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优秀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优秀课件


发现问题
(三)精神文化组: 1.工业革命后,为什么人们变得越来越守时,精 准时间意识逐渐提升? 2.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概述当时兴 起的几大思潮,并分析其兴起原因。 3.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文化艺术趋于世俗化, 休闲活动逐渐普及,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进化论的提出和传统宗教的影响等因素分析其 内在联系。
说明: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机器生产的兴起, 从便于生产和安全角度出发,服饰的变化由装 饰繁多、矫揉造作变得越来越简洁、节制、紧 身和实用,现代服饰逐渐兴起。
2.人口流动及城市化的兴起:1760年,英国 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 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 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 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 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 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第四阶段 撰写报告 课堂展示交流
撰写报告
报告体例: 包含研究主题、小组分工、研究计划、研究
过程、研究具体内容、研究结论。研究报告的 撰写一定要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写作原 则。
成果展示
(一)社会生活组 1.服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人们进 入工厂,为了方便,服装开始趋向于简洁、实 用。洛可可风格逐渐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古 典主义。新古典样式造型极为简练、朴素,强 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与装饰繁多、 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对比。男士的 上衣腰身放宽,下摆剪短,向实用性发展。这 也是燕尾服的始祖。
研究方法
(一)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 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 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 的历史环境下进行。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 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 别(不取孤证),如二重证法,即考古与文献相 结合。
《选择性必修2》活动课
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
——以工业革命推动近代英国社会转型为例
一、确定主题 划分研究小组 二、明确任务 多方搜集史料 三、定向研究 追问背后历史 四、撰写报告 课堂展示交流
第一阶段 确定主题 划分研究小组
活动主题
探究工业革命对近代英国社会转 型的促进作用
选题缘由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作为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在生产方式上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在经济体制上自由资本主义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方式变革的巨大推动 下,经济领域的飞跃波及到其他领域,从衣食住行、教育、家庭等社会生活 领域,到人们思维观念、新思想萌生和文化的世俗化等精神文化领域,再到 社会结构、政治生态等政治生活领域,整个英国社会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8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化,较为集中的反应了本课活动 主题——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 学生对工业革命这段历史较为熟悉,从史料搜集、问题研究和报告撰写角度 来看,相对容易。
报告撰写组:选择组内写作能力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 研究报告撰写组。
第二阶段 明确任务 多方搜集史料
史料价值辨析
(一)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 述史料。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是最主要 的史料载体,但易受个人、政治、时代因素制 约。 2.实物史料: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比 文献资料可信,但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可与其相互参证。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在史诗、神话、传说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 构的情节;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 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史料搜集途径
1.利用工具书:各类字典、辞典、百科全 书;目录、索引、年鉴;丛书、类书。 2.分类搜集:以史料类别分类搜集;以专题 类别分类搜集。 3.追踪搜寻:目录、索引、研究论著中的 引注资料;人与人、事与:专业网站、电子图书。
第三阶段 定向研究 追问背后历史
研究方法
(二)历史评价方法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方 法;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的、发展的评价方 法; 3.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原则。
发现问题
(一)社会生活组: 1.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试从工业革命运用机器生产的角度,分析 这一现象? 2.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一种怎 样的趋势?从城市化兴起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19世纪以来,近代英国的传统教育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分析英国现 代教育逐渐兴起的缘由。 4.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传统家庭模式逐渐瓦解, 结合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析其变化的因素。
发现问题
(二)政治生活组: 1.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女性地位逐渐提升,女 权运动兴起。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这 一现象。 2.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先后发生了“卢德运动”、 “斯温运动”和“宪章运动”。分析这一时期 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这对英国的政治生活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试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阶层力量对比的角 度,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1846年《谷物法》 废除的原因。
小组划分
根据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反映,在教师 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把学生分为:社 会生活组、政治组内分工、精神文化组。
组内分工: 组长一名:选择学习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
任组长,统领本组人员的分工、史料搜集和问题研究及 研究报告的撰写。
副组长若干:根据本组的研究方向,选若干同学任副 组长,分别负责不同方向史料的搜集和研究。
史料价值辨析
(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发 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所研 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 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 情况。 3.史料价值: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 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但衡量一手和 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