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课本剧及改编表演
排练 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选择合适 的演员。 演员在课外时间按照剧本排练,各人分工 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组的心血 结晶搬上舞台。
评价 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 1、剧本改编;2、表演语言; 3、形体动作;4、服装布景等 奖项: 一二三等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
如何改编课本剧
一、尊重原作。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只是形式上的一个 变化,基本的人物、故事情节、主题等,都要 符合原作,不能任意发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二、合理想象。 原作是故事性的,叙述的内容肯能很多, 这些在舞台上是表演不出来的。改编课本剧时, 要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想象,如 原作中人物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人 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想要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改编课本剧时都可以用独白或对话的形式表 演出来。
三、适合演出。 舞台上的空间是相对狭小的,原文中很多 故事情节可能在舞台上无法表演,遇到这种情 况,要么做合理的裁减,要么使用象征手法, 还可以通过“舞台说明”的办法,把它们表现 出来。如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跨越几十年, 就需要作特别的说明。
四、突出矛盾。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主要靠尖锐的矛 盾冲突反映生活,表现人物性格。 矛盾突出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 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 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是的剧情也是吸引观 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 的“重头戏”,是最需要下功夫之处。
课本剧
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 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 表达文章主题。
课本剧改编表演
时间: 5月23日 要求: 1、事先抽签决定演出次序) 2、整个过程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至少负责其 中一项工作; 3、每组演出时间为10分钟。
任务过程
分组 全班六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分工,人人动手 改编课文。
选择 各组自主选择,充分讨论,积极参与。 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 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改编 在编写课本剧时,不能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 避免照抄课本里的叙述句子当作是舞台说明,改编时 可适当增删。受演出时间限制,枝节应大刀阔斧地砍 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 的对话、动作的内容。 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 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 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五、台词精炼。 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精炼明确、要 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六、说明具体。 舞台说明,要对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 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时间、地点、 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 下场。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 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 或圆括号)括起来。
改编例子
《清明》(晚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将其改编成一出短剧。要求: 1、有舞台说明2、有人物对话 3、不增减字数,不改变诗句顺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