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英国近代报业史【圣才出品】

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英国近代报业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 英国近代报业史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封建统治后期对出版事业的控制
(1)英国专制王权对新闻出版及传播通讯事业的控制始于强大的都铎王朝时代。

(2)1528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

首次发布有关新闻出版的
法令,正式建立对出版物的审查制度。

1529年公布第一个禁书法案。

(3)1530年,国王特许神父希顿一人出售神学家坦特尔翻译的《圣经》,并建立第一
个在政府控制下颁发许可证的制度,是特许制度的开始。

(4)1534年,国王发布保护国内出版商法案。

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

(5)1621年8月13日,皇家特许出版商在国王特许下,在伦敦发行英国人自办的第 封建统治后期对出版事业的控制 出版自由
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报业的兴起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的报刊
报业领域的压制与反压制
革命后的报业和政党报刊 报业反知识税的斗争 独立报业的成长 独立报业的成长和《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 星期日报和晚报
廉价报纸的兴起
廉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 其他报纸
小型报纸的兴起和报纸主题的改变
英国
近代报业

一份印有“准许出版”字样的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6)1632年,王室加强新闻管制,颁布禁令,“禁止所有的来自各处的新闻”。

1637年7月11日,“星法院”通过的印刷法令进一步加强印刷控制,报业活动进入一个低潮期。

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报业的兴起
1.出版自由
(1)约翰·弥尔顿响亮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并加以深刻论述。

①认为用检查制度来压制出版自由,实际上是消灭人类的理性与生存尊严。

②坚信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是妨碍真理性,唯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邪说。

(2)约翰·利尔本对英国的出版自由思想做出重大贡献。

①认为出版自由是人类理性的发展需要,出版自由是大自然和“上帝”所赋予人民大众的、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

②认为人民的协议是一切合法政权的来源。

在《英国天赋人权维护书》和《新人民公约》等著作中,系统阐述自己“人民主权”说和“出版自由”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理念做出贡献。

2.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的报刊
(1)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对印刷出版重采取严厉的管制手段。

(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复辟登基,旧有的出版管制方式悉数恢复。

期间《牛津公报》作为官报发刊。

①1665年11月发刊,每周两期(后改为每周四期)。

②内容都是一些官方消息,并无特色,全是新闻,没有评论。

③首次采用近代报纸的形式(单页两面印刷,每面两栏),而且一直出版至今,是世界
现存历史最久的报纸。

(3)1679年,国会批准自1662年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出版许可法律从此失效。

(4)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新闻出版界在法律上再次获得出版印刷的自由权力。

出现一个新的办报热潮。

(5)1690年,第一家外埠报纸《伍斯特邮递员》在伍斯特市创刊。

这是最早使用Journal 一词作报名的报纸。

同年,《观察者》和《雅典新闻》创刊。

两刊都有文艺和评论,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杂志。

三、革命后的报业和政党报刊
1.报业领域的压制与反压制
(1)征收印花税
①内容
报刊税、广告税、纸张税、所有报刊均须向政府印花税局注册,出版报刊每期均须注明发行人的姓名、地址。

②影响
a.对报刊编辑形式的影响。

人们千方百计利用法案漏洞来偷税漏税。

为填满报纸,编辑大量使用大字号、长标题、长篇社论、宽边宽栏,致使报纸版面形式发生很大变化。

b.逐步形成政府对报刊的秘密津贴制度。

政府为清除此弊、支持喉舌,逐渐形成向支持报刊发放秘密津贴的制度。

c.促成英国地方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印花税出笼后,伦敦报价猛涨,地方各郡难以承受,纷纷创办各类周刊,免费摘录伦敦消息,廉价发行,以满足地方读者的阅读需求。

形成英国地方报刊的萌芽。

(2)运用法律制裁
①英国刑法对于出版传播事业的司法处罚罪名主要有:叛逆罪、煽动诽谤罪、侵犯国会特权、总逮捕令。

②整个18世纪,英国煽动诽谤罪的演进历史大体可分四个阶段。

a.第一阶段(1704年~1730年)
当局者完全沿用17世纪的封建集权司法评判原则,认为侵犯王室和国会的特权,发表任何攻击政府的政策或人员的文章即构成煽动诽谤罪。

b.第二阶段(1730年~1760年)
原本在司法审议过程中无权的陪审团,对煽动诽谤类案件的判决逐渐有了较公平的审判权力。

c.第三阶段(1760年~1780年)
这一时期英国新闻出版界的自由有了长足的进步。

d.第四阶段(1780年~1792年)
这一时期司法当局单方面决定审判结果的局面不复存在,出现有利于新闻传播者的双权制衡审理机制。

(3)实行津贴收买
英国政府为控制舆论,常给报人或报刊以津贴,实际是贿赂收买。

2.报业反知识税的斗争
(1)1836年2月逃税报刊的发行量已超过纳税报刊。

(2)19世纪二三十年代,政治改革日益高涨,反映各种思潮的无印花报刊此伏彼起,行销各地,政府每次查禁都会带来一阵抗议。

某些社会上层人士建议彻底废除“知识税”,以利于国家治理。

(3)著名小说家和政治家议员布尔法·李顿爵士于1832年6月14日在议会提出废除“知识税”的议案。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降低“知识税”。

(4)从18世纪到19世纪,报界进步力量同执政当局的压制措施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这是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继续,也是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大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一种反映。

(5)1833年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自由派倡导的改革选举法案在国会通过,标志着一个改革新时代的来临。

(6)1868年,议会通过法案,承认记者报道国会消息及批评国会不属于诽谤罪,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新闻界报道国会消息的自由。

四、独立报业的成长和《泰晤士报》
1.独立报业的成长
(1)《手艺人报》
1726年,作家阿姆赫斯特等人在伦敦创刊。

1731年,该报的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半数以上,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报纸。

发行至18世纪末。

(2)《每日广告报》
一份商业性报纸,除广告外,适当刊登经济消息、商业行情、金融行情以及社会新闻。

开创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3)《晨邮报》
1795年后在斯图亚特经营下,强调经济自立,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声誉日增。

斯图亚特提出“广告既能增加收人,又能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的经营思想。

2.《泰晤士报》
(1)《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①1785年1月1日在伦敦创刊,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毫无特色。

②1788年,简称为《泰晤士报》。

创办人是煤炭业和保险业资本家沃尔特第一。

③创刊号上有十栏广告,只有三栏新闻,还有三栏关于新报纸的介绍,注重商业性信息的报道初现端倪。

④1803年,沃尔特第二接管《泰晤士报》对其进行全面改革,开始实行一种办报独立的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

⑤最有开创性的是《泰晤士报》终止政府的津贴,敢于在言论上与当局相对抗。

⑥《泰晤士报》对英、法、俄国1854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报道使该报的声誉和威望达到顶峰。

⑦1855年6月,英国政府废除报纸“印花税”,《泰晤士报》即将其每份报纸定价由7便士降至4便士,使报纸的销数剧增,继续雄踞英国报坛之主的位置。

⑧1908年,《泰晤士报》由于经营亏损,沃尔特家族被迫将该报卖给哈姆斯沃斯士,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传统的结束。

(2)《泰晤士报》评价
①《泰晤士报》是一个国家的公器,被授予“第四阶级”的尊称,报纸只有在成为公器时,才有资格对国事世局提出看法和主张。

②《泰晤士报》是一份非党派的报纸,并无明确的政党背景,但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和统治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能在工业革命后的政治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③就政治立场而言,《泰晤士报》以保守著称,但也常常改变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