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动物。
修蹄 1.清理蹄表:用水冲或刀刮将蹄表清理干净,方便后续操作过程中测量蹄壁及磨平蹄底。
2.测量蹄壁的长度:从蹄毛结合部到蹄尖测量标准长度为7.5cm(前后一致)。
3.剪蹄尖:在蹄壁标准长度为7.5 厘米处剪蹄尖。
4.测量蹄底与蹄壁的角度:量角度注意前蹄只量外侧蹄,后蹄只量内测蹄。
5.打磨蹄底:打磨蹄底面要求打磨机由外侧向内侧逐渐打磨,在保证蹄面平整的同时,避免内侧负重面低于外侧,首先打磨内侧蹄蹄面,蹄面斜长为8cm,外侧蹄蹄面,依据内侧蹄进行整个蹄底打磨平整,蹄底厚度0.5-0.7 厘米。
6.修蹄弓:蹄尖1/3 处禁止修整,外侧蹄蹄弓宽度范围为蹄面的2/3-3/4,内侧蹄蹄弓宽度为蹄面的1/4-1/3。
7.浅道处理:勾刀清理浅道及“黑点”,当修蹄过程中发现牛只患有蹄病,应及时按照《蹄病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不得耽误治疗时机。
、浴蹄流程(一)常规浴蹄连续2 天使用同一种浴蹄液后,间隔2 天再次连续使用另外一种浴蹄液,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二)特殊情况1.蹄疣发病率在1-5%,泌乳牛群连续3 天使用一种浴蹄液,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青年牛和干奶牛连续 3 天使用一种浴蹄液,间隔 2 天再次连续3 天使用另一种药品。
2.蹄疣发病率在5-10%,泌乳牛群连续5 天使用甲醛浴蹄后,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浴蹄液,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3.青年牛和干奶牛牛群连续5 天使用甲醛后,间隔2 天再次连续5 天使用甲醛浴蹄,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4.蹄疣发病率大于10%,泌乳牛群连续7 天使用甲醛浴蹄后,连续 2 天使用另一种浴蹄液,中间不停歇,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青年牛和干奶牛牛群连续7 天使用甲醛后,间隔2 天再次连续7 天使用甲醛浴蹄。
(三)浴蹄液更换频次药浴池每1000 头更换一次药浴液,清水池每500 头更换一次清水。
说明:技术支持中心会根据实验结果和牧场实际情况做出流程调整,最终以技术支持中心下发的最新流程为准执行。
四、保健修蹄(一)修蹄对象1.预警牛,预警条件如下:(1)产后天数120-150 天的牛只。
(2)距离上次保健修蹄(干奶时保健修蹄除外)150 天的牛(以建议修蹄日期为准,3 个月内需要干奶的除外,已经干奶的除外)。
(3)在胎天数190-220 天的大胎青年牛。
2.干奶牛:每次需要干奶的牛在干奶前调出修蹄(不在预警范围内)。
备注:每月1 日、10 日、20 日、28 日系统会对以上第1条进行预警提示,根据信息修蹄预警提示,每月对符合预警条件的挑出进行修蹄,泌乳牛在挤奶完毕后进行挑牛,青年大胎在饲喂时上夹后进行调牛。
临床型乳房炎级别鉴定标准根据发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级别1.轻度乳房炎(1 级):乳区正常,乳汁异常。
2.中度乳房炎(2 级):乳区红、肿、热、疼、硬,乳汁异常,无全身症状。
3.重度乳房炎(3 级):乳房肿胀疼痛明显或变硬,乳汁异常,全身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脱水、瘤胃充盈度差)明显。
二、子宫复旧判定标准根据奶牛产后天数子宫复旧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1-5 天子宫壁的肌肉强烈收缩非常明显。
在直肠检查刚刚新产的牛时,手尽量向前伸,手指可勉强超过子宫颈触摸到子宫。
然后左右移动手指,感觉到“粗糙不平”表明子宫复旧正常。
如果是“平滑”的感觉(像一个“充满气体或水的气球”)则表明早期的感染产生了过多的气体或液体,或者是存在胎衣不下。
(二)第6-12 天这是诊断子宫是否存在感染的关键时期。
在触诊时将四指从子宫颈下方伸入,尝试将子宫提起。
如果子宫颈和子宫能被轻松提起,表明子宫复旧正常。
如果很难提起,说明感染产生的液体或残留的胎衣影响了子宫的复旧。
正常的分泌物是粘稠的,可能含有血液,一些未溶解的子宫阜组织(不要与异常的胎衣组织混淆),没有或稍许异常气味。
带有恶臭和胎衣碎片的水样分泌物则为异常。
(三)第13-20 天正常复旧的子宫在这个时期可触诊到整个子宫和子宫角。
一些带有脓的粘液是子宫净化过程中的正常分泌物。
一侧的子宫角比另一侧大很多。
如果子宫出现异常,在按摩子宫角和子宫颈时可导出带有恶臭的红色分泌物。
如果不能完全触诊到两侧子宫角的边界,则表明有液体产生(可能是感染),或者发生了子宫粘连,粘连是由于6-12 天阶段发生了严重的子宫感染所造成。
(四)第21-30 天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一侧子宫角比另一侧稍大。
在按摩生殖道时没有或只有少量分泌物。
粘液中带有少量白脓(脓液<50%)是正常的。
但如果子宫角很大并带有多量脓(脓液≧50%)液则是异常的二、牧场出入管理1.需将本制度分别在牧场外与生产区之间、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的出入口进行公示,进场人员必须按要求执行。
2.无人员及车辆进出入时,保证出入口门或升降杆关闭。
所有进入牧场的外来人员及车辆经过场长同意后登记入场。
3.人员进入牧场生活区需对手及鞋底消毒(1)准备 1 个喷壶,盛放75%酒精供进入牧场人员进行手部消毒。
(2)在消毒通道口设置消毒槽,对鞋底进行消毒,消毒槽参考标准为 1.5m(长)*1m(宽)*0.05m(深),消毒槽内铺垫海绵,海绵上层放置PVC 网格地垫,同时注入消毒液(冬季注意防冻)。
(3)鞋底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安灭杀、澳洁康、百胜30、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4.车辆进入牧场生活区消毒(1)车辆进入生活区时需经过消毒池。
(2)车辆消毒池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安灭杀、澳洁康、百胜、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3)消毒池液面高度在8-15cm 之间,并填写“牧场消毒池药物更换记录表”。
(4)视车辆出入频次,每24 小时至少更换1 次消毒液。
5.车辆进入生产区消毒(1)车辆进入生产区时需经过消毒池。
(2)车辆消毒池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火碱1:50、安灭杀、澳洁康、百胜、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3)消毒池液面高度在8-15cm 之间,并填写“牧场消毒池药物更换记录表”。
(4)视车辆出入频次,每24 小时至少更换1 次消毒液。
(5)车辆经过消毒池后需对车轮、车体喷雾消毒。
(6)如车辆来自疫区或其他牧场,需对所载物品喷雾消毒,司机不得随意下车。
(7)车辆喷雾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安灭杀、澳洁康、百胜、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6.冬季拉运车辆(包括拉运淘汰牛、饲草料等车辆)消毒(1)拉运车辆前往牧场前应全方位进行消毒,整个消毒过程录制视频以做备案。
(2)拉运淘汰牛的车辆应到达牧场前需保证车辆清理干净,如有残留牛粪、绳索、踏板等清理不干净,牧场则拒绝入场。
(3)拉运车辆到达牧场后需登记车辆来源信息,即车辆从何地出发,途经哪些地方到达牧场,禁止从疫区来的车辆入场。
(4)拉运淘汰牛的车辆原则上禁止进入牧场,如需进入牧场应报场长并进行全方位消毒。
(5)冬季对车身、底盘消毒建议选择适用于低温环境并对口蹄疫有效的碘酸制剂的消毒剂,百胜30 或澳碘(1:200-300)喷洒消毒。
(6)寒冷季节,牧场大门口选用干粉消毒剂对所过车辆轮胎进行消毒,具体做法:在牧场门口铺撒长为车胎周长1.5倍、宽为车身宽1.5 倍、厚度1.5cm 的石灰带。
(7)拉运车司机及随行人员到达牧场后按照防疫管理制度要求对手部、鞋底等进行消毒。
7.牧场工作人员需按标准着装要求更衣进入生产区,非牧场工作人员(包括来访者和外包人员)需经过消毒、更换工作服或防护服、穿鞋套或换鞋后方可进场。
8.一次更衣室与二次更衣室衣物、鞋等不得混穿,防护用具不得穿出或带出生产区9.人员进入牧场生产区消毒(1)人员进入牧场生产区时需通过消毒槽对鞋底消毒。
(2)在消毒通道口设置消毒槽,对鞋底进行消毒,消毒槽参考标准为 1.5m(长)*1m(宽)*0.05m(深),消毒槽内铺垫海绵,海绵上层放置PVC 网格地垫,同时注入消毒液。
(3)鞋底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安灭杀、澳洁康、百胜、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10.牧场外乳类、肉类等餐厅原料经场长同意后进入餐厅。
牧场外动物及附属物、原料、畜牧设备、工作服、鞋等经场长同意后经过清洗消毒处理进入生产区。
11.任何与其他牧场动物接触过的人员都应该在进入牧场前(二)牛舍内消毒管理1.牛舍环境消毒(1)原则上要求每天对牛舍内(包括但不限于产房、病牛舍)进行至少1 次喷雾消毒。
(2)各牧场应常备2 种以上消毒药品,每周交替使用,并填写“牧场消毒记录”。
(3)牛舍喷雾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安灭杀、澳洁康、百胜、碘酸混合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4)牧场可以根据发病情况、空气湿度、通风等情况制定牧场消毒程序,经技术支持中心审批后执行。
2.胎衣、死胎收集桶消毒(1)在小挤奶厅、产房、围产牛舍、初产牛舍等处安置胎衣、死胎收集桶。
(2)收集的胎衣或死胎需撒上生石灰粉,并做无害化处理;同时需对拾取胎衣或者死胎的位置进行消毒。
(3)收集桶每天至少清理消毒一次。
(4)收集桶消毒可选择的消毒药品包括:新洁尔灭、安灭杀、拜净、百胜、澳碘溶液,消毒药品浓度按使用说明配比。
一、各牧场根据免疫计划实施免疫(一)口蹄疫灭活疫苗每月对满4月龄初免、满5龄加强免疫,每年3次对6月龄以上牛群全群免疫(免疫时间应避开6/7/8月份热应激)。
(二)A19疫苗免疫如牧场所在地区周边存在感染B类疾病的风险,则需要免疫A19疫苗,每月20日对满4月龄牛实施免疫600亿菌株,满11月龄(配种前)加强免疫30亿菌株一次,特殊情况牧场免疫方案特殊调整,需严格执行技术支持中心指导意见。
(三)流行热疫苗只针对南方各牧场牛群进行免疫,每年4月份对3月龄以上全群免疫(其中6月龄以上皮下注射4ml,3-6月龄2ml)。
(四)梭菌免疫犊牛满3月龄首免,4月龄加免,产前60天免疫一次。
(五)IBR-BVD免疫1.每月10日对犊牛满3月龄、满4月龄牛群分别各免疫1次;2.育成牛在配种前30天免疫1次。
3.怀孕牛产犊前60天免疫1次。
(六)犊牛腹泻疫苗免疫对怀孕牛产前30天加免。
以上疫苗免疫,以说明书推荐剂量执行或参照行业标准。
TB 检疫程序一、每年4 月份和10 月份对3 月龄以上的牛只做TB 检疫;二、用具准备:75%酒精棉球、TB 检疫专用注射器、配药用5ml 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注射针头(TB 检疫专用)、镊子、消毒盘、记录表、牛型提纯TB 菌素、灭菌注射水、手套、眼罩;三、初检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如果使用的TB 菌素需要稀释,TB 菌素注射时稀释要准确加入5ml 灭菌生理盐水,吸取时选择瓶盖的侧缘以便能够将药物全部吸出;(二)注射器针头要拧紧、选择短针头、注射部位酒精棉球消毒,尾根皮内注射0.1ml,45°角进针向上挑;(三)保证每头牛只必须检疫到位,此项工作开始时各部门尽量减少牛群大的调动、所有转群必须通知兽医处;(四)工作时禁止粗暴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