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7不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原理—7不完全竞争市场


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并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
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
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
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
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o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
P1
B
P2
C
G
Pm
D
E
F
0
Q1
Q2
Q3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二级价格歧视
d Q
价格歧视
❖ 如果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就会制定不同 的价格水平(如P1 、P2 、 P3 )。
❖ 这时,厂商的总收益为阴影部分。
❖ 如果不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则厂商的总收益 仅为OQ3DPm。
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
3.政府的特许。 o 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
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 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4.自然垄断
o 特点:
o
在某些行业中,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
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资本设备的运行水平上才能充分得以
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可
在均衡点上,厂商存在亏损(阴影面积),此时不 论厂商是否继续生产,都必须支付全部不变成本。
厂商关闭时的情况
P
SMC
SAC
AVC
P*
E MR
d (AR)
0
Q*
Q
(e)
在均衡点上,厂商存在亏损(阴影面积),此时如果 厂商继续生产,既弥补可变成本的支出,也弥补不了不
变成本的支出。
结论
❖ 在MR=MC的均衡条件下,垄断厂商在短期均 衡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 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o 假设:
1. 市场被某垄断厂商分为两部分 2. 每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消费曲线
❖ 垄断行业排除了其他厂商进入的可能性,因 此,与完全竞争厂商不同,如果垄断厂商在 短期内获得利润,那么,他的利润在长期内 不存在因为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的情况,垄 断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保持利润的。
垄断厂商对生产调节的结果
1) 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 个可以使之获得利润(或至少使亏损为零)的最优 生产规模,那么该厂商将退出生产。
❖ 在产量达到Qm以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量所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仍均大于MC,所以,厂商增加产 量还可以增加利润。
❖ 这时,厂商的总收益相当于阴影部分面积。
价格歧视
❖ 价格歧视是垄断厂商对消费者剩余的掠夺。
价格歧视
❖ 二级价格歧视:
o 二级价格歧视是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数量 规定不同的价格。
P A
MR=LMC=SMC
❖ 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够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原 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对 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垄断厂商的均衡与市场的均衡
❖ 由于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 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供给量就是全行业的 供给量,所以,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就是垄断市场的短 期和长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2. 当ed<1时,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 负,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加 而减少。
3. 当ed=1时,MR=0。此时,TR曲线斜率为 零,表示厂商总收益TR达到极大值。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o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
MR=MC的原则。 o 在短期,垄断厂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的投入
垄断定价与完全竞争定价的比较
❖ 垄断条件下:P > MC ❖ 完全竞争条件下:P = MC ❖ 需求越富有弹性,价格越接近边际成本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 在垄断市场条件下,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 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 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 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 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 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 情形。
o 三级价格歧视是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 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
❖ 三级价格歧视是价格歧视最常见的形式。如: 1. 在富人区的价格高于在贫民区的价格; 2. 同种产品的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价格差别; 3. 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的收费差别等。
价格歧视
❖ 对三级价格歧视的分析: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 本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分别说明三类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并就包括完 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的组织的经济效 率进行比较。
一、 垄断
❖ 垄断市场的条件 ❖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 价格歧视 ❖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P=P(Q)
TR(Q)=P(Q)·Q
MR(Q)=
dTR(Q) dQ
=
d[P(dQQ)·Q]=P+Q·ddQP
=P(1+
dP dQ
· QP
)
MR=P(1- e1d)
结论
1. 当ed>1时,有MR>0。此时,TR曲线斜率 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TR随销售量Q的增 加而增加。
量,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 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
SMC P
SAC
F P1
H
G E
d(AR)
MR
0
Q1
Q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 图中,垄断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 的均衡条件,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1和 P1。
❖ 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为 FQ1,平均成本为GQ1,FQ1>GQ1,厂商获 得利润。
P
ed>1 ed=1
ed<1
A
B
C

0
F MR
G
Q

P
d(AR=P)


TR




线
0
Q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收益曲线的特点:
1. 由于平均收益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垄断厂商的 平均收益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同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
2. 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下方, 也向右下方倾斜。平均收益AR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决定了边 际收益MR总是小于平均收益AR。
Pm Pe
Q0
MC
E
MR Qm Qe
d(AR) Q
一级价格歧视(一)
一级价格歧视(二)
价格歧视
❖ 如 时图 ,( 消一 费) 者所愿示意,支当付厂的商最销高售价第格一 为单P1位,产于品是Q,1 厂商就按此价格出售第一单位产品。
❖ 当厂商销售第二单位产品Q2时,厂商又按消费 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P2出售第二单位的产 品。
3. 由于在每一销售量上,边际收益MR的值就是相应的总收 益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0时,总收益TR曲线处于上 升阶段;当MR<0时,总收益TR曲线处于下降阶段;当 MR=0时,总收益TR曲线达到最高点。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收益曲线的其它特征: o 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直线形时,相应的
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o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的 销售量与市场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垄断厂 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o 由于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垄断
厂商的收益,所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的特征决定了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的特征。 o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 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互相隔 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 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 情况。
价格歧视
❖ 一级价格歧视:
o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出售。
o 一级价格歧视亦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P
P1
P2
Pm
B
0 Q1 Q2 Qm
P A
垄断市场的条件
❖ 定义: o 垄断市场也称完全垄断市场,是整个行业中
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o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 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 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 场价格。
垄断市场的条件
1. 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 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
代品。 3. 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
能。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1. 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 基本资源的供给。
o 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 能性。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2.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o 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的生
产。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厂商亏损但仍然生产时的情况
P
SMC
P0
SAC
P* AVC
d (AR) E
MR
0
Q*
Q
(c)
在均衡点上,厂商虽然存在亏损(阴影面积),但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