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一课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一课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课程标准7-1 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要求1.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事例和狼孩的故事中,体会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关系,进而理解什么是社会。

2.通过课文案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自己所接触的不同社会类型,感受社会是个大舞台。

结构分析本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不仅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而且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也离不开社会的环境和熏陶。

针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伴我长大”从寓言入手,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道理。

课文避免生硬的说教,以王丽的事例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从社会这面镜子中正确认识自我。

“社会是个大舞台”将社会比作大舞台,每个人都要从家庭走进学校,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

课文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活动、社区生活和“虚拟社区”的案例,介绍人们接触的不同的社会类型,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舞台也日益扩展。

教学评价建议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学生能否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问卷或谈话的方式,侧重于了解学生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日益扩展的生活舞台的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建议一:设计情境导入课上教师将盛满水的烧杯带入课堂,而后用滴管取出烧杯中的一滴水,滴在学生的课桌上,让学生观察水滴的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析课桌上的水滴为什么会很快消失,而烧杯中的水却不会很快消失。

通过分析桌上水滴与杯中水的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人组成的,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个人和社会就像水滴与杯中水一样,杯中水是许许多多水滴组成的,但是水滴离不开杯中的水,离开杯中水的水滴很快就会干涸,个体也是一样。

建议二: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通过回答和讨论,使学生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进而说明人不能脱离社会。

[社会伴我长大]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一项小调查。

调查自己从出生之日起到现在,都与哪些人发生过联系,这些人在自己的成长中提供过哪些帮助。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社会各行各业有哪些联系。

通过事实使学生体会到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3.鉴于当前学生强调个性、独立、自我意识的特点,教师课前可选择一些相关的影像或文字资料进行xx,内容可以是“个人探险”方面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感。

课上将资料出示给学生,而后让学生找出探险者在其探险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生存技能,哪些是来自于前人的创造发明。

在此过程中体会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享用的物质成果是前人劳动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加深学生对“人是社会中的人”的认识。

4.引导学生观察图5-2“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使学生们懂得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就谈不上社会,人与人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

在讨论图片的过程中引入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图下的研讨活动。

5.课前让学生征求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如“妈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

请家长、同学用信封封好,交给老师。

课上请同学们每人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题为“我心中的我”。

老师可以列表的形式将学生“自我画像”的内容分列出来,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具实填写。

然后组织学生将“自我画像”和课前调查表作一比较,在班内进行交流。

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社会成员,不但要正确认识社会,还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

6.组织学生讨论: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就应该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评价,既要看到优点,也应看到缺点,只有这样才会在社会中不断进步。

[社会是个大舞台]1.家庭生活的教学建议请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做一个简要介绍,内容包括:○家里有哪些成员?○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各自的职业是什么?○除了共同在一起的时间之外,你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和工作内容吗?○家里谁对你的影响最大?以上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身边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社会空间,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图5 -7的教学建议建议根据图5-7的一组家庭生活漫画进行分组讨论。

○不同的家庭生活可能给孩子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其中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也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庭生活场景,也可以描述自己最不满意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氛围。

然后将以上描述和讨论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学生课后带回家中,试着组织一次家庭会议,听取家长的反馈,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使家庭更加和睦,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对学校生活的教学建议○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中心内容。

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所给出的“翠湖中学”的活动安排表作为素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评论,探讨一下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目的,对活动选题和安排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也可以结合本校、本年级开展过的和即将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讨论。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内外活动设计,并在同学之间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设计中拓展学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涉及更加广泛的社会层面。

4.对社区生活的教学建议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本社区内有哪些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管理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方便社区生活,为人们办了哪些实事?○随机调查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满意程度,提出你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

建议学生自行设计社会调查表,分小组调查一个小区。

让学生在亲身调查中感受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并将调查中的感想带回课堂,彼此之间进行交流。

5.对网络“虚拟社区”的教学建议可先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网络生活’吗?”让熟悉网络的同学们现身说法,也可以在学校的网络教室里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登陆一些“虚拟社区”。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了解网络对人们的生活空间带来的影响,即网络扩大了人们的生活领域。

对于网络的利弊,第七单元还要专门讲到,不必在此专门讲述。

[自我测评]1.刘英的问题是: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这个问题应该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在社会中,有不同的镜子,个人需要借助这些社会镜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区别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鉴于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评价尺度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但又不盲从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人云亦云。

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弱项、劣势,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强项、优势,全面地、正确地看待自己。

内容点析[社会伴我长大]1.篇首的寓言生动地描述了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像鱼离不开大海一样,社会似大海一样广博、宏大,包容了无数个个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2.图5-1“社会在我们身边”通过生产场景、生活片段和节日庆典等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不管人们从事何种活动,也不管我们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活动。

这组图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生活的美感。

3.阅读卡“狼孩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意在告诉学生人终究是社会的成员。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脱离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社会生活。

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4.图5-2“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中的四幅图分别代表了一些群体类型,从中可以得出群体的特点,即多数人组成的集团。

课文告诉学生社会就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5.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场景,每个人依据不同的场景调适着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

王丽的案例旨在提醒学生,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人的行为会有差异,只有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场景,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其中的个人行为。

这个案例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既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面多棱镜,人们在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活剧,也用镜子折射出自身的各个侧面。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6.围绕图5-4“我”所设计的活动旨在说明,人们了解他人的行为需要用眼观察;人们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需要依赖镜子的帮助。

周围人的评价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益友,但也有的起不到正面的作用。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用好镜子,善于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是个大舞台]1.图5-5“身边的社会舞台”选择了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学校、家庭、生活社区和医院,展示了一幅人们生活的图景。

于职业不同,有的人进入工厂或公司,有的人则成为医生或政府职员。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年龄大小,人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

2.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世界上最紧密、最难分割的关系。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轨迹。

因此,子女和家长之间如何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成为很多家庭中共同的问题。

教材利用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回忆,从正面提供了家长正确有效的教育子女的范例。

3.图5-7通过一组家庭生活漫画,让学生进行挑选和甄别,引导学生意识到家庭生活和睦、健康与否可能对子女成长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并期望学生们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将这些思想传达给自己的父母,以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健康成长。

4.学校生活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意识到学校也是个小社会。

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还必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