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生物(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输尿管内的液体B.淋巴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可以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氨基酸③钙离子④血浆蛋白⑤尿素⑥呼吸酶⑦葡萄糖转运载体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⑦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到血浆中C.血浆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5.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增多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6.下列生理过程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C.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7.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C.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8.细胞自噬是通过溶酶体对细胞自身受损的、失去功能的结构等的降解过程,自噬后会产生氨基酸、代谢废物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参与了细胞自噬的过程B.细胞自噬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C.自噬降解后的物质全部进入人体内环境D.细胞自噬可对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平衡产生影响9.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C.肝脏中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10.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B.尿液不属于体液,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存在葡萄糖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D.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1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代谢废物的作用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12.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

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中的水可以来自血浆、细胞内液、消化道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13.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过程,a、b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在图中未全部显示B.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不同C.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D.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至少需穿过6层膜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PM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C.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pH急剧下降D.部分PM2.5可能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1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发育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这主要是靠Na+、Cl−来维持的D.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人体感染某病毒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D.若要使人体内环境稳态恢复正常,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参与17.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等是保持不变的C.血浆pH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界环境无关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会略有降低18.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细胞外液和甲、乙、丙、丁四大系统的参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循环系统,①②③中所含物质种类和含量不相同B.乙是消化系统,①②③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10%C.丙是呼吸系统,②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①D.丁是泌尿系统,①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无影响19.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B.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C.出汗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D.出汗时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2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可能会引起稳态失调。

下列对相关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C.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中的pH变小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多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22.(10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pH ,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23.(10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2)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3)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24.(10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而造成的。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该物质在血液中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这样,血液pH就会相对稳定。

当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该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

(3)由上述分析过程看出,血液中的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对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25.(13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 0.1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