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第二学期《西方经济学》考查卷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级:2011级6班任课教师:刘玉萍姓名:何玲莉学号:201103540610 成绩:
政府为什么对出租车进行价格管制
一、进行价格管制的原因
(1)出租车价格垄断。
当前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准入政策,主要有两种模式:以准入歧视为核心的“企业化”营运模式,以及以拍卖制为核心的“个体化”营运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具有垄断性质,导致出租车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对出租车的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甚至造成了需大于求的局面。
然而出租车市场垄断这一存在因素,极大可能导致出租车价格毫无根据的疯涨,因而损坏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所谓准入歧视,是指政府在发放出租车经营牌照时对不同的申请人实行不同的准入政策,主要表现为:在允许企业进入的同时严格限制个人获得营运牌照,因此也被称作“企业化”营运模式。
依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1 997年颁发的《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八条对经营者条件的规定,只有企业才能够成为出租车的经营者。
这种准入歧视事实上造成了企业凭借其经营权严重剥夺驾驶员的投资与劳动所得的局面。
所谓拍卖制,是将出租车营运牌照通过拍卖方式,由个体司机以一定价格直接购买的做法,又称为“个体化”营运模式。
“个体化”的典型当属温州,因此这一模式又常常被称为“温州模式”,温州市的绝大部分出租车经营权均属于司机个人,税后经营利润也归司机所有,同时通过具有行业协会色彩的“自愿服务队”实行行业自治。
“个体化”模式使经营者的收入直接与其投资和劳动挂钩,其相对于“企业化”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
以温州为例,温州市的出租车牌照目前已经价值百余万,而这高成本终将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车主并不直接经营,而是将车辆转包于他人经营并从中获得丰厚租金的情况,这实际上又回到了“企业化”模式的老路上,只不过剥削者从企业换成了个人而已。
拍卖制的弊端归根到底,在于将本属一般许可的出租
车营运许可错误地当成了特许,从而形成了新的垄断。
尽管由于政府对经营者数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出租车行业的利润颇丰,对营运牌照进行有偿使用已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当将其作为特许,并通过竞价方式出让经营权。
拍卖制的弊端归根到底,在于将本属一般许可的出租车营运许可错误地当成了特许,从而形成了新的垄断。
尽管由于政府对经营者数量的限制,使得投资出租车行业的利润颇丰,对营运牌照进行有偿使用已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当将其作为特许,并通过竞价方式出让经营权。
价格本应该由市场自觉调控,然而对于出租车这一特殊事件,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违背了市场的自觉资源配置,因而出租车的价格也就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控,也可以叫做市场调节失灵。
面对市场调控失灵,政府就该出面协助市场以保持经济正常运作,市场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与防治价格垄断这一问题,政府必然会采取限价管理,譬如规定乘坐出租车最高价格,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价格水平。
(2)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出租车的需求日益攀升,出租车具有节省时间、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特别能对口城市工作与生活中的人们的节奏,因而对出租车的需求也就大幅度上升,然而国家又对车租车准入施行强制管制,使得出租车这一行列成为“稀有资源”,需求与供求的矛盾必然会导致出行者之间的竞争,造成供小于求的局面。
由经济常识可知,面对供小于求的局面,卖者即出租车行必然会采取提高车租车出行价格,以谋求更多利润,然而价格的上涨又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最矛盾的一点在于,由于出租车市场的垄断,出租车资源的稀缺,导致市场经济规律对其调节无效,也就是说政府若不进行干涉干预,那么出租车的价格便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更倾向于价格疯涨而高昂的局面,这怪异的市场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幸福指数的评估。
(3)政府管制失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出租车行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恶性竞争、宰客等现象屡见不鲜。
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管制,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管理出租车市场。
管制,也称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有时被经济学用来描述所有决定或者改变市场运行的国家行为。
在此意义上,它般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对企业和消费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和限制。
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一大型的组织和机构成为社会安定和社会福利的潜在威胁的时候,政府的管制行动就显得非常必
要。
政府管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与愿违,近年来我国出租车行业出现了诸如出租车公司暴利、黑车大量存在、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恶劣等问题。
正如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大代表沈梦培所说,出租车行业的管制是“富了公司、亏了国家、坑了乘客、苦了司机”
司机利益问题。
政府管制失灵下首先损害的是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在政府行政干预下,致使出租车市场竞争不充分、经营成本上升、价格居高不下、非法炒卖牌照、企业兼并不规范等问题。
出租车司机成为了收入低、风
险高、社会负担重、不稳定因素多的职业。
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长,上交费用大,工作环境恶劣的问题极其严重。
有些司机的工作时间甚至长达十几个小时,频频出现的司机“过劳死”现象正是这样一种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恶果。
出租车司机因此被戏称“新骆驼祥子”。
这几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国际油价上涨,公司“份儿钱”提高,司机的利润进一步降低,大大增加了如出租车司机罢运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
企业暴利问题。
获得垄断地位的出租车企业是出租车行业管制的直接与最大受益者。
在严格的准人管制和特许经营权下形成的出租车企业是一个对出租车运营并没有多大贡献的食利阶层。
出租车企业在政府管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出租车里程价是固定的,不必担心价格波动影响收益;每月收取的管理费用雷打不动,不存在风险;油费、维修费、人工费及部分融资由司机负担,没有必要担心运营成本的增加;资金由银行提供,做无本生意,获取如此之高的暴利,这在任何行业都是极为罕见的。
城市黑车问题。
所谓黑车,是指那些未经政府部门批准,没有取得出租车运营许可证,擅自经营出租车业务的客运车辆。
由于政府在出租车行业采取了准入管制和数量管制,正规的出租车数量难于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存在着大量违法经营的黑车。
对正规出租车司机而言,他们每月要向公司上交巨额的管理费。
而黑车逃避管理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使得正规出租车空驶率高,正规出租车司机的经营收入下降,打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黑车的大量存在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政府寻租问题。
在出租车行业的管制政策下,出租车经营企业凭借准人管制和数量控制特别是特许经营的权力,取得了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益。
政府过度管制的存在是腐败滋生的土壤。
出租车企业为了保有垄断利益,在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持下,进行各种贿赂游说活动,诱使管制机关制定对其有利的政策。
在各种原
因的共同作用下,行政机关的政策也往往偏向于企业一方,从而使政策往往对消费者团体等不利。
正如《公共行政学))一书的作者所指出的那样:“管制机构在执法的过程中时有偏袒企业的行为”。
因此,这种寻租活动的结果使政府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受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
政府某些政策对市场调控失灵,必然会导致以上众多问题,要挽回失灵导致的各种问题,就必须采取特定的措施才能补救。
从全局出发,实现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与协调发展,政府就必须对出租车价格进行管制。
譬如制定出租车最低起步价格一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工资利益和潜在限制城市黑车问题,限定出租车最高价为以防止企业暴利问题。
二、价格管理的方式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对出租车实行严格的租价管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里程与时间计算,二是单价管制。
所谓里程与时间计算,即强制要求营运者使用统一的仪表对营运里程与低速行驶时间进行计算,并以此作为计算总价的依据。
经营者对此一般较难规避,现实中也有司机通过改装小半径轮胎或者绕路的方法多计里程,但因此引起纠纷或遭受处罚的风险较大。
因此,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实行强制的里程与时间计算是必须而且可行的,有关租价管制的争议更多地集中在单价管制上。
实行单价管制的目的同样出于对乘客利益期间单位时间的价金,从而排除司机与乘客的议价行为的保护,即政府强制规定单位里程或低速行驶。
但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一方面市民抱怨政府定价过高使其无力乘坐出租车,另一方面司机也抱怨定价过高导致其客源流失的情况。
政府实行租价管制的考虑不应仅仅停留在保障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交易安全上,而应当着眼于将经营者的利润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有助于其他管制措施——主要是总量控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2、迈克尔。
帕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版
3、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鲍莫尔,布兰德:《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政策》,7版,纽约:德里出版社,1997。
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学》,6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