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讲解模板: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讲解模板: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利MED EL公司生产的产品。我国目前使用 较多的是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产品。 人工耳蜗制作材料包括由多聚体、金属和 生物陶瓷等,但用作电极的材料必须具有 导电量大、不会电解液化和气化等性能, 目前只有铂和铂铱合金能满足这些要求。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owen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识别语声和噪 声的能力比强声听感更有意义,不能识别 的语声和噪声的极聋病人对助听机肯定不 满意。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在house的有关报告中,将植入对象归在 极聋(profound deafness)诊断下,但 没有确切注明极聋的定义。吾氏认为,对 测听表上测试结果一片空白的,使用极聋 一词比“全聋”为好,理由是病人可能仍 有表外残听。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禁忌: 4.精神病:电刺激可能会刺激大脑皮层, 因此精神病是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的禁忌症。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禁忌: 5.其它外科常规手术禁忌症:如患其它外 科常规手术禁忌症,也不考虑人工耳蜗植 入。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1、特殊听力检查 耳蜗内植入器的使用对 象应是“全聋”病人,有残余听力者宜用 蜗外植入器,因为蜗内植入会使仅剩的残 余听力丧失殆尽。而且正在研制中的信号 处理且听机有可能使残听者收益。事实上, 圆窗膜植入和阶内短距植入的听觉效果是 一致或相仿的。“全聋”的确切定义还没 有统一,通常是将那些对测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术模拟耳蜗功能的序幕。20世纪60年代 Dogle、Simmons等人应用不同人工装置和 方法于耳聋病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 Michelson、House、Bilger等人详细研究 和大宗病例,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 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了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高峰期。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体沸腾的声音。19世纪末,岩尖脓肿综合 征发现者Gradenigo发现,耳受电刺激能 引起声感。1930年,耳蜗微音电位发现者 Wever和Bray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研究人工 听觉的兴趣。1937年,Stevens、Jones和 Flottorp把一对电极放在耳廓和外耳道皮 肤上,通过音频电流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伦敦皇家耳聋研究所采用更基本的方法测 验识别力,就是以语言识别必需的声音信 息作为测试内容,这类信息包括音高变化、 声音信号脱漏检测、劈啪声和嗡嗡声的分 辨和合成语言的共振峰间隔的感知力等。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edgerton推荐dat方法(训练后识别力测 验)去选择儿童病人。方法是让儿童戴助 听器,用简化mts进行训练。如识别力逐 渐进步,则不再作为植入对象。倘若训练 后毫无成果,可考虑植入手术。
多道人工耳蜗 植入术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耳部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麻醉: 全身麻醉。病人平卧位,头偏向对侧。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本病系内耳感音功能障碍所致的听觉下降 或丧失,纯音测听多示高频听力损失较重, 以后可向中低频发展,全频气导听阈可> 70dB,骨导与气导曲线接近或重合。可通 过阈上听觉功能测定、声导抗阻测听、电 反应测听以鉴别是耳蜗性还是蜗后病变。 以下主要介绍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手术植入。由于他们的残听能力有限,觉 得高功率助听机也无所帮助而弃之不用。 应该说服病人耐心试用1个月,必要时进 行戴助听机的听觉康复训练,如仍无效, 再考虑植入手术也不迟。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4、耳蜗电兴奋试验 在术前,用电极接近 耳蜗作电兴奋试验,可预测神经元残存状 况,并可让病人体验植入术后的听力将是 什么样的。house是最早使用鼓岬电试验 来刺激耳蜗的,但他们目前已放弃不用, 因为鼓岬电兴奋试验阴性,植入电极仍有 可能有效。维也纳组改用62.5、125和 255hz的突发音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行开放形式的测验。所谓开放是要求病人 去描述任意给予的声音、词和句子。声音 为15种环境声(汽车喇叭、狗吠声等); 词取25个双音节扬扬格词;句子用美国聋 症中心研究所规定的日常用句。其中对病 人最难的是重复单词和指出上下文中的某 一单词。开放式测验后是唇读可辅性检查, 并对此使用放大器辅助唇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听机最大输出无声反应者称为全聋。但是, 测听机耳机最大输出并不相同,最大输出 范围(中域频率)有100-120dbhi(感觉 级)的差别。多数测听机的最大输出不超 过110db,所以目前“全聋”的标准是含 糊的。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在耳机强声刺激下,病人可能将触觉混淆 为听觉。鉴别要点是,残余听觉有明显的 音衰现象和肯定的响度不适级。martin于 1983年提出130dbhi无听感或在测听机最 大输出点上只有一、二个频率有听反应的 可当作全聋作为植入对象;三个频率以上 有听感的则不考虑阶内植入。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3、助听机试用试验 许多重度或极度耳聋 病人,可能已多年不往医院诊治,他们早 已听腻了“无法治疗”的话,失去了信心。 但电子耳蜗出现后,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 火,来信询问。其中有一些病人从邮询中 看,似乎符合植入对象的条件,但这些人 中几乎有半数人使用高功率助听机可获得 某些听觉效益,没有必要作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读的结果。测验时发声者坐在病人前方1m mac全聋测试至少需要2h,如逢试验对象 解释困难,费时更长。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目前house耳科研究所提议的识别力测验 只有环境声和mts试验。mts是单音节词 (monosyllable)、扬抑格双音节词 (trockes)和扬扬格双音节词(spondee) 的简写。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适应证:
国FDA的补充标准)。对于婴幼儿需要进 行多项客观测听检查和行为测听后进行综 合评估。
3.助听器和其他助听装置无法 改善听力。婴幼儿及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 工耳蜗前须试用大功率助听器3~6个月。 助听器要由有经验的听力师来选配,并借 助声场等听力设备进行听力评估。
概述: 人工耳蜗植入术目前普遍使用乳突后鼓室 进路,故这里只介绍这一术式。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适应证:
1.年龄。语前聋为1~17岁,最好在5岁 以前,语后聋患者任何年龄都可以接受手 术。
2.耳聋的程度。双耳为重度聋至极度聋, 即在纯音测听的语言频率区,平均气导听 力损失>90dB。对于语后聋患者,如果其 有助开放短句识别达不到30%, 而听力损失>75dB也可以使用人工耳蜗 (美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era(脑干电反应测听术)应引为术前常 规检查项目之一,这一检查可排除功能性 聋。对儿童作era更属必需。不过era阴性 却不能排除低频域听觉的存在。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前准备:
owen提出最小听觉潜能组合试 验(minimum auditory capabitities battery of test,mac)。mac组合试验包括13个听觉 潜能包括13个听觉测验和1个唇读检查, 其中12个是一组由易及难的语声资料测验。 测验时分二套进行, 第一套测验只要病
适应证: 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计划。对语前聋儿童, 家长需要准备听力语言康复的条件和教学 计划。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禁忌:
1.耳蜗及听神经因素:从影像学角度认为, 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的相对禁忌症应该为耳 蜗完全缺失和内听道严重狭窄。一般认为 内听道直径不足2mm时是人工耳蜗植入的 禁忌症,这是因为内听道内缺乏听神经和 前庭神经。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目前我国不少大城市也已开展人工耳蜗植 入,植入术和术后效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人工耳蜗蜗内植入可引起广泛的神经变性、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新骨形成,这已为动 物实验和术后病人的颞骨组织切片结果所 证实,但这并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表了法国耳外科医生Eyries和工程师 Djourno用电刺激第Ⅷ脑神经的研究结果。 他们为一名胆脂瘤全聋病人进行广泛手术, 然后将作用电极同手术后残留的听神经连 接,非作用电极放置在颞肌内,施加电流 时病人可听到声音,这是首次利用人工听 装置的电刺激产生听觉的成功尝试,从此 揭开了应用电子技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适应证:
4.无手术禁忌证。 5.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
当的期望值。人工耳蜗存在某些局限性, 例如人工耳蜗使用者间的个体差异较大, 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相对较差, 价格昂贵等,因此患者和患儿家长必须对 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有适当的期望值。
6.有完整的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audio frequency current)时可听到 与刺激频率相同的声音,他们将这种现象 称之为电音(electrophonic)。这种听 觉实际上是电极和皮肤表面之间的电容性 颤噪效应通过气骨导振动传声至耳蜗引起 的,它只见于耳蜗功能正常者,所以对治 疗全聋无应用价值。1957年发
手术资料: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
概述: 亚Cochlear公司的24导人工耳蜗,也有的 使用奥地利Medel和美国ABC公司 (Clarion)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