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旷世奇才苏轼

旷世奇才苏轼

旷世奇才-------苏轼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沉醉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

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少年成名
一.良好的教育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川人杰地灵孕育了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等众多大文人.
眉山读书的风气浓厚.跟苏轼一同参加进士考试的眉山县就有45人,考中进士的就有13人,中榜率近四分之一.
2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亲苏洵
大器晚成
好学务实,奋发向上,老而弥笃
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不能突然玩弄华贵的词藻.
要求严格
进行人生教育
母亲程氏
出身宦官之家,文化素养深厚
为人热心,个性仁慈.
不娇惯子女
担任家庭教师的责任
3.老师的影响
道士张简易《庆历盛德诗》
业师刘微之“鱼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落蒹葭
二.个人的努力
勤于学习抄《汉书》75文字
巧于读书八面受敌读书法
兴趣广泛,能力全面.东坡居士种松法,爱好书法和绘画,喜欢练习颜体字,喜欢水墨文人画。

三.运气
欧阳修的提拔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刑赏忠厚之至论》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投地也
千载难逢的制举考试
真正善于读书的人,读书读得优秀的人,不会成为考试的奴隶,而会成为考试的主人.
宦海沉浮
一.初入仕途
大理评事,风翔府签判.
河东狮吼:比喻妻子妒悍,用来嘲笑惧内的男人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新旧党争
官诰院----负责颁发官吏身份文书的机构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改革派王安石守旧派司马光
三.申请外任
杭州通判修复水井
密州知州(山东) 捕杀蝗虫
徐州知州(江苏) 抗洪修坝
湖州知州(浙江
八年的辛勤工作证明,苏轼不是书呆子.是一位有较高行政才干的好官.可是这八年中,工作这么累,这么忙,苏轼还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吗?还能在文坛上独占鳌头吗?
苏轼虽然坚定地反对新法,但他离开京城决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躲避是非.他在地方上为民造福,成绩显著,得到了神宗的嘉奖,也得到了百姓的好评.他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文使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也让这些地方笼上了传奇的色彩.
四.乌台诗案
名气大,声望高
反对新法力度比较大
宋神宗欣赏他的才干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

御史中丞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
此时此刻的苏轼,神经高度紧张,高度敏感.其实即便旷达超迈如苏轼,一旦面临死亡的威胁,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苏轼被整整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神宗把苏轼放在火上烤了烤,达到了整肃纪纲,压制言论的目的,但也没把苏轼烤糊;反对派们虽然没有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暂时巩固了自己的阵地.苏轼虽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吃了不少苦头,但毕竟得到了神宗的宽大处理,捡了一条性命,应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五.被贬黄州
物质紧张花销,住房吃饭
精神孤独读书著述与百姓交友躬耕反省
他要在读书著述中,去掉自己身上的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稳健端庄、谦逊平和的正气;要在与农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家子气,养成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大气;要在耕种东坡的劳动中,去掉柔弱缠绵、多愁善感的文人气,养成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丈夫气。

这就是苏轼的魅力,也是他给我们的启示。

有些人遇到挫折,遇到困难就大发雷霆,就怨天尤人,就不吃不睡,就诅咒生活,苏轼才不做这亏本的买卖呢!他不仅不会折磨自己,还要想方设法犒赏自己;不仅犒赏自己,而且还要将犒赏的感受写成诗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潇洒。

我们之所以喜欢苏轼,并不仅仅因为他善于考试、善于做官、善于作文、善于吟诗,更是因为他在艰苦的条件中依然能够表现洒脱旷达的自我,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为之
倾倒,为之投去敬重的目光。

六.赤壁绝唱
一游清风明月
二游水落石出
三游大江东去
一直默默无闻的黄州等来了失魂落魄的苏轼,他和它撞到了一起。

最终命运做了如下安排:苏轼在黄州假赤壁抒情怀古,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飞跃,而假赤壁也因此名声大振,天下皆知。

黄州成就了一个新的苏轼,让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轼也成就了一个新的黄州,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名胜。

从此,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两个赤壁,上游的蒲圻赤壁是武赤壁、周郎赤壁,下游的黄州赤壁是文赤壁、东坡赤壁。

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捉摸:端正的人格被骂得一文不值,流落远方;而错误的赤壁居然能错出千古绝唱,华夏名胜。

七,东山再起
元丰七年神宗亲自书写手诏:特将苏轼量移为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看望王安石
常州定居
38神宗驾崩,10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任用保守派司马光为宰相.
从1085年的五月到1086年的九月,短短的十七个月里,苏轼便从一个地处偏远之州的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飞跃了十二个官阶,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1.打击新党人物
2.上与执政不合,下与本局异议,也就是说上与宰相合不来,下与同事谈不拢。

苏轼有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大多数官员做官的目的在于明哲保身、升官发财,所以苏轼才会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这就是苏东坡的书生本色,也是他的为官本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