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1]2012-3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1]2012-3


1 资料来源和处理
本文雷灾资料取自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 公室编写的 1998- 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 [ 4 ] 。 雷电灾害汇编记录了全国各省市雷灾事件发生的时 间、地点、雷灾发生地类型以及涉及直接经济损失的 行业、设备 ( 设备损失件数 )、供电故 障、火灾爆炸、 建筑物损害、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各方面情况。
图 4 全国雷灾区域分布图
2. 4 雷灾行业分布特征 分析雷电灾害的行业分布及其经济损失, 能够
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单位提供更加精细的防雷减 灾及防护工程设计计划和方案。为此, 按工作性质 和业务类型将全国各个行业分类后统计得出 19982008年 这些部 门和行业 遭受雷电 灾害的 情况 ( 表 1) 。由表 1可看出, 全国雷灾较为严重的前 5 个行 业分别是电力业、制造业、政府部门、通信业、石油化 工业。
第 33卷 第 4期 2010年 11月
气象与环境科学 M eteo ro log ical and Env ironm enta l Sc iences
V o .l 33 N o. 4 N ov. 2010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刘 佼 1, 2, 肖稳安 1, 2, 陈红兵3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 210044; 3. 江苏省气象局, 南京 210008 )
由于统计时有个别记录信息缺失, 并对不规范 记录作了剔除处理, 因此本文得到的结果也是 1998 - 2008年全国雷灾的不完全统计结果。
收稿日期: 2010- 06 - 25; 修订日期: 2010 - 10 - 29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GYHY 200806014) 资助 作者简介: 刘佼 ( 1985 - ), 女, 新疆哈密人, 硕士, 主要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研究. E m ai:l w enw en liu jiao@ 163. com
1205 7335. 66
380
5507. 65
1207
7651. 99
152
903. 46
401
4621. 43
107
1061. 79
232
2398. 52
859
3379. 57
2908 12204. 50 691
1467. 95
1850
7833. 95
174
3080. 10
393
3151. 63
121. 82
2. 5 雷灾事故分类及其经济损失对比分析 根据雷灾事故的特点 ( 含经济损失 ) , 对全国雷
灾划分为设备损害、火灾爆炸、供电故障、建筑物损 害以及人员伤亡等类型, 除人员伤亡事故这类典型 雷灾外, 统计近 11 a各类雷灾事故的结果表明, 设 备损害所占雷灾事故整体比重远远大于其他 3类雷 灾事故, 但是仅从单次雷灾事故的角度分析, 由雷电 引发的火灾爆炸、供电故障、建筑物损害所造成的危 害普遍要比设备损害严重。针对这一特点, 分析了 由雷电所引发的火灾爆炸、供电故障、建筑物损害及 其经济损失 (图 5、图 6), 结果表明: 在 1998- 2008年 间, 由雷灾所引发的上述 3类事故中, 建筑物损害发 生最多, 最多高达 537起, 发生 在 2002 年; 供电 故 障发生起数 次之; 全国 由雷电 引发的 火灾 爆炸 的
98
372 36
20
57
69
135 20
20
55
54
4173 299 248 1162
782
经济保险 50 13 10
35 464 26 559 81 51 86 1375
政府部门 50 83 115 118 218 307 339 356 376 315 257
2534

卫生系统 18 30 20 47 76 61 90 75 110 61 36 624
图 3 我国雷灾月际变化特征
2. 3 雷灾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气候特征, 全国可划分为 8个区域, 各个区
域的雷灾分布如图 4所示: 1998- 2008年全国雷灾分 布最广的前三个区域分别为华南沿海地区、华东沿 海地区、西南地区, 其雷电灾害情况所占全国雷灾情 况的比例依次为 40% 、23% 、11% ; 西北地区是我国 雷灾分布较少的地区, 其雷灾总数仅占全国雷灾总 数的 2% 。
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 电力业。近年 来因雷 电导致 的建筑 物损害、供电 故障、火灾爆 炸事故 次数
之间的整体比例为 9 5 3, 建筑物损 害的事故发生最多, 但火 灾爆炸 事故的 经济损 失最大。我国 近年来 所发生 雷灾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 1 1。利用上 述统计 分析结果 , 运 用灰色 关联法, 预测 2009- 2012年间 我国雷 灾直
摘 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 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 1998- 2008年 全国雷电 灾害汇编 资料, 对 1998- 2008
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 间、行业分布, 经济损失, 人员 伤亡等 方面的 统计分析。结 果表明: 我国 近 11 a 雷电
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每年的 6- 8月为雷灾的高 发期。我国雷 灾在地 域上的分 布主要 集中在 华南沿 海和华 东沿
23
区的电力业及制造业所遭雷击数分别位居全国其余 各区域电力业及制造业之首。经统计对比发现, 此 区域内的电力业所遭雷击次数占全国电力业雷灾数 的 52% , 相应的行业经济损失为 12204 50万元, 占 全国总电力业雷灾经济损失的 36 8% ; 其制造业所 遭雷击次数占全国制造业雷灾数的 44% , 相应的雷
图 2 我国雷灾距平图
2. 2 雷灾月际变化特征 图 3给出的是全国 1998- 2008年雷灾事故月际
变化特 征。由 图 3可看出, 我国 雷电 灾害在 19982008年月分布呈正态分布, 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每 年的 4- 9月, 4 - 9月全国雷灾总数高达 39587次, 占 全年雷灾总数的 97% 。其中, 每年的 6- 8月为我国雷 灾高发期, 雷灾总数为 26718次, 占全年雷灾总数的 66% , 在此期间以 7月雷电灾害次数最多。造成这一
依据上述雷灾资料的分类情况, 建立相应的数 据库。数据库中的省 份包括除港澳 台以外的全国 31个省市; 行业部门分为通信业、电力 业、广电、石 油化工及矿业部门、制 造业、仓储业、旅游业、金融 业、交通运输业、经济保险业、政府部门、卫生系统、 教育系统等; 设备损害包括家电损害、电力电子系统 设备损害、电力电子系统以外的设备损害; 雷电灾害 按发生地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 雷灾经济损失以万 元为统计单位。
/次
/万元
/次
/万元
/次
/万元
/次
/万元
72
482. 77
254
1244. 86
134
740. 25
226
1322. 81
100
734. 18
195
2095. 92
138
2256. 33
159
1089. 56
124
1499. 86
202
1930. 52
86
474. 50
207
3285. 39
235
2003. 24
上述全国雷灾情况较为严重的 5个行业的雷灾 数目及其相应的经济损失统计结果见表 2。由表 2 可看出, 除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分别以通信业及制造 业的行业雷灾次数位居该地区所有行业之首外, 其 余地区在行业雷灾分布上基本由电力业占据主导地 位, 制造业和政府部门单位次之。其中, 华南沿海地
第 4期
刘 佼等: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教育系统 23 42 46 51 112 108 185 175 175 155 109
1181
地区
华北沿海 黄河中游 东北地区 华东沿海 长江中游 华南沿海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表 2 我国行业雷灾经济损失区域分布统计
通信业
电力业
石油化工业
制造业
雷击数 经济损失 雷击数 经济损失 雷击数 经济损失 雷击数 经济损失
1696
表 1 我国雷灾行业分类统计
制造 仓储 旅游 金融 交通运输
170 15
16
89
28
224 14
5
87
41
327 23
11
96
69
204 23
33
73
28
587 32
36 181
94
331 23
13 103
13
907 49
31 161
221
370 30
19 135
67
546 34
44 125
接经济损失年均 40591 53万元。
关键词: 雷灾; 雷灾经济损失; 分析 ; 预测
中图分类号: P429; P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148( 2010) 04- 0021- 06
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一种 猛烈的放电现 象, 古今中外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毁坏不 计其数。因此, 监测大气中雷电现象, 认识大气中雷 电活动的规律, 深入分析雷电造成的灾害对预测雷 电灾害和防雷减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 重要的意义 [ 1] 。近十几年来, 很多专业人士对雷电 及其雷电灾 害和雷 电防护 作了 大量 的研 究, 马 明 等 [ 2] 在全国雷电灾 害数据库和星载闪电探 测数据 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的特征, 进而更好地揭示了雷电灾 害的时空分布规 律和成 因; 易燕明等 [ 3 ]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雷电灾害对国民 经济造成的损失及基本特征, 指出雷电灾害已成为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近年来随着我 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雷灾也不断衍生出新的特 点。本文从近 11 a来我国雷灾变化的时空特征、行 业分布特征、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对其进行分 析, 同时对未来 1- 4年雷灾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作出预测, 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