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增强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参考文本_1

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增强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参考文本_1

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发展是铁路科学发展的前提。

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为使安全风险管理起到实效,我站开展了以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为重点的专题大宣讲、大研讨、大整治活动,各岗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切实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实到本职岗位中,不断的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增强了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尽管长期以来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但危机安全生产的问题和隐患仍然不少,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出现这种情况最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安全工作思路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随着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铁迅速发展、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安全风险问题更加凸显。

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制势在必行。

“安全风险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控制好了,会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对安全工作是个加强。

控制不好,会向负面的方向发展,可能引发事故。

”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如果把铁路安全比作一个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不仅仅取决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即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能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外,还要看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底板是否有漏洞;二是木板之间是否存在缝隙。

如果木板短些还能使安全生产保持在一定水平但如果底板存在漏洞或者木板之间存在缝隙那我们的安全就只能从零开始了,当前铁路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发现并预防根除安全管理这个木桶“短板”“底板漏洞”及“木板缝隙”的过程。

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在新形势下强调加强安全过程控制,特别是加强在风险岗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作业环节的过程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安全风险,要及早发现和预防,不要让它发展成危机,甚至是事故,在铁路工作中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从而才能增强干部职工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内在动力。

二、安全风险管理本质是人的行为,关键是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安全工作的目标是什么?至少有两条,一是预防伤亡事故,把事故频率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事实表明,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当事人的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即由“人祸”造成的。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中的“事故主因结构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为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物的不安全状态占4% 为次要原因,间接是人为的,也可以避免,所以说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举世震惊的“7·23”特大高铁追尾事故,主要是“天灾”雷击导致通讯设施被摧毁造成的。

另外一方面还是“人祸”,这包括动车的司机、列车调度员和前后方车站的车站值班员的工作脱节和失职。

如果我们的高铁人员能严格的落实作业标准化,做到安全风险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即使列车遭雷击出了故障,也不会酿成这样的惨祸。

安全生产的本质是人的安全,人的安全的本质是人们的合法、安全、科学的行为。

要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风险的现实转换,对安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最终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三、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对安全工作应具有时刻规避风险的思想,通过预先识别危险危害环节,进而采取各种管理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抓安全工作就是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其中,“预防为主”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安全风险意识,进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实现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风险管理具有预见性、持续性和责任性等特点。

1、预见性。

良好的安全风险管理,必须要建立好良好的安全事故预见性。

预见性是指对安全工作应具有超前思考、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思想。

预见性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人为地设想出种种“可能”会发生的事故,或是在事故尚在“萌芽”时就作了应对措施。

例如见到很多人在候车室排队购票时,你的安全风险意识会立即反应:这么多人观看演出,一旦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时,如何有序、安全地疏散呢?为了防止这种“可能”的情况,就要有非常规的思维,预想到后面将要发生的事。

这样,你就会根据所见所想,相应地检查候车室的消防、逃生等设施,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见性就是一种超前的预防措施,使危机到来前有一个缓冲的距离和时间,使我们争取到时间做好预防,从而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低。

2、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对安全工作应具有长期的、时刻想安全工作之所想、急安全工作之所急的思想。

安全风险管理的建立是一项由意识转化为行为、行为转化为习惯、由习惯转化为结果的工作,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安全工作不能以短期不出事故而知足,而是要以长期、持续改进各方面状态,减少主客观风险的存在,提高安全工作绩效。

安全工作应从基础和基层抓起,引导职工正确的安全理念,培养职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

要打好这个基础工作,决定了提高安全风险管理必然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有着长期性特点。

3、责任性。

所谓“隐患大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说明责任是对安全工作具有第一的重要性。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各级管理者和作业者缺乏责任心有直接关系。

做好安全工作,要求我们始终强调安全责任意识,时时刻刻绷紧这根生命之弦,克服侥幸心理。

要提高责任性,必须加强监管责任,进行动态监管、动态整改、反复检查。

要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效益固然重要,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因此,必须狠抓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风险管理处理能力要想做到安全无事故,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对安全工作都要以“预防胜于补救”的心态来对待,并且正确掌握处理安全隐患的方法,最终防止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职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要加强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录像、报刊、板报、标语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安全工作的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风险意识。

二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识别教育。

所谓安全风险识别,就是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能准确地预见到这项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风险。

只有学会准确地识别安全风险,有针对性地注意加强防范。

而要想提高全员的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就必须加强全员业务技能教育,因为对业务技能熟悉和掌握了,才能有效识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将潜在风险减至最低。

三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应对教育。

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不能有效预见的,如设备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但如果这些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那么也就能大大地化解其造成的危害。

要想使职工都能有效掌握安全风险的排除能力,就必须加强全员的应急处理技能教育。

除了加强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还必须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培训。

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机制,定期组织演练培训,确保有效可操作。

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真正掌握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及时化解安全风险。

五、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工作错综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树立风险意识,坚持以识别危害、排查风险和消除隐患为基本着眼点,大力实施风险管理,切实提高管理监控效果。

一要勇于正视安全风险。

要勇于正视已经存在的风险,这是实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

任何问题的发生、发展都有内在的规律可循,铁路事故也是如此。

事故发生前总会有一定的苗头,只要大家能够强化风险意识,细心观察、仔细查找,所有风险都可以被发现和掌控,任何隐患都可以被及时排除。

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职工实事求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遮不掩,使所有风险都能够得到正确处理。

二要科学评估安全风险。

强化风险评估,是正确认识风险,有效化解风险的关键。

这就需要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一个岗位能手不仅在于他各项技术业务素质如何熟练,而且还在于他对本职工作随时都在分析、判断、评估安全风险之中,并且迅速能为安全风险找到一套预防的措施。

在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集思广益,充分尊重和吸收他人的意见,做到博采众长,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要有效化解安全风险。

有效化解风险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根本目的,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实现长效安全的重要保证。

这就需要广大干部职工有强烈的素质提升意识,重视加强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做到懂规章、知流程、能协调、会处置。

四是强化安全风险问责机制。

强化干部职工的考核制度,层层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机构系统,确保有效运作,监控有力。

做到职责分明、责任落实到人。

同时,保持长抓不懈的韧劲,不断提高安全工作各项机制的执行力,促进长效安全局面的形成。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看似一则笑话,实则反映了人们的盲目从众心理,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羊群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