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勘查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实习目的 (1)1.2 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1)1.1.1实习任务 (1)1.3 实习安排 (2)1.1.2时间安排 (2)1.1.3内容安排 (2)第二章实习内容 (3)2.1 区域状况 (3)2.1.1 矿区位置 (3)2.1.2 实习区地质概况 (3)2.2 煤炭地质勘探阶段划分 (9)2.2.1 勘查阶段划分的目的、意义 (9)2.2.2 勘查的阶段划分的原因 (10)2.2.3 划分阶段 (10)2.3 煤田勘察主要勘察技术手段 (11)2.3.1 遥感地质调查 (11)2.3.2 地质填图 (11)2.3.3 坑探工程 (11)2.3.4 钻探工程 (12)2.3.5 地球物理勘探 (13)2.5 钻探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 (14)2.5.1 钻探取心与记录 (15)2.5.2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18)2.6 岩芯编录 (21)2.6.1 岩芯分层 (21)2.6.2 换层深度的计算 (22)2.6.3 岩芯地质编录 (24)第三章煤田测井 (27)第四章实习体会与总结 (31)第一章绪论1.1 实习目的本次煤田勘探实习主要是在完成了《煤炭地质勘查》课程后所进行的现场实习。
其目的主要有:(1)掌握煤田勘探主要勘探技术手段;地面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2)掌握钻探的钻进过程和钻探工艺;钻场设计、钻机安装、开钻、下钻具、钻进、提钻、取心、钻具长量、终孔、测井、封孔等;(3)掌握钻探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简易水文观测、泥浆消耗观测、钻孔编录等。
(4)掌握煤田勘探的阶段划分,掌握勘探设计的编制方法。
1.2 实习的任务与要求1.1.1实习任务煤田地质勘查工作,通常要经过立项、资料收集、编制和审查设计、勘查施工和“三边(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工作、地质编录、综合研究、编制和审查地质报告、地质报告印制等步骤。
煤田地质勘查的任务主要包括查明煤层赋存状态并探明煤田储量、查明煤田质量、研究和评价煤田开采技术条件、对与含煤岩系伴生或共生的其他有益矿产进行勘查评价等。
探明煤炭储量一一通过综合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按一定的工程布置系统,用适当的勘查密度进行勘查,在达到规定的勘查程度后按查明的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地质构造形态变化和煤的密度计算煤田储量。
1.3 实习安排1.1.2时间安排1.1.3内容安排煤田地质勘察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彬县实习区情况介绍,了解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制定实习任务要求的安排。
2、对侏罗纪地层进行深入了解,再进行地质剖面测量,分析该剖面成因等地质问题。
3、岩心编录,本次实习最为重要和难度最大的内容,要求到岩心钻井现场实地考察,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岩心编录,要求分组完成,最后各组之间相互讨论,进行资料共享。
4、钻探认识,对现场钻机和各钻具的认识,从钻塔到岩心提取钻具,还有地面设施,比如泥浆池,清水池,以及钻杆存放处,钻头等。
5、实习报告的编写,主要有实习报告和钻孔柱状图。
第二章实习内容2.1 区域状况2.1.1 矿区位置实习区属彬长矿区,位于陕西省中西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咸阳市彬县义门乡管辖。
312国道西(安)~兰(州) 段由井田西南边缘通过,彬县至正宁的省级公路经义门乡、北极乡从井田中部由南向北穿过。
东北方向有彬旬公路连接至西铜高速公路,向东南距西安170km.西北距长武县20km,距甘肃平凉133km。
2.1.2 实习区地质概况1、实习区地层特征该实习区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所覆盖,根据彬长矿区属于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正宁-佳县小区,该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1l)、华池组(K1h)和第四系(Q)地层。
根据《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甘区小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该地区由老至新依次有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H)、华池组(KIh)、上第三系(N)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上更新统马兰组(Q3)、全新统(Q4)。
根据《胡家河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本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洛河组(K1l)、华池组(K1h),上第三系(N)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上更新统马兰组(Q3),全新统(Q4)。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h)3地表未出露,钻孔亦未穿透,根据矿区地层资料及钻孔资料,其岩性为灰~灰绿色中粒砂岩;在古隆起无煤区,其岩性主要为一套深湖相沉积的厚层状深灰色泥岩,具水平纹理,发育贝壳状断口。
本组地层厚度不详。
2、侏罗系井田内无出露,仅在井田外南部的水帘沟、火石咀以及矿区外的百子沟一带出露,厚度一般20~140m,分述如下:(1)下侏罗统富县组(J1f)假整合于三叠系胡家村组地层及古风化壳之上。
岩性主要为一套紫杂色泥岩、花斑状含铝质泥岩,滑面构造发育,具鲕粒,松软易碎。
下部偶可见到三叠系砂质泥岩的角砾,本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 0~44.00m,平均厚度18.68m,部分地段缺失。
(2)中侏罗统延安组(J2y)假整合于三叠系胡家村或侏罗系下统富县组之上。
为含煤地层,井田内无出露。
钻孔揭露厚度为0~127.28m。
在古地貌的低洼区,其沉积厚度较大,一般60.00m左右,反之较小至缺失,一般30.00m左右。
岩性主要由一套灰~深灰色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浅灰色~灰白色细粒砂岩以及煤层组成。
根据其岩性、岩相特征,由下而上可分为二个岩性段:1)下段受古地貌及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厚度变化较大。
最大厚度84.23m,平均厚度31.34m。
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煤层,次为中、细粒砂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变型层理。
底部以灰~灰褐色铝质泥岩为主。
下部含4号煤层。
中间形成次一级旋回,可见砾岩,砾石成份多为石英岩,该旋回含4号及其上分层的未编号煤层。
2)上段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沉积于井田的东部。
其岩性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炭质泥岩、薄煤,与中细粒砂岩互层,在泥岩及粉砂岩中含有植物化石。
底部为一层较厚的灰白色粗粒砂岩与下段为界。
本段含3号煤组。
最大厚度75.19m,平均厚度28.71m。
z)(3)中侏罗统直罗组(J2假整合于下伏延安组或超覆于三叠系胡家村组地层之上。
井田内未出露。
据钻孔资料,该组地层主要为浅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夹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结核,底部多为巨厚层状含砾粗砂岩,钙质及铁质胶结。
本组厚度4.49~59.30m,平均厚度30.69m。
(4)中侏罗统安定组(J2a)井田内未出露,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岩性为紫红色、紫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紫色、紫灰色粗粒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底部为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分选差,砾石磨园度好,泥钙质胶结,本组厚度0~88.20m,平均厚度42.47m。
3白垩系y)①下白垩统宜君组(K1井田内未出露,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该组岩性为浅紫色、紫灰色块状砾岩,砾石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灰岩、变质岩为主,分选性较差,磨圆度好,呈浑园状,砂泥质充填,钙质胶结。
本组厚度10.23~59.50m,平均厚度33.29m。
②下白垩统洛河组(Kl)1少量出露于井田的东南隅旺安沟,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岩性为棕红色,巨厚层状~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及砾岩、泥岩等。
砂岩分选好,钙质~泥钙质胶结,磨园度中等,具板状交错层理及楔型交错层理,泥岩中可见泥裂构造;砾岩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等为主,砾石磨园度好,分选差,本组地层厚度285.90~365.99m,平均厚度330.09m。
③下白垩统环河~华池组(K1hm+h)出露于井田西部泾河两侧及支沟内,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岩性以紫红色、紫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夹中厚层状中粒砂岩。
本组地层中具有大型中粒砂岩透镜体,砂岩中局部夹有砾岩薄层。
泥岩具水平层理及变形层理,可见负荷印模、泥裂、雨痕、波痕构造。
本组厚度11.90~103.10m,平均厚度44.37m。
)4、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主要出露于井田内大河渠、马蹄沟及旺安沟中,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岩性为棕红色~浅褐色粘土、砂质粘土,底部为浅棕红色砂砾岩或灰白色粗砾岩或灰白色半胶结的砂质粘土层;中下部砂质粘土中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本组厚度14.10~95.50m,平均厚度58.75m。
5、第四系井田内广泛出露,更新统(Q1~3)为塬面黄土堆积;全新统(Q4)为现代河流洪积物和坡积物堆积。
)①下更新统(Q1为浅棕红色粘土质黄土堆积,下部夹有多层古土壤并伴随有钙质结核层,上部颜色较深且致密,含钙质结核。
剖面揭露厚度44.99m,一般厚度30~5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②中更新统(Q2为浅棕黄色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夹10多层0.4~1.0m厚的浅棕红色古土壤层,下部古土壤层密集,上部较稀疏。
剖面揭露厚度86.62m,一般厚度60~130m,③上更新统(Q)3为浅黄色粉砂质粘土,疏松,具大孔隙,含蜗牛化石,在塬面堆积,平均厚度13.60m。
)④全新统(Q4主要分布在泾河两岸一级阶地,岩性为亚粘土、砂和砂砾石层,在井田西部边缘的泾河河谷,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8.20m,平均厚度13.22m。
与下伏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胡家河井田位于详查报告所述彬长矿区的中北部董家庄背斜及七里铺~西坡背斜之间的孟村向斜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彬县~黄陵坳褶带,构造运动相对稳定。
根据煤层底板及地震资料可知其煤层表现为一整体东南高、西北低,并伴随着古地貌的隆起及凹陷存在着的背形和向形构造,地层倾角较小,一般小于5°。
井田内仅在泾河沿岸柴村附近见一小型褶曲构造,地表未发现断裂构造,但据地震资料,在大河渠沟的深部有两个断点f1、f2,两断点均为正断层,其断距分别为31.00及18.00m,倾角分别为70°及55°。
三、岩浆岩矿区内没有岩浆岩发育。
四、实习区煤层特征y2)与下段延安组为本井田含煤地层,可划分为2个含煤层段,即上段(J2 y1),上段含3号煤组,下段含4号煤组。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可知,在井田东(J2部含煤层数可达8层,达到可采点的煤层有4层,分别为3号煤层、4号煤层及其两个上分层,达到局部可采以上的煤层有2层,分别为3号、4号煤层;在井田西部仅含4号可采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