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蚜虫及小麦蚜虫

蚜虫及小麦蚜虫


菜蚜
世代 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 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 越冬繁殖 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 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 长江以北地区在蔬菜上产卵越冬, 翌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 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 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 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发育适温 6 --25度 在较低温情况 下萝卜蚜发育快,9.3℃时发育历期 17.5天,桃蚜9.9℃,需24.5天。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 一。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 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菜蚜
有翅蚜
蚜虫的地位及追源
蚜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 虫纲、半翅目、蚜总科。{人,动 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 简鼻亚目,人科,人亚科(黑猩 猩,南方古猿 ),人属,智人}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 万年前即0.3亿万年前,起源于非 洲。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 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 例如,三叶虫起源说。
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发展为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蚜虫大小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最大的蚜虫-长吻蚜 10毫 米。
最大的昆虫
最大的昆虫是绿竹节虫,身长达60厘米。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 翅展达30厘米。
为害麦蚜的为害麦芽症状
麦蚜的为害
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 直接为害 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 片、茎秆、嫩头和嫩穗汁液。 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 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 部为害 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 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 间接为害 指麦蚜在为害同间,传 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 病为害最大
菜蚜 菜蚜
寄主: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 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 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 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 花和结籽。同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黑色:腹部绿色。触角第三至五节依次有圆形次生感觉 圈:21~29,7~14,0~4个。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 有菱形网纹。腹管长筒形,顶端收缩,长度为尾片1.7倍。尾片有长毛4~6根。
生活
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的全周期 。
玉米蚜 在一年内存在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世代 交替。常以孤雌成虫或若虫在麦苗或其它禾本科植 物苗上越冬。 在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或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 同一种蚜虫可以既有不全周期的类群,又有全周期 类群。有些种类在一定地区是不全周期,在另一地 区是全周期。 桃蚜在我国为全周期,在华北大都孤雌世代与 两性世代交替发生。欧洲的桃蚜为不全周期。
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1]
7棉蚜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棉花、甜
瓜、黄瓜等10馀种作物。
8豆长管蚜浅绿色,致死豌豆,传播黄豆花叶病。在车轴草和苜蓿上越冬,
春季迁移到豌豆上。每只雌蚜虫产50~100只幼蚜,每年7~20代。
9马铃薯长管蚜
在蔷薇科植物上产黑色的卵,孵出幼蚜粉红色及绿色相间,吃芽和叶。早春迁到 马铃薯上。每2~3周一代。为番茄和马铃薯花叶病毒媒介。取食叶,致死蔓枝和 花蚜虫种类如下︰ 1.苹蚜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 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 2.甘蓝蚜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 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
3石原氏球蚜在云杉 道格拉斯等冷杉上产卵危害。 4玉米根蚜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
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
感觉器官
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 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
单眼和复眼
尾片和腹管
蚜虫所特有的尾片(cauda)和腹管。 。
大多数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蜡”), 成份为 甘油三酸酯。 蚜虫有类似于尾巴的刺突,位于直肠孔上,被称为尾片(cauda) 大多数蚜虫具有柔软的绿色躯体,但其他颜色也很常见,如黑色、棕色和粉红色。 蚜虫有多达六个触角。 蚜虫通过被称为stylet的口器来吸食植物汁液,stylet被包裹在称为rostrum(相当于 上下颌骨)的鞘中。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 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分布与危害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
一般麦长管蚜在少雨的冬春麦区发生最高 危害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除小麦、大麦、燕麦、高粱和玉米等寄主外, 还能为害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 危害早熟禾、看麦娘、马唐、狗牙根和野燕麦、雀麦、星星草和马唐等杂草。
三、种类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 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 类是粮、棉、油、麻、茶、糖、 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 植物的重要害虫。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苹 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是重 要害虫。
繁殖和共生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夏季一 周产生一代。 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 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
影响
1 受蚜虫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症状,如生长率降低、 叶斑、泛黄、发育不良、卷叶、产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 蚜虫对于汁液的摄取导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虫的唾液 对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 携带真菌、病毒。花叶病毒,马铃薯晚疫病菌。 爱尔兰大饥荒, 蚜虫对于1840年代由于马铃薯感染马铃薯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而导致的爱尔兰大饥荒中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在5年的时间 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饿死, 病死,饥荒外逃超过一百万 2
豌豆蚜虫(Pea aphids)可以
收获阳光,并使用这种能量进它可 能是到2013年止已知唯一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动物物种。 它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绝大多 数动物都依赖类胡萝卜素,如视力、 骨骼生长及合成维生素等。所有已 知的动物都是通过进食植物、藻类 和真菌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豌豆蚜 虫靠阳光就可以。
发生态势
麦蚜在我国西南麦区为中等发生,黄淮、 江淮和华北南部麦区为偏重发生,河南、山 西南部和山东胶东半岛虫量明显偏高。 江淮麦区:百株蚜量5~60头。 黄淮海麦区:河南省偏重发生,一般百株 蚜量50~100头,南阳最高达500头以上。
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分为苗蚜和穗蚜两个危害阶 段,应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
天敌
天敌
主讲内容
1 形态特征 5 生活 9 分类
2 生活习性
3 种类
4 分布 8 光合作用
6 防治
7 影响
10 身体构造 11 摄食
12 共生关系 16 防御
13 繁殖过程 14 演化
15 敌害
一、形态
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 区 。世界已知约4700余 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
当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 1 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 2 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
3 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 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 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注意问题
由于前期温度普遍较低,麦蚜种群增长 较慢 如果4~5月份温度不是急剧上升和没有 暴雨冲刷,将有利于麦蚜暴发危害。 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麦田要及时防治。
有翅蚜 当蚜虫的宿主植物的状 态变差或蚜虫数量过于拥挤时,一些 种类的蚜虫会产出具有翅膀的后代, 从而能够散布到其他食物源。
有翅和无翅蚜虫
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 体无单眼。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 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
二、生活习性
蚜虫危害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 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 生,产幼蚜。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 温暖地区可无卵期。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如苹果绵蚜
10蔷薇长管蚜形大,绿色,有黑色附肢及粉红色斑。只生于栽培蔷薇上。 11蔷薇圆尾蚜是苹果的重要害虫,使果实变形(蚜苹果),使叶卷曲。生活
史中包括一种替换宿主︰车前草,秋天返回苹果树上产卵。也危害梨、山楂、花 椒等。
12苹果绵蚜生活在根基部,可使苹果树矮小或死亡。幼虫体被白色棉花
围住。 我国倍蚜虫有十多个种,分别寄生漆树滨盐 肤木、青鼓杨树叶上,蚜虫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产生虫瘿,这些虫瘿统 称五倍子。 五倍子又称为百虫仓,可提炼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原料。 我国使用五倍子已有 2000 多年历史,主要应用医药上。有收敛止咳、涩肠止泻、 兼具消肿、解毒、避孕等功效。 应用没食子酸和单宁酸为原料制作药品,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等心血管疾病疗效明显。 在医药、饮料、纺织、制革、石油、钻探、冶金、稀有金属提炼、墨水、航 海、橡胶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重要工业原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