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与中医的奥秘

情绪与中医的奥秘





还有就是皮肤。有些人紧张时头皮发痒、 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 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斑秃等,都 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与呼吸道疾病和内分泌疾病也有关系 经常压抑自己,忍气吞声的人患癌症的几 率是正常人的三倍
1、“控怒”得长寿

古往今来,很多长寿的人情绪养生的第一 步就是要做到宽容大度,遇事不怒,少生 气发怒,可得健康长寿。 如果经常狂躁暴怒,持续时间过长,势必 引起气血不和,经络受阻,腑脏功能失调, 尤其是损害皮肤健康。

(七)忧

忧可使人体内之气结聚,意气消沉。忧可 以伤脾气,郁郁寡欢,使人烦闷,直至饮 食不进,从而引发种种疾病。
无计过昭关,一夜愁白头
长期被贬,47岁含恨而逝
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实验证明50%~80%疾病精神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最容易受情绪影响。胃肠道被认 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在所有的心身 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在心情 郁闷不愉快的时候会觉得头痛,有些人情 绪一激动会发生心绞痛、脑溢血。
·


相思病(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治相思病)
(四)悲
1. 2.
3.
人生三悲 幼年丧母 中年丧偶 老年丧子
林黛玉
(五)恐

恐惧过度则消耗肾气
(六)惊

惊吓使心脏泵出足够的血液应 对这种情况,表现为使收缩压 升高。
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会对机 体造成损伤,导致心气紊乱, 结果是心悸、噩梦、寐不踏实, 痴呆,有时会造成窒息憋气, 呼吸停止而死亡。
岳书传》中牛皋因打败了完颜兀术,兴奋过度,大 笑三声,气不得续,当即倒地身亡。 得意忘形(儒林外史) 心肌梗塞的患者避免大喜



(三)思

脑力劳动者

货车司机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气病诸候》就提出 “结气病者,忧思所生”。思虑也可治病,主 要伤及脾 脾与胃是一阴一阳,互相表里的两个脏器,累 及脾胃则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受损,造成消化不 良,不思饮食,还会头晕头痛失眠消瘦,严重 者导致精神错乱。
情绪与中医的奥秘


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 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外界的 各种精神刺激只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能表 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 中医学认为七情是五脏精气活动的结果,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 化五气,易生喜怒悲忧恐。”所以七情可 以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 表,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 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
“七情相克”可治病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 不如心疗”“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
《素问· 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暴怒 : 直接造成脏腑损伤。 郁怒 : 慢慢日久的压抑

暴怒

1 头痛、头晕、眩晕,严重者出现晕扑。 血随逆气而行,则可以出现呕血、咳血。 (三气周瑜)

2 影响女子月经
(二)喜

笑一笑十年少

开心笑一பைடு நூலகம்钟对人体产 生的镇静作用相当于6支 杜冷丁。(杜冷丁是一种临 床使用的合成镇痛药)

清代医学家喻昌写的《寓意草》记载了这样一个案 例:“昔有新贵人,马上洋洋得意,未及回寓,一笑 而逝。”
悲伤时,不要独自咽泪,应当学会需求安慰来避免对身 体的影响。
4、何以解忧,唯宽心也


古人曰:“衣食足则行乐而外实,思虑多则志苦而内 虚。”告诫人们,遇到令人忧愁的事情,应当保持情 绪的稳定,不要杞人忧天、操心过度,心胸要开阔。 避免生三气(闲气、怨气、闷气)
5、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哭泣经常被人当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是 软弱的表现,总之,很多人都不喜欢哭泣。 其实,适当的哭泣也会的对身心有一定的 好处。哭泣是情感的宣泄,想哭的时候, 不必忍耐,这是将眼泪及时排出,不仅使 身心放松,更能给身体和心理排毒。

2、“戒骄戒躁”心和顺


急躁可以导致愤怒、忧愁、悲哀。中医理 论认为,一个人思想上安定祥和,没有贪 欲,体内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内守而不耗 散,外界的邪气不能侵犯人体。 当一个人焦躁时,心理失控,削弱了人体 的免疫功能,病邪就会趁虚而入。所以, 身体弱、抵抗力差的人更应该戒躁。
3、一吐为快可解悲


七情致病

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 常的精神活动范围,是正常 的生理现象,并不会使人致 病。 但是,当人的情绪波动过于 突然,过于强烈,超过了人 体本身正常的生理耐受程度 和调节范围,影响到人体的 生理活动,是人体的机体紊 乱,腑脏阴阳气血失调,从 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怒
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