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中叶,德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 B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成功D.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2.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因素有 ( A )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注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有外国扶植帮助⑤都利用了经济非军事化有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B.英、法、美等大国放弃绥靖政策C.美苏等工业大国参战,并提供大量物质D.正义战争必胜4.20世纪60~70年代亚洲出现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这种变化说明了 ( D ) A.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地位提高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走向衰退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D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第三世界兴起C.欧洲在战争中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5.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说明欧洲 ( A )①国家的交流更加深入广泛②市场、货币一体化是此观念形成的基础③对两次世界大战反思深刻④政治一体化能为此观念提供保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20世纪末世界一方面出现韩、朝对话和东、西德合并,另一方面中东局势恶化和科索沃战争爆发。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A.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推行霸权政策C.地区动荡加剧 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7.近代世界历史逐步由分散状态走向整体,在这一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因素是( B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两次世界大战③殖民扩张④工业革命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③④8.在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中,最先被摧毁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体系,其根本原因是( C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打击 B.拿破仑战争的打击C.西、葡的政治经济落 D.美国的排挤9.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都 ( B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摆脱了民族危机 D.开始了工业革命10.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标志是 ( C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进行B.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形成1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对比这两次战争,其最大的不同点是 ( C )A.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同 B.战争的范围不同C.战争的性质不同 D.战争的目的不同12.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三人的航海活动相同点是 ( C )A.都到达了亚洲 B.其支持者都是西班牙王室C.自己都没有能完成环球航行 D.其殖民活动的重点都在亚洲13.1857年的经济危机就其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大陆而言,表明了 ( B )A.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B.美欧大陆形成了世界性市场C.美国向欧洲大陆转嫁经济危机 D.美国积极在欧洲扩展商务14.一战摧毁了欧洲四大帝国,其中属于封建性质的是 ( C )A.德意志帝国B.沙皇俄国C.土耳其帝国D.奥匈帝国15.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主要是指 ( D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B.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C.各国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D.迫使政府调整政策,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模式16.下列战役,不具有转折作用的是 (D )A.萨拉托加战役B.葛底斯堡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豫湘桂战役17.引发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B )①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关税堡垒②资本家扩大生产,工业生产高涨③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盛行,刺激了市场繁荣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B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19.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这表现在( B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20.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的( A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C.文艺复兴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21.对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的后果表述正确的是 ( B )A.都使两个国家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B.封建势力都不同程度的接受了革命成果C.都使两国的革命成果全部丧失D.都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最终被推翻22.19世纪中后期,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的事”。
为完成这个“事”,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根本原因是 ( A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B.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C.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 D.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23.从亚洲革命风暴到亚洲觉醒的发展轨迹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B )A.亚洲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精神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C.亚洲人民斗争水平在提高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A.进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德国经济力量增长速度超过了英国C.国家统一及后起国家易于采用先进设备的优势,成为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D.依赖广阔的殖民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英国经济发展停滞25.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的是 ( A )①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②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③战争结束后成立联合国组织④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26.雅尔塔体系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实质的是 ( A )A.对战败国领土的处置B.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C.消灭战败国D.重建战败国的民主制度25.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A )A.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B.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C多边贸易体制的反映D.市场经济的国际化27.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时期的一致性政策是 ( C )①废除封建制度②反对君主制度③抵御外国侵略④采取限价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8.“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行政权应操于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
”上述文字摘自 ( C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D.《拿破仑法典》29.促使雅各宾派用真正革命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B )A.雅各宾派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B.法国革命面临国内外敌人猖狂进攻的严重危机C.为了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和防止其重新掌权D.为彻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30.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 ( C )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了世界市场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31.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日本在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时 ( D )A.已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B.已正式式吞并朝鲜C.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国内正在进行工业革命33.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B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34.参加诺曼底登陆的主要国家是 ( C )A.苏联、美国 B.英国、法国C.美国、英国 D.美国、法国35.二战后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 B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影响B.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C.欧美各国之问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D.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36.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 A )A.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学习的效率B.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C.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37.在下列现象中,不是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D )A.沙漠化 B.淡水资源的缺乏C.大气污染 D.经济结构单一37.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产生主要影响的是( A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西欧各国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造成了东方的贫困C.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D.西欧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开始超过东方文明古国19.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来源于意大利 ( C )A.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B.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C.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D.人文主义的观念20.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劳动群众极少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
其根本原因是 ( B )A.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B.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封建压迫而不是资本主义剥削C.他们力量弱小还不能与资产阶级力量抗衡D.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斗争的21.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没有了。
”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 B )A.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B.垄断组织改变了私人生产的无计划状态C.垄断组织干预了国家的政治生活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政治上普遍出现独裁局面。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A )A.大地产制的保留和扩大B.没有建立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C.美国的干涉和控制D.经济上依附于美、英23.西亚产油国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主要方法 ( D )①突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②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③发展石油化工及轻工业④改善农业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和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地区冲突不断,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A.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B.大国插手干预C.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交织D.战略地位险要25.直接引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因素是 ( C )A.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完成B.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要求创建新工业C.二战中各国加速发展科技D.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和竞赛18.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航海家( A )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法国启蒙运动在斗争形式上不同于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D )A.著书立说,进行反封建宣传B.提倡三权分立,反对封建专制C.利用神学异端,抨击天主教会D.抛弃宗教外衣,直接宣传资产阶级理想20.拿破仑对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成果的巩固,主要体现( B )A.政权建设方面B.土地制度方面C.经济发展方面D.对外战争方面2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宣言》( D )A.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B.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C.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D.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23.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这是因为( B )A.暂时缓解了各列强间的矛盾B.削弱了英国的海军优势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C.使美国在中国取得了独霸的地位D.使美国实现了领导世界的野心25.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第三世界手段变化的趋势( D )A.支持垄断组织,发展跨国公司B.输出剩余资本,榨取超额利润C.凭借军事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D.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控制世界市场18.《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D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B.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19.从工人阶级产生到巴黎公社期间的工人运动多带有暴力和政治特征,主要原因是①资本家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②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A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均正确D.①②均不正确★20.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其根本目的( C )A.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B.加强对无产阶级的镇压C.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D.适应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2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B )A.农业领域B.工业领域C.流通领域D.分配领域2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实质是( B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并暂时平衡了利益C.国际社会要求恢复世界和平D.战后列强需要和平恢复经济23.1870~1900年英国经济发展呈现下表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C )B.工业发展较早,设备改造难度大C.殖民地广阔,技术改造缺乏动力D.垄断资本家将资金多投资于信贷24.日本明治维新中,对新兴地主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D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B.推行“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5.下列不属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化趋势的是 ( D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呈现多极化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C.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D.自由竞争取代宏观调控18.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它们的共同点 ( C )A.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B.都处死了国王C.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19.自由主义思潮产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 A )A.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B.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C.启蒙运动在欧洲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D.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0.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