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文化学论文专业:旅游管理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摘要: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她香而醇厚,引而得神。

酒是一把双刃剑,它温而绵柔,羁而刚烈。

酒是一种源于自然、归于天地的物质,更是一种渗透社会、植根民族的文化。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

而酒在旅游活动中也具有丰富的旅游内涵,充分认识中国酒文化的旅游功能,有意识地使中国酒文化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支劲旅,从而积极发挥其应该产生与可能产生的旅游效益,乃是一个极有意义、颇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酒,酒文化,酒史,旅游活动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在几千年的积淀下,酒文化早已沉淀为旅游资源。

一、酒的介绍1.简介: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酒精(乙醇)是其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水和众多化学物质。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吸收。

饮酒后几分钟,酒精迅速扩散到人体全身。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

酒性温而未辛,酒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温阳驱寒。

2.别称: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3.历史: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

酿酒起源的传说: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

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

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

①杜康酿酒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②酿酒始于黄帝时期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

<<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③酒与天地同时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

夏朝距今约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经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酿酒器具。

以上考古得到的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4.用途:食用酒是一种保健饮料,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

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食用酒精用于配制内服药物,无水乙醇用作化学试剂、用于化学分析和科学试验。

工业酒精用作燃料和化工行业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二.酒与旅游的关系作为一种高级消费,旅游消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这六项中的购、食、游三项均有酒的用武之地。

酒之用武于旅游,就中国来说,酒最具有文化意蕴。

中国白酒被列为世界六大蒸馏名酒之一,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齐名。

我国白酒首要特色是香型齐全、风格多样:浓香型以四川沪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混合香型以陕西西凤酒、贵州黄酒为代表,我国葡萄酒最早产于新疆,衍至今日盛况,既是少数民族酒文化对汉族酒文化的影响,又是汉族酒文化对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酒文化融合的产物。

我国幅员辽阔,水果种类繁多,各种果酒应有尽有。

露酒、药酒之民族特色、文化成份更浓。

啤酒虽是舶来品,具有强大融合力的中华文化已使其富有我民族特色,如我国独特的人参啤酒、灵芝啤酒、菊花啤酒等。

这是传统酒文化与外来酒文化有机结合的典型。

三.与酒有关的旅游文化景观酒文化资源中,有一种兼具人文与自然两种属性。

最常见的是酿酒之水。

如安徽滁州酿泉,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礼赞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之酿泉。

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外有泉名杜康泉。

相传杜康曾取该泉酿酒于此,故得名。

水之外,还可举石,如醉石。

著名旅游地黄山、庐山各有一名为“醉石”的自然物,甚受游人青睐。

庐山醉石在栗里源,东晋陶渊明隐居栗里,成日耽酒,每醉则卧于此石上,故得名。

黄山醉石在香泉溪浒,相传唐李白游至此,酒醉,绕石大呼,因此得名。

一身而具人文属性与自然属性的景观,其旅游价值当更高酒文化形成的酒楼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莫过于武汉的黄鹤楼。

作为酒文化结晶的黄鹤楼,千百年来一直是旅游胜地,屡毁屡修。

琳琅满目的历代咏赞黄鹤楼的诗词楹联书画题刻,表明黄鹤楼之游是文化旅游。

黄鹤楼是历代文化旅游的热点。

酒文化建筑形成人文景观的,还有祠庙等。

如杜康祠(又名杜康庙)。

近现代酒文化旅游景观,可举浙江绍兴的咸亨酒店。

此店开张于1894年,仅开业两三年便关门,实为无名之辈。

看着它开张、倒闭的绍兴少年周树人日后以它为背景作小说《孔乙已》。

名家名篇竟使无名的咸亨酒店享了盛名。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成亨酒店重建于鲁迅路。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1980年的楼外楼,是杭州著名的酒家。

因其建于风景清幽绮丽的西湖孤山南麓,又因楼名得自南宋诗人林升的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所以极富旅游文化意蕴。

因历史而形成的酒文化景观是纷呈的,上述建筑类只是其中一支。

因酒而出名的村镇属另一类。

可举杏花村。

杏花村为古酒肆所在地。

池州(今安徽贵池市)秀山门外杏花村,即唐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杏花村,古时即产名酒,并因酒使该村出名。

元人宋伯仁《酒小史?酒名》亦云:“池州有池阳酒。

”山西汾阳亦有杏花村,亦产名酒。

从历史文化旅游角度看,重大的或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旅游资源。

例如美国将前总统肯尼迪遇刺地辟为旅游景点,游人不绝。

中国因酒而发生的历史事件颇多,如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故事。

举凡上述种种,不论其可否实指,是否现存,经旅游资源评估、认定后,俱可挖掘。

这里存在一个对“假文物”的认识问题。

旅游学界与史学界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眼光。

历史上著名的酒楼、亭、台等的重建,对民间广为认同的故事的衍绎,乃是对旅游资源的正确、有益的挖掘。

新建的南昌滕王阁与历史上的膝王阁便有一段距离。

咸亨酒店原在都昌坊口东首,今在都昌坊口西首。

这一切都是允许的。

四.酒与中医药的关系中国酒文化一大特征是与中医药关系密切。

在甲骨文中,“酒”字本作“酉”。

酒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能力,刺激唾液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汉书?食货志下》称酒“为百药之长”。

酒与中药结合而为药酒,是酒文化的一大发展。

《本草纲目》载79种药酒,今日尚不断推出新的药酒。

从主要功能、侧重点看,可分治疗性药酒与滋补性药酒两大类,或二者兼具并重。

旅游的本质告诉我们:旅游是超出人们生存需求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生存需要已满足的人才可能成为旅游者。

按恩格斯对人类生活分类的三个层次来看,第一层次--生存得以满足后,便是第二层次--享受。

旅游的目的之一是享受。

部分游客的唯一旅游动机便是享受。

因此,滋补性药酒对旅游者、尤其是富有的海外游客及部分国内游客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

通过旅游购物--药酒,得到治病、强身、延年、美容之益,这样的旅游是愉悦的。

愉悦,才能完成社会审美。

须知社会审美化乃是旅游的动因之一。

中华民族固有的酒文化--药酒在为域外游客服务、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通过旅游这一科学文化交流的纽带,不断走向世界,为世人了解中国文化不啻开了个硕大的窗口。

其经济效益则更明显。

五.如何进一步推动贵州酒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贵州的酒之所以为名酒,一是因为有优质的原料、水质和环境,在名酒产地“喝酒喝出健康来”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意识”。

据说在国酒产地仁怀市,至今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患其他病的几率也低。

在美酒河畔的赤水市自然生态良好,全市粮食产量连续98年获得丰收,社区居民患病率低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这决不是偶然的,美酒的飘香,酒的文化自然是其重要因素,由此来黔旅游的人、“闻酒”而来的人在逐渐大幅度上升,充分体现了贵州酒文化强大的旅游经济功能。

另一方面,在贵州旅游的中外客人,他们饱览了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等天下奇观外,也饮尝了贵州的名酒后,对酒文化参与后的体验难以忘怀,禁不住将当地的美酒或多或少要带回去,籍此纪念。

据笔者所知,苗族的糯米酒、布依族的米酒系列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今天,他们在酒的包装、产量、质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们看来,“米酒”已不是一种纯粹的饮品,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他们生产的是一种文化,输出的也是一种文化,人们来品尝的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经济—文化的螺旋上升式的转化在文化相融和文化经济协调发展趋势的今天,将会更加明显,内涵丰富的贵州酒文化也必将在此局面下大放异彩。

贵州是名酒的故乡,是酒文化产生的丰润土地,更是饮者的乐园。

今天随着中国经济迅猛高速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也给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贵州旅游业以年增长率76=以上的速度发展,贵州秀丽奇特的山水,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正在吸引着人们来体验贵州酒文化,贵州酒文化也将以它特有面貌展示出云贵高原这方古朴神奇的土地,贵州酒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作用必将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

贵州民族酒文化在审美功能上体现在其艺术性方面较明显,举凡贵州各地,凡遇重大民众节日或家族、亲族重大活动时,或迎接重要客人时,其隆重的场面都离不开酒,而饮酒的方法、方式或礼仪复杂但有序,极易使人们在参与时常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贵州名扬中外的“苗族飞歌”就是苗家在迎接远方的朋友时给予最高的待遇的敬酒歌,那动人的弦律,穿着苗族盛装的姑娘的演唱,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贵州著名苗族歌唱家阿旺的演唱,唱遍了全世界,可以说若今天到任何一个苗寨,敬酒歌都是随处可闻之动人心声。

此外,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上男女相恋后饮酒的场面,侗族送客、迎客,苗族在鼓藏节上唱酒对歌、芦笙伴舞等体现的高超的民族民间艺术,令人倾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