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迁移案例长江三峡

迁移案例长江三峡


问题:
三峡与虎跳峡为什么都水能资源丰富? 可是为什么首先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替处,落差大;都在长江 干流上,径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峡地质复杂,在板块交界处;三峡 地质条件稳定,花岗岩坚固。 社会经济原因:虎跳峡处于西南地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电力市场小(距离华中华东远)
典题例证
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
四.航运
重 庆 市
660 川江航道是指从 —— 到 —— 段,全长 — 大 — 千米,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 —— 急 险滩 宜昌 重庆
水流——,——多,通航能力低,运输成 本高,使长江航运受到很大限制
四.航运
重庆
宜昌
航运能力 建成前 建成后
单向年通过能力为1000万吨 级船队由上海直达武汉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解析:第(1)题,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为防洪;受益最大的应为
中下游地区.故B正确。阿斯旺大坝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少,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题干中已叙述,该大坝建
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第(2)题,年泄
2011届高考一轮复习系列
河流的综合治理
——以长江三峡为例
三斗坪
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
宏 伟 的
湖北宜昌境内西陵峡 三斗坪 位置:

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洪水灾害
防洪效益
三 合 发电:供给长江中下游 华东,华中以及广东地区 1、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峡 效 航运: 提高航运能力 2、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工 益 (湘黔、襄渝线等) 其它:灌溉、供水、南水北调、 程 旅游、库区养殖…
洪量可以从年径流量考虑,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上,地处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阿斯旺大坝位于尼罗河 上,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尼罗河只能由上游来补给, 径流量小。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 有利有弊, 1. 有利影响(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中下游 但利大于弊
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为河流的水源涵养区,所以水土流失会导致涵养水 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土壤肥力降低。 (4)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降水、坡度、土质和植被状 况等方面分析。
(5)治理水土流失须从保护和增加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措
施等方面分析。
触类旁通
1.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 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 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 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 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 程对比图”,回答(1)~(2)题。
整体说来,未来的三峡景观将更美。水位 升至175米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将 消失,部分文物古迹被淹,有39处旅游景点 受淹,占三峡转户口区旅游景点的13%。蓄 水后宜昌三斗坪至丰都近400公里的水面将 形成峡谷型水库,一个全新的长江三峡将以更 加迷人的风姿呈现在世人面前。长江三峡段以 及库区两面三刀岸的深涧谷地中也将呈现新的 景区。三峡工程坝区也会成为三峡旅游的热点。
运输成本
原 因
川江航道 多急流险滩

单向年通过能力为 5000万吨级船队由 上海直达重庆
川江航道险 降低1/3 滩淹没水流 趋缓航道加 宽加深
五.其他 :
供水、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南水北调 中线调水
库区 水产 下 养殖 游 发 防 电
水位 提高
蓄 水
三峡 工程
坝区 旅游
放 水
中下游城市 和农村供水
旱地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
例________。 增大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选)( BCD ) A.植物种类增加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B.土壤肥力降低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补救和挽 回部分损 失
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投 放等
负面 农村移民开发可能加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和 有效控制 作用 剧水土流失和库区人 高效生态农业,缓解生态压力; 和减轻影 较大 地矛盾 改造中低产坡耕地,开发梯田; 响 的影 增加外迁移民;政策和资金支 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 响 保持工作 增大库区泥沙淤积 负面 作用 较小 的影 响 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 方式
(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C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
A.自然原因:
4、河道宣泄不畅
(洪水来量 滞洪、泄洪能力)
B.人为原因
过渡砍伐 陡坡开荒 地表覆盖 减少 水土流失 加剧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湖泊萎缩 调蓄洪峰功能消弱
湖泊萎缩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住了长江大堤, 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区位优势、 巨大库容
A.解决荆江河段的洪水威胁, 避免荆江河段干 堤溃决所带来毁灭性灾害。
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水量,改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减轻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库区)
①淹没耕地文物
②造成新的水土流 失、环境污染 ③诱发地震、滑坡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 沉积加重,影响自然
景观 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
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⑥蚊虫滋生 ⑦咸潮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1.(2009· 广东地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 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 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材料一 见图1
材料二
见图2
材料三
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 水资源 水力资源 ________等。 矿产资源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
九曲回肠——荆江
B.减轻洞庭湖淤积,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三. 发电
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 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华中、华东 1、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2、减轻铁路压力。(大秦、京广线等) 3、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人 为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江湖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的能力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


从防洪来说,是控制长江下游洪水的关 键性工程,防洪是该工程的首要目标。从发 电来看,其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主要供应华中和华东地区,可减轻铁路运输 压力和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并可大幅度减少 火电比重,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从航运来 看,“黄金水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特别 是宜昌至重庆之间的川江航道,将水流趋缓, 航道加深加宽,实现“低成本,大通量”的 目标。另外,三峡工程在中下游城市供水、 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以及本区水产养殖方 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水库诱发地震,影响 工程设计中大坝增强了抗御地 大坝安全 震能力
防止危害 发生或降 低危害限 水库淹没对陆生生物 移植、人工培育和建立植物园、 度 的影响 保护区等
三、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 峡出平湖
讨论: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秀丽的景色 真的风光不在吗?说说你的看法。
1. 不可逆转的影响 ①淹没耕地和文 物——搬迁、防护
②水生动物—— 建自然保护区
2. 影响较大的
水土流失、泥沙——有效控制
3. 负面影响较小的 地震、陆生动植物——有效防治
类型
对策
不可 淹没耕地 逆转 的影 淹没文物古迹 响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环 境
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 大农业
对文物古迹搬迁防护
险滩淹没 水流趋缓 航道加深加宽 降低运输成本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发展西南地区经济
运输能力提高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洪水来量: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干流 汛期长,水量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干 支流洪水叠加形成特大洪水。 滞洪能力: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宣泄能力不足
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 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
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2)结合图2分析可知,水土流失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结 合图3分析可知,在5°~25°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
长江水系图
沱沱河
上海
金 沙 江
岷 江 重庆
宜宾 宜昌 洞庭湖 湘 江 武汉 湖口 鄱阳湖
二滩
虎跳峡
一、三峡简介
三斗坪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2千米的河段
三 峡 构造:背斜(花岗岩)
形成:地壳上升,流水下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