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42页PPT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42页PPT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对不受欢迎的儿童要予以帮助:
第一方面:对其直接干预发现优点、引导集体接纳
第二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加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三方面:发挥班集体的帮助作用,改善集体环境即人际 氛围
四、友谊的发展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
(三)系列化策略
系列化——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 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 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指要识记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 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 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
(2)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 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 言语欺负的出现率最高】其次是身体欺负、间接欺负最低 * 欺负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欺负;女生言语欺负) * 儿童的欺负行为可以预测将来的适应不良(危害)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同 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正常的同 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可 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复诵策略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 弗拉维尔(1967)研究表明,复述策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 7岁儿童60%有复述行为; 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
6—7岁是训练的好时期。
(二)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的联系, 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
攻击行为的基本要素是伤害意图。
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 改善孩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 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措施 * 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责任心的培养) * 发挥榜样的作用
发 展 心 理 学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性行为。
主要特征在于:行为双方力量的不均衡和 行为的重复发生性。
(1)欺负行为的类型:直接身体欺负
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 此阶段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 他律阶段(4、5岁—8、9岁) 此阶段的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儿童的道德判断 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己身以外的价值标 准所支配。
第三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8、9岁以后)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1. 概括能力的发展 2. 词语概念的发展 3. 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是: 1、 掌握守恒
2、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三种方式:
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
如液体守恒
(四) 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实验结果: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发 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
展
心
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理
学
*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 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性、伤害性或 破坏性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表现为 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 的侵犯。
三、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
2.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3.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同 学 们 好 !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二、童年思维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重要的作用
3、对自我家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 都有密切关系。
(二)自我控制能力
1、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2、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二、道德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发
行为规范的综合。
展
心
(一)德行为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发
展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引起
心
的一种内心体验。
理
学
(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发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 展 识。 心 理 学
4[1].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第一,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第二,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 第三,8岁组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得转折时段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发
二、道德发展
展 心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理
四、友谊的发展
学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