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ppt课件
人格发展渐成说
▪ 人的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更重要是社会文化因素
▪ 人的本性最初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 面发展的可能
▪ 人格发展八阶段
▪ (一)信任对不信任 ▪ (二)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 (三)主动对内疚 ▪ (四)勤奋对自卑 ▪ (五)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 (六)亲密对孤独 ▪ (七)繁殖对停滞 ▪ (八)完善对绝望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35-38) ▪ (一)“刺激-反应”的经典条件反射 ▪ (二)主要观点:
– 1、否认遗传的作用; – 2、片面夸大环境
和教育的作用。
▪ (三)情绪习得实验
▪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p39) ▪ (一)操作条件反射 ▪ (二)发展观 ▪ (三)强化理论运用于教学
– 意识的三个层面
▪ 意识 ▪ 前意识 ▪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 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按快乐原则行事。
▪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 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 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 原则”。
▪ (二)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前生殖器期(3-6、7岁) 潜伏期(7岁-青春期) 青春期
(三)简评(p30-31)
贡献
▪ 强调生物本能和性本能对人的作用,是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 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强调早期经验
局限
▪ 把心理发展归于性本能,排除社会文化的作用,这是错误的 ▪ 把意识降到从属地位,潜意识放到决定一切的地位,这是不
– 物理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得到来自物体本身的经验 – 数学逻辑经验:高级的抽象经验。是个体在作用于客体
的过程中,从动作过程中得来的,是辨别动作中相互协 调的结果
▪ 3、社会环境 ▪ 4、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平衡过程
▪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 (一)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即正由于认知结构 具有不同水平,儿童智慧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准确的 ▪ 幼年时期的性心理发展决定日后的发展,这是偏激的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 艾里克森祖籍丹麦,生于德国。 养父是一个犹太人,而艾里克 森具有来自混合民族斯堪的纳 维亚的背景。他白皮肤、蓝眼 睛、高个子,被养父所在的教 堂认为是异教徒,然而在同学 眼里他又是个犹太人。一战时, 他很强烈地想成为好的德国沙 文主义者,然而当丹麦保持中 立时,他又成了个“丹麦人”。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 且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所以阶段具有普遍 性。
–每一阶段都是后一阶段形成所必须的前提。 –各个阶段不是互不联系、静止割裂的,而是连续发展、
▪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 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
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遵循“至善原则"。
人格结构
超我 自我 本我
道德原则 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
▪ 弗洛伊德认为,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 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 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能经常使它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人格就是 健康的;如果三者之间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如 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超我过分严厉和完美,就容 易产生适应困难,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一)观察学习、替代强化、认知行为主义: 三元交互作用
P
B
E
▪ (三)自我调节理论(p43-44)
– 直接强化 – 替代强化 – 自我强化
总的评价
▪ 贡献 ▪ 局限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概述
– “在现代,没有比让.皮亚杰更伟大的心理学家了。 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创造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使人 不得不信服的认知发展说。”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 “在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
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他是一 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索着用一 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谁想在 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 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 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波林)
▪ (一)人格发展理论
一、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P45: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图式在环 境的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 的过程。
▪ 1、图式(scheme):主体已有的结构——心 理的机能结构 图式即动作或思维的结构或组织。
感知运动图式(行为图式)
图式分类
象征图式
运算图式: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 作,具有整体性、可逆性和守恒性
2、同化(p46):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 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
3、顺应(p46):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
变;而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两种 形式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过程。 4、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 1、成熟 ▪ 2、物理环境
▪ 皮亚杰的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儿童智慧发展 规律的创造性研究,其过人之处就是能从别人熟 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儿童思维的特点和 规律,初步形成了关于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的理论, 以后又在批判地吸收现代结构论、理论生物学、 控制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 完整的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 他认为儿童思维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识结构 与外界获得的经验的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而实 现的,自动调节的平衡化机制是支配这一发展过 程的根本因素。
第二章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
理论
学习目标
▪ 1、掌握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 2、掌握行为主义三个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理论 ▪ 3、掌握皮亚杰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 (1)心理发展的机制 –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 (3)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 (3)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 4、掌握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 5、了解现代有影响的心理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