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证弊端及国际结算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信用证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为广泛和
最为重要的一种结算方式,但信用证结算也存在一些弊端。
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激烈,竞争手段的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多元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用证结算方式利弊多元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中,国际货款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这三种。
由于信用证对进出口双方及银行都具有有利作用,这种支付方式已成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支付
方式,但这一结算方式也有其弊端。
1信用证的特点
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其主要特点是:
1.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在任何情况下,银行一旦开出信用证,就表明他以自己的信用作了付款保证,并因此处于第一性付款人的地位。
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一致,开证行就必须承担首先付款的责任。
1.2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不依附于贸易合同而存在
信用证的开立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一经开出并被受益人接受,便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以外的独立契约,不受贸易合同的约束。
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对贸易合同没有审查和监督执行的义务。
1.3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它处理的对象是单据
第6条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
2信用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弊端
尽管信用证结算的优点十分突出,但信用证结算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结算方式,其缺点也很明显:
2.1贸易风险依然存在
信用证结算中存在的贸易风险主要包括进口商的提货风险和出
口商的收款风险两方面。
采用信用证结算,对于进口商而言,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提货风险较大。
由于信用证结算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买卖业务,只要单据相符,开证行就要对外付款,进口商也要付款赎单。
进口商得到合格单据后并不一定能得到单据记载的货物,因为出口商可能提供无货单据或与实际货物不一致的单据,如果是这样,进口商就受到了欺诈。
对于出口商而言,采用信用证结算,其收款风险依然存在。
一是开证行可能无理拒付或无力支付,二是出口商履行合同后,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使得单据不符导致开证行拒付。
2.2进口商资金占用时间长,资金负担较重
为降低开证风险,开证行通常要向进口商收取信用证金额一定比例的押金,由于信用证结算周期较长,那么该项资金将被银行较长时间地占用,从而增加进口商的资金负担。
至于免收押金的客户则要占用银行提供的信用额度,减少贷款、担保金额。
2.3结算手续复杂、速度慢、费用高,增加了贸易结算成本
首先,信用证结算环节多,手续复杂,除了必需的发货、交单、收款、付款外,还增加了申请开证、通知、议付、审单等环节,并且单据量较大,这样就使得货款收付所需时间较长,结算速度较慢,不利于贸易双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每做一项服务均可取得各种收益,如开证费、通知费、议付费、保兑费、修改费等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大多由进口商承担,这样便加大了结算成本。
3国际贸易新趋势下的国际结算
3.1传统的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呈下降趋势
传统的信用证方式在国际结算中的运用已呈下降趋势。
信用证是银行介入国际贸易的产物,它解决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因此被视为可靠的国际结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中,曾经占据国际结算主导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
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国际结算方式发生了剧变,信用证的使用率迅速下降。
3.2新的趋势下应该发展的国际结算方式
3.2.1福费廷
福费廷是指包买商无追索地以即期付款方式买进债权人所持有的,将来某一确定时期的债权,也称为包买票据或买断。
福费廷属于无追索权的融资,出口商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在其向包买商提交符合约定条件的单据及相关凭证,获得票款后即消灭,
保证了出口商的利益。
出口商在完成了福费廷业务后即无需承担资产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工作及费用,节约了财务管理费用。
与国际保理业务相比,福费廷所提供的融资期限更长,同时融资金额最高可达发票金额的100%。
3.2.2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业务是指开证行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
开证申请人违约时,受益人可以从开证行获得补偿。
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把备用信用证用于买卖合同项下货款的支付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开证行对受益人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即由开证行付款。
因此,备用信用证对谓受益人来说是备用于开证申请人发生毁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
如果开证申请人按期履行合同的义务,受益人就无需要求开证行在备用信用证项下支付货款或赔款。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或三资企业向我国银行申请贷款时提出以某外资银行的备用信用证作为贷款担保的做法越来越多;同时,我国银行对外国受益人开出备用信用证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其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都在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戴美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利弊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0).
[2] 余文华.进出口贸易中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j].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01).
[3] 张宏东.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