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钢板弹簧吊耳设计说明书详解

后钢板弹簧吊耳设计说明书详解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气门摇杆轴支座学生姓名:周清学号: 1260720110112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指导教师:王丽凤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二零一零年九月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学号:年级:08级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3班系部:机电工程系毕业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论文题目:完成日期:2010年9月30日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王丽凤系部负责人:刘圣元发任务书日期: 2010 年 6 月 30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一、设计内容:该气门摇杆轴支座,生产纲领为20万件/年1.绘制产品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

2.绘制产品毛坯图,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

3.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4.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进行夹具设计,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具体要求1、产品零件图 1张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5、夹具设计装配图 1份6、夹具设计零件图 2张7、毕业设计说明书 1份二、时间安排与要求:序号日期(起止周数)设计(论文)工作进度1 第一周1、绘制零件图、2、绘制零件毛坯图2 第二周前半周查资料,进行工艺方案比较,拟定工艺路线3 第二周后半周~第三周前半周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工艺装备、工时定额。

4 第三周后半周~第六周填写工序卡片、工艺卡片。

5 第七周绘制夹具装配图、2张零件图。

6 第八周整理说明书三、其他需要说明的的事项:进度表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设计过程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 同学们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独立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摘要:本次设计是对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个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

由加工工艺原则可知,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容易。

所以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

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加工精度。

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气门摇杆轴支座上、下端面互为基准加工出端面,再以端面定位加工出工艺孔。

关键词:气门摇杆轴支座,加工工艺,专用夹具。

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 序言.. (1)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2、工艺规程设计 (1)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1)2.2基面的选择 (2)2.3制定工艺路线 (2)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3、专用夹具设计 (8)3.1设计主旨 (9)3.2夹具设计 (10)4、毕业设计总结 (10)参考文献 (10)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全部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离开学院前最后一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即将进入工作岗位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尚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和读者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柴油机上一个主要的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20+Φ孔装上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气门摇杆,摇杆.0.0-1006~座通过两个ɸ13孔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键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其不能转动。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是属于箱体结构,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知道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

该零件主要的加工面为上、下端面,左、右端面,两个ɸ13通孔,).020-+Φ(06.0~10通孔以及3mm的轴向键槽。

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是)20-+Φ孔(.0.0~1006中心线与零件下端面平行度为0.05mm,以及)20-+Φ孔左、右端面的圆跳(06.0.0~10动为0.06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且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2 工艺规程设计2.1确定毛胚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以及减震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因此选用铸造件,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由于零件年产量为20万,属于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砂型铸造,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2.2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

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出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2.2.1 粗基准的选择该零件的下端面即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作为粗基准,能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

)(.0Φ孔及左、右端面都采用底面做基准,使工艺路线又遵循基20+~06.010准统一的原则,加工起来很方便,能使操作方便。

2.2.2 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

故选择重要面和重要孔做基准。

2.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尺寸精度,确定各表面以及孔的加工方法如下:2.3.1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1:粗车ɸ20上端面。

工序2:粗、精车下端面。

工序3:钻2个ɸ13通孔。

工序4:铣左、右端面。

工序5:钻ɸ18通孔。

工序5扩、铰)(.0+Φ孔。

20-0610.0~工序6:铣轴向键槽。

2.3.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1:粗铣上端面。

工序2:粗、精铣下端面。

工序3:钻两ɸ13通孔。

工序4:铣右端面。

工序5:钻ɸ18通孔。

工序6:镗ɸ20孔。

工序7:铣左端面。

工序8:铣轴向键槽。

2.3.3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选用车床粗车零件上、下端面,并将左右端面的加工放在同一工序中,对ɸ20孔进行扩、铰;而方案二是铣工件端面,并将左右端面的加工工序分开,对ɸ20孔进行镗削。

经比较可见,如果选用车床加工上端面,因工件和夹具的尺寸较大,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时,惯性较大,平衡困难,又因上端面不是连续的圆环面,车削中易出现工艺系统的震动,故选用铣床加工。

再根据零件图上尺寸精度要求发现,对于左右端面的圆跳动误差为0.06mm,故同时铣床削左右端面能较好的保证尺寸精度。

对于ɸ20的孔,尺寸为)(20-+.0Φ,并且其轴线10.006~与下端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纵然使用扩、铰孔能减少机床种类的使用,但镗孔能保证位置精度,也能更好的保证尺寸精度,故选用镗孔加工比较适合。

最后确定的加工路线如下:工序1:粗铣零件的上端面,以下端面为粗基准,选用端面铣刀和X6132A型卧式铣床。

工序2:粗、精铣零件的下端面,以上端面为基准,选用端面铣刀和X6132A 型卧式铣床。

工序3:钻两个Φ13通孔,以下端面为基准,选用Φ13麻花钻和立式钻床。

工序4:粗、精铣).0(20+Φ左、右端面,以零件上下端面为定位基准,1006.0-~选用端面铣刀和X6132A型卧式铣床。

工序5:钻Φ18通孔,基准同上,选用Φ18麻花钻和立式钻床。

工序6:镗孔)(Φ,满足尺寸,基准同上,选用Φ20镗刀和卧.020+10.006~式铣床。

工序7:粗、精铣3mm的轴向键槽,选用键槽铣刀。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图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附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胚尺寸的确定因工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毛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12确定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表3.1 各表面加工余量加工表面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加工余量数值说明上端面48 H 4 单边加工下端面50 H 3 单边加工左端面35 H 3 单边加工右端面 35 H 3 单边加工根据文献(1)可知计算底面加工余量公式如下。

15.02.0m axC e A A =式中 : e ——余量值; max A ——铸件的最大尺寸; A ——加工表面最大尺寸; C ——系数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2查表得出各个加工面得加工余量。

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2可得,铣削上端面的加工余量为4,又由零件对上顶端表面的表面精度RA=12.5可知,粗铣的铣削余量为4。

底面铣削余量为3,粗铣的铣削余量为2,铣余量1,精铣后公差登记为IT7~IT8。

左右端面的铣削余量为3,粗铣的铣削余量为2,精铣余量1,精铣后公差登记为IT7~IT8,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2确定余量2。

工序40粗镗ø18工序。

粗镗余量表3-83取粗镗为1.8,粗镗切削余量为0.2,铰孔后尺寸为20H8,各工步余量和工序尺寸公差列于下表表3.2 各工步加工尺寸加工表面加工方法 余量公差等级 工序尺寸及公差18Φ 粗镗 8.1 ___8.19Φ 2.19Φ精镗2.08H820H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1:粗铣零件上端面 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b σ=170~240MPa ,铸造;工件尺寸:max a =13,l=36; 加工要求:粗、精铣下端面。

机床:X6132卧式铣床;刀具:端面铣刀。

铣削宽度ae ≤90,深度ap ≤6,齿数z=12,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取刀具直径d0=80。

根据《切削用量手册后》,选择刀具前角γo =0°后角αo =16,副后角αo ’=8°,刃倾角:λs=-10°,主偏角Kr=60°,过渡刃Kr ε=30°,副偏角Kr ’=5°。

2、切削用量1)确定切削深度ap根据手册,选择ap =1.15,两次走刀即可完成。

2)确定每齿进给量fz由于本工序为粗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可不考虑,从而可采用不对称端机床功率为4.5kw (据《简明手册》卧式铣床)选择: fz=83.9mm/mi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