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北碚区柳荫镇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产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比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分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柳荫镇1都市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中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人“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
主要以产品型都市农业为其主体,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符合健康安全要求的农产品。
除此之处,也发展了服务型和体验型的都市农业。
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出了观光农园,垂钓乐园、森林旅游、观光牧场、租赁农园、少儿农庄、民俗观光村、民宿农庄等多种形式。
此外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也展开了都市农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了重庆主城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方向。
北碚是全国知名的生态模范城,在北碚发展建立“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区”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与良性循环,它将是实现城乡统筹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示范地。
北碚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都市型农业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抓,已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都市型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搭建都市型农业发展科技平台和人才智库。
根据北碚区功能定位,柳荫镇被确定为北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
2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2.1自然条件北碚区柳荫镇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海拨高度在 200~100 米之间,属沿江河谷地带冲积土,养分丰富,理化性好,易耕作宜种广,产量稳而较高。
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 18.4 度,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
柳荫镇适合发展山区立体农业,适合种植花、果、桑,养殖猪、羊、牛、小家禽等。
图2.1北碚区柳荫镇土地利用规划图2.2区位条件柳荫镇地处北碚区东北部,嘉陵江以北,距北碚城区33公里,是旅客到金刀峡,胜天湖观光旅游的必经之地,也是北碚所辖金刀峡、偏岩、三圣、石坝四镇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
全镇幅员面积63.83平方公里,辖7个村、169个合作社,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万人。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36元。
图2.2北碚区柳荫镇区位图2.3交通条件柳荫镇主要有碚金路与北碚相通,距离约33公里,同时通过三圣、复兴与渝北两路相通,距离47公里。
2012年开建的渝广直线高速将通过柳荫镇,到时柳荫到距北碚城区、重庆市中心和江北国际机场均在半个小时车程内。
三环高速长寿到合川也将通过柳荫到达合川的清平镇。
交通方便快捷,区、乡级公路相互联接至所有村镇。
2.4科技条件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研所及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均建在北碚。
这些科教单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拥有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多年来己与柳荫镇有关部门和生产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2.5政策条件自2013年起,北碚区设立1500万元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果、花木、蔬菜等产业发展。
3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3.1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1)种植无公害蔬菜。
投资近50万元打造6个蔬菜示范点,面积1680亩,新增蔬菜合作社2个;糯玉米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成功注册10组蔬菜商标;积极对接盘溪农贸市场,每月外销蔬菜约1500多吨。
图3.1柳荫镇无公害蔬菜(2015年4月28日拍摄于柳荫镇痳柳河蔬菜专业合作社。
上图依次为无公害蔬菜:番茄、黄瓜、辣椒、南瓜、无藤南瓜。
)(2)搞生态养殖。
年出栏波尔山羊、黑山羊6000多只;嘉陵江名优鱼养殖基地达到150亩、鱼鳖混养基地100亩;内年出栏野猪近100头,火鸭、大雁500多只。
(3)发展龙头企业。
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亮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近600万元,占地400余亩,打造以蔬菜种植、猕猴桃生产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基地;引进银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打造了300亩金银花基地,年生产、加工金银花茶、金银花药材50多吨。
图3.2柳荫镇无公害蔬菜基地(2015年4月28日拍摄于柳荫镇痳柳河村无公害蔬菜基地)图3.3柳荫镇红心猕猴桃基地(2015年4月28日拍摄于柳荫镇亮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藤树猕猴桃基地)(4)投资近5000万元,占地约3000亩的市级苗木基地基本竣工,长荣园林投资近3000万元打造生态精品园;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集种苗基地、生态花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渝瑞园生态旅游中心项目;引进财信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400多亩花木基地;投资1000多万元在柳荫村、麻柳河村等地打造了5000亩枇杷、脆红李、青脆李等特色水果生产基地。
3.2经营组织多样化发展种植模式由以前的散户小规模种植,逐渐发展到现在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比较大的组织经营,支持改善水果、蔬菜、花木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强化土地治理、科技推广,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提升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给农业企业打工或参加专业合作社,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生产技术得到巩固,共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3.3休闲农业初见成效结合柳荫镇现有花木、蔬菜、林果等产业优势,引导业主将原有产业基地向休闲观光方向延伸。
目前,柳荫镇正在打造多个农业公园、主题休闲农业园。
4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存在问题4.1“小农经济”意识仍然存在目前,北碚区农民仍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小农经济观念,比较安于现状,对扩大产业种植规模、采用现代化的栽培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持观望态度;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
4.2农业生产管理缺乏高素质劳动力虽然北碚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定的发展,但经营管理水平、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更加明显,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谁来种地”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4.3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还较薄弱2012年以来,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部分基地的生产配套设施,但由于资金和项目扶持范围有限,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薄弱,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北碚区大部分区域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任务十分紧迫。
4.4农业功能拓展不够宽北碚区柳荫镇农业发展仍以农产品生产等功能为主,为城市发展服务的观光休闲、种源示范、教育体验等功能还开发不足,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短腿”的现象仍然突出。
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低、联动性差,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而且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引和集聚能力不足,不利于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
4.5信息滞后影响都市农业市场化步伐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其的信息服务也很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时,就很困难和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非他们主宰市场”。
图4.1柳荫镇农业景观图(2015年4月28日拍摄于柳荫镇)5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建议5.1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将柳荫镇农业发展规划与北碚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切实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
按照北碚区委、区政府“五区四带”的功能划分,把柳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建设成为北碚农产品主产区和重庆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花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风情观光、瓜果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5.2优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争取市级项目资金,用好用活区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资金,大力发展优质蔬菜、花木、林果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
加强蔬菜优势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现代蔬菜生产技术,打造蔬菜标准园和观光园。
优化花木品种结构,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中高档精品花木。
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
5.3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推进土地流转。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支持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3)壮大龙头企业。
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4)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5.4强化基础,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
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加快机耕道、人行便道建设及田间种养设施配套,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机制,建立农产品监测预警分析平台和农产品网上产易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推进和巩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成果,推广太阳能、户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5.5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采取竞争立项、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引导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北碚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研究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农业产业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5.6提质增效,大力推动农业品牌建设(1)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建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