2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数上教案。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准备: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教案《四数上教案》。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 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

15×39=585 150×39=15×390=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47=432÷48=327÷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课后延伸小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错把除数24抄成42,得到的商是4,余数是7。

正确的商是多少?板书复习乘法和除法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3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教学目标: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