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住宅设计规范》GB 5096-2011;3.《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2005;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二、现状分析山脚别墅项目位于广西省桂林市荔浦县修仁镇聚龙山庄内,规划用地面积1618.33平方米,地块南临聚龙湖,其余三面青山环绕,典型的风水宝地。
北面有7米宽上山公路,交通设施完好。
用地现状地形为山坡地,高程为南低北高之势,落差比较大,东西向高程相对较为平缓。
如何利用地形高差,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宜居的生态别墅是本方案考虑的重点。
设计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处理用地前后两米多的高差。
决绝方法要以建筑的方式,并提升住宅和环境的品质。
所以本方案从前到后地面分为三个层次,维持了空间的流动性并加强了室内空间变化的感觉。
让住户进出或穿越住宅时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感。
三、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阐述3.1 规划原则尊重自然——充分尊重原始生态地形,尽量保留基地原有的树林、植被、湖泊等,为本案塑造绝佳的自然景观资源,并将建筑布局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建。
景观最大化原则——将建筑主要空间及主要庭院面对主要景观,诸如山景或水景,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
尊重生态环境——采用科学的生态学分析方法、客观的开发强度,本着以“天造一半,人造一半,天人合一”的理念,达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始生态环境。
3.2总体构思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地形,充分利用高差起伏的变化,形成建筑错落有趣的天际线。
住宅景观价值最大化——注重“均好性”,强调每个房间都有美丽的景色。
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引入景观建筑的概念进行建筑设计,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观景面。
将山体和湖面的景观对住宅庭院进行积极的空间渗透。
四、交通组织本方案实行人车分流,小车从北面上山公路可以直接进出车库,不需要经过园区的其他地方,减小使用干扰,方便出行。
园区步行系统结合水系以及山体的地势进行布置,形成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健康步道系统,高低错落,自然有序。
并在南面设置独立的步行出入口,可以通往聚龙湖边,创造闲情慢行林荫水岸的和谐佳境,为健康的生活出行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五、景观设计本方案根据地势的不同,景观设计参照传统造园手法,因地制宜,避重就轻,同时结合现代设计元素。
以“现在的元素”重新演绎“传统”,为房屋的主人打造一处宜人宜居的时尚家园。
室外草坪绿化、社交草坪绿地、精美绿化汀步以及室外游泳池等逐步递进的室外空间组织,将层层绿意渗透进每个房间。
景观绿化设计除了采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如桂花树、榕树、竹子等植物,同时考虑到别墅处于树林和湖边,自然界的昆虫动物(比如蚊子、蛇等)会对业主的生活造成干扰,在植物的配置中搭配了驱虫、驱蚊的品种,如七里香、食虫草、驱蝇梅、驱蚊草、万寿菊等。
另外在室内摆放一些花卉,如:茉莉花、夜来香、杜鹃花、除虫菊、薄荷等植物花卉,通过绿化装饰有效的起到驱蚊虫的作用。
舒展的道路流线贯穿园区内各个功能分区,并延伸至巨龙湖边,交通畅通。
随地形的起伏变化,空间时而开敞,时而局促,视线时而通透,时而闭塞,产生变幻丰富,引人入胜的景观空间。
静态的水面——即兴爆发的音节。
景观水池——游泳池——湖面的设计强调“跳跃的水晶体”理念,以斑斓的彩色解构分割,冲突交织,在浓密的绿荫背景下鲜明醒目且富有动感。
六、建筑单体设计总体思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引入景观建筑的概念进行建筑设计,提供多方位的观景面,既要充分发挥聚龙湖景观优势,又要营造良好宜居的住宅形象。
建筑造型现代简洁大方,具有创意,同时又表现了住户的豪华而又内敛的身份。
6.1套型设计:本方案户型平面功能分区合理,平面布局采用散点式的布局方法。
通过主入口的大平台和玄关后,房屋的使用者可更具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路线达到各自的房间,各个功能房间围绕电梯和敞开楼梯展开,采用近端式布置理念,各使用功能自成一区,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极大程度的达到了别墅住宅的私密性要求。
功能第一,精雕细凿。
户型设计关注点集中在空间和使用上,满足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经济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建筑入口设有大平台和入户玄关、贮藏空间;所有卫生间均为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设计;每个卧室都提供了独立使用的卫生间,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
长辈房和主卧室还设计了南面的大阳台,阳台面向巨龙湖水岸,景色极佳。
合理分区,节约空间。
平面基本分区为生活服务区、日常生活娱乐区和卧室休息区三部分,空间明确分区,互不干扰。
厨卫用房、管井和空调室外机均能靠建筑物隐蔽处布置,既可直接获得自然通风、采光,使用方便,又保障了单体外部立面的美观与洁净;房间方正,内部可灵活分割。
借景赏景,陶冶性情。
本方案设计强调住户的观景需求,每个主要功能房间都提供了视野良好的阳台或观景窗,保证每个卧室都能享受良好的景观视野。
6.2立面造型与材料设计建筑采用平屋顶形式,屋面高低错落有致,立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变化,追求内敛、典雅的现代感;建筑色彩组合雅致,主要采用原木与白色外墙涂料组合,同时搭配局部文化石石片与深灰色外墙涂料,统一中富有对比,外观轻盈、与自然相协调,与当地气候特点相映衬。
七、配套设施花园的东南面设计有一个豪华的室外游泳池,与客厅、室外大平台和建筑的主要房间紧密结合,为整个家庭的休闲娱乐增添了许多情调和乐趣,是家庭聚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方案的南北向均设置有的室外休息大平台,为家人和来访者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大家可以静坐在休息茶几旁,尽情享受美妙的下午茶,沐浴暖和的阳光。
室外大平台是了室内和室外的过度空间,它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与大自然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八、节能设计本方案设计拟在建筑中采用中空玻璃、节能灯具、节水型洁具等节能设备和材料对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处理。
建筑的每个房间都能实现南北通风对流,室内空气清新自然,夏季不用开空调也可以达到十分凉爽的效果。
同时通过百叶窗的设计映入,可有效地起到遮阳效果。
九、日照分析本方案满足国家标准,住宅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长不少于1小时。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告实施办法推动各地依法履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责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动态监测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根据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示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并逐级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报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并向社会公开。
二、报告内容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
三、工作安排1.年度报告内容和报表数据信息的采集计算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各地各校要认真分析学校体育工作关键指标信息,按要求填报《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见附表)。
3.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于次年1月5日前,提交本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及报表,同时报送一式三份加盖教育行政部门印章的纸质文件,省教育厅在次年1月15日前向教育部报送本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及报表,请登录省教育厅指定网站下载有关电子表格。
四、有关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分析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站等信息技术汇总和动态发布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推动各地交流体育工作经验,展示体育改革成果,共享优质信息资源。
同时,通过全面总结和建立健全年度报告制度,动态监测学校体育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安徽省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xls填表说明1.本表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完成最终填写。
2.学校等级评估等情况一栏,请各地在学校自评、上级复核后,逐级汇总统计县、市有关数据后得出。
3.达标标准请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
4.体育馆等场地标准请参照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中小学体育设施技术规程》(JGT/T280-2012)。
5.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体育课开足数:是指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学校数。
* 大课间体育活动数:是指每天统一安排全校性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数。
* 体育教师缺额百分比:是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工作量计算办法,短缺的体育教师人数占国家规定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达标人数可以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 体育教师参训人数:是指体育教师参加县级(含县级)以上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人数。
* 体育场地经费支出:是指学校每年在体育场地建设、修缮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 体育专用器材经费支出:是指学校用于购置并按财会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体育专用器材支出及大件器材补充、添置的费用。
* 体育工作经费:是指学校组织定期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质测试、比赛、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以及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学校体育的费用。
* 体育专项督导覆盖率:是指地方教育督导中对学校体育工作督导的学校数量占地方学校数量的比例。
* 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包含在相应办学层次统计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