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Ⅰ框架梁的钢筋
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
①.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直锚,锚固值=Max(Lae,0.5Hc
+5d)
②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弯锚,锚固值=Max(hc保护层,0.4Lae)+15d
1、上通长筋L=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支座负筋长度(Ln/3和Ln/4为延伸长度)
①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②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为:max(Ln
右,Ln
左
)/3X2+中间支座宽度;
第二排为:max(Ln
右,Ln
左
)/4X2中间支座宽度
Ln
右:中间支座右胯尽长,Ln
左:
中间支座左胯尽长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两端锚固长度)+2x6.25d(一级钢筋时:才有的两端的1800的弯钩长)
抗扭钢筋:算法同通长钢筋
5、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梁高)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6、吊筋
吊筋长度=2X锚固+2X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x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
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X2
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次梁高的一半Ⅱ板的钢筋计算
1、板底筋
单根长度=净长+支座锚固值+弯钩长度(1800的弯钩值6.25d)
锚固长度:当板的支座为梁,钢筋混凝土时锚固长度=max(支座宽度一半,5d);当板的支座为砖墙支座时,锚固长度=max(板厚,120)。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2、板面筋(联通计算)
单根长度=净长+2La(不管是否有抗震要求都为La=24d,为支座锚固值)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
3、支座副筋及分布筋
①支座副筋:
单根长度=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板厚—保护层厚度)x2]
根数=(钢筋布置方向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两端起步距离≈间距
②分布筋:
单根长度=支座副筋布置方向中心线长—一侧支座副筋平直段长+150—另一侧支副筋平直段长+150
根数=(端支座副筋平直段长度—支座宽度一半)/间距+1
Ⅲ柱的钢筋计算
1、基础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基础内长度h1+基础顶面非连接区长度Hn/3
⑴弯折长度a和基础内长度和h1的确定
①当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时;(Lae=34d)
基础内长度h1=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弯折长度a的取值
②当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时;
柱角插筋基础内长度h1=基础高度—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柱中插筋基础内长度h1= Lae
弯折长度a= Max(6d,150)
⑵基础顶面非连接区长度Hn/3的确定:
最底层的Hn长度=基础顶面至上一层梁下表面的距离;其余各层:Hn长度=层高—梁高
2、中间层柱纵筋的计算
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伸入上层非连接区的长度;其中第一层及以下非连接区的长度为Hn/3;其余各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 (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3、顶层柱长度的计算
⑴中柱
顶层中柱长度=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⑵角柱和边柱
第一种情况:梁包柱
1)外侧纵筋
①外侧纵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
②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2)内侧纵筋
①内侧纵筋=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②[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第二种情况:柱包梁
1)外侧纵筋
①不少于柱外侧纵筋面积的65﹪伸入梁部分长度为至梁底起1.5Lae
计算公式=层高—梁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1.5Lae
②剩下的位于第一层的钢筋,升至柱顶,柱内侧边下弯8d
计算公式=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的保护层厚+[(柱宽—柱的保护层x2)+8d]
③剩下的位于第二层的钢筋
计算公式=层高—柱的保护层厚—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宽—柱的保护层x2)
2)内侧纵筋
①计算公式=层高—本层下端非连接区的长度—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d(弯锚时才加12d)
②弯锚与直锚的判断
[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 ,弯锚;梁高—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Lae,直锚]
③本层非连接区的长度为Max(Hn/6,柱截面长边长度,500)
4、箍筋
⑴箍筋长度=(柱宽+柱长)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
⑵根数:计算主要是确定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长度
⑶箍筋根数=箍筋布置长度/间距+1
⑷第一层和地下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下部为Hn/3;上部为Max (Hn/6 ;柱截面长边长度;500);其余各层上部与下部加密区长度均为Max(Hn/6 ;柱截面长边长度;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