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书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1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1.1编制说明因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不全,此设计仅为初稿,资料齐全后在做修改,此隧道邻近既有线施工,距既有线线间距只有10米,因此施工中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1.2xx成隧道工程概况xx成隧道起讫里程为ZDK552+277.85~ZDK555+892,总长3614.15m,位于既有大成隧道左侧。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厚层至巨厚层状砂岩的节理不发育,泥岩夹砂岩的节理较发育,节理呈密闭状。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水文地质特征:地表ZDK554+954支沟和隧道出口段右侧溪沟中常年有水,水量随季节变化,暴雨后较大。

其他沟、槽有季节性流水。

地下孔隙潜水附存于隧道顶沟槽覆盖土层中,水位埋深约1~3m,随季节变化,由地表水补给。

地下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并具有承压性。

进口端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好,围较大,涌水量较大;出口端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差,涌水量较小。

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隧道ZDK555+550~+640,经过粉质粘性松软地层、埋深较浅覆盖层薄,拱顶以上仅1~4m,故该段采用暗洞明做施工。

2施工组织概述2.1xx成隧道施工方案概述新大成隧道施工方案概述见表一:新大成隧道施工方案表表一2.2工期安排根据上述工期要求,本着“平行作业,全面展开;科学组织,均衡生产;确保工期,力争提前”的原则,开展3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实际安排的工期如下:开工日期:2005年8月31日;竣工日期:2007年4月31日;总工期:20个月。

详见“新大成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2.3施工劳动力、机械设备的配备及材料计划(1)劳动力使用计划为了保证隧道按期优质地完成,保证施工技术力量到位,技术工种配套、齐全、数量充分,并略有富裕。

新大成隧道两个隧道施工队每队拟上场148人,包括掘进、衬砌、综合三个工班。

掘进工班负责隧道开挖、支护、装碴、运输;衬砌工班负责衬砌,包括模板台车作业、洞防、排水工程、施工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灌注;综合工班负责风、水、电及设备维修、保养、钢构件加工、场外材料的转运等工作。

各工班劳动力具体安排见附表二、表三、表四:单口掘进劳动力组织及分工表表二单口衬砌劳动力组织及分工表表三单口综合工班劳动力组织及分工表表四(2)主要机械设备配备按照“上场时间提前,保证设备机械设备完好率,有足够的维修调试周期”的原则,根据施工需要,有计划、分批组织进场。

隧道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情况见表五:(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拟用于隧道施工的主要材料钢筋、水泥应选择国家免检,且供应量大,供应及时厂家供应原材料,材料砂、石料材料应选用运距短、质量有保证、价格实惠地材。

施工中严格按有关进料程序办理,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使用。

(4)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布置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详见“新大成隧道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队伍驻地布置在离洞口近,地势平缓,上下班方便处。

临时设施布设应符合施工要求。

隧道每个单口掘进机械设备配置表表五2.4新大成隧道作业循环时间计算根据新大成隧道地质情况(Ⅲ级围岩长度为355m,Ⅳ级围岩长度为2269m,Ⅴ级围岩长度为990.15m),结合我单位实际隧道施工技术水平,隧道作业循环时间的计算如下:隧道作业循环时间的计算考虑超前地质预报、清除危石、测量放线、台车就位、装药连线起爆、通风、初期支护、出碴作业环节,并考虑一定的机动时间和长期有效率。

现对各围岩级别作业循环时间进行计算,详见以下各表:Ⅲ级围岩全断面法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3m)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2m)Ⅴ级围岩台阶法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1m)新大成隧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5风、水、电供应(1)隧道施工供水系统施工供水通过修建高位水池解决,水池标高高于洞口拱顶标高60m,当水压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在管路上增设加压泵提升水压。

施工水源采用就近的河流水、峡谷修建拦水坝蓄水或打井取水,用高压泵抽取。

供水管敷设于高压风管同侧,铺设φ120无缝钢管引入隧道用水点。

生活用水以打井取水。

(2)隧道施工供电系统隧道各施工作业面用电接引全线贯通电源,在隧道施工洞口设一配电房,安装1台500KVA变压器,供隧道施工用电。

另外再配置一套完整的自发电源以备用。

照明用电采用单独的照明系统,由洞外变电站引电源进洞,用分支电缆、接线盒接入灯具及投光灯,以满足道路和施工照明需要。

隧道明挖段、进口施工用电规划情况详见下表:隧道施工用电规划表(3)高压供风系统规划在隧道进口配置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明挖处设4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分别设空压机房,为隧道开挖、支护等施工提供高压风。

高压风管在进洞前采用φ150mm无缝钢管,在洞分风处设闸阀分风后采用φ120mm无缝钢管,洞高压风管统一悬吊于断面墙脚侧壁处,便于管理及维修,在空压机站设总闸阀,各分风点处设分闸阀。

施工中加强管理防止漏风。

洞风管长度大于1000m时,在管路最低处设油水分离器,定时放出管中的积油和水。

(4)施工通风方案①隧道明挖段施工通风为自然通风,明挖结束后采用压入式通风。

②进口采用压入式通风。

通风机选型配置根据供风量计算,压入式风机可选用2台DT-125型轴流式风机,配电机功率110KW/台。

考虑到管路独头通风距离长,风压损失大,为减少沿程风压损失,选用直径1.4m高强低阻拉链式软风管。

③施工通风规划A、本隧道Ⅳ、Ⅴ级围岩掘进采用台阶法开挖,计划上场20台YT-28高压风枪进行作业。

单台耗风量为3.0 m3/min,机械损风量增大系1.30,工作系数取0.8,需风量为:Q1=20*3*1.3*0.8=62.4m3/min。

B、TK-961湿喷机2台。

耗风量9.0 m3/min,机械损风量增大系1.30,需风量Q2=9*4*1.3=23.4 m3/min。

C、管路耗风量:实际管路长1700m,配件折合成管路长度为170m,理论长度为1870m,耗风量Q3=L*a=1870*0.01=18.7m3/min。

则Ⅲ级围岩总需风量:Q=Q1+Q2+Q3=62.4+23.4+18.7=104.5m3/min。

在新大成隧道出口段设空压机4台,进口段设3台,每台供风量为20m3/min。

2.6砼拌和站拌和站(包括砂石料场)均采用砼进行硬化处理,硬化前对基底进行清理、压实,然后施工10cm厚的碎石垫层,最后施工C15砼面层。

拟在隧道明洞段、进口各设置1座50m3/h的拌和站,每个拌和站设三个料仓。

分别为隧道施工生产砼。

2.7砼构件预制场本隧道需预制的砼构件如隧道水沟、电缆槽盖板数量较大,故在隧道出口处设一砼构件预制场,集中预制本标段所需要的砼构件。

2.8火工品库房在隧道各洞口附近设火工品库房共2处,火工品库房远离施工区域,并按当地公安机关要求办理有关手续。

2.9污水和垃圾处理在各作业面洞外设污水处理池,洞施工排水通过设在洞外的沉淀池净化后按指定地点排放。

各施工现场按环保部门的要求,设置符合要求的化粪池、沉淀池、厕所、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卫生场所及粪便、污水净化设施,对施工区所有驻地的粪便、污水、垃圾、泥浆、工程废料等随时运走或收集处理,并符合环保的要求,自主承担一切费用。

在工程完工后,自动拆除相关设施,恢复现场原有面貌,并作适当的绿化处理或还田。

3既有隧道加固防护施工方案隧道进口段距既有大成隧道约10m,修建洞门时需要拆除部分既有大成隧道端墙,施工需注意加强对既有线的防护、监测,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

3.1加固措施在需加固的地段1榀/0.50m架设钢拱架进行支护。

衬砌背后钻孔压注水泥浆,孔径50mm,间距3m,梅花型布置,孔深为打穿二次衬砌,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

拱腰至边墙部位采用中空系统锚杆加固,锚杆长3m,间距1.5m,梅花型布置。

3.2加固方案既有隧道加固在断电条件下利用天窗时间作业,施工中对既有隧道设备进行保护。

施工时与运营部门搞好协调,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确保既有线设备和行车安全。

衬砌背后钻孔压注水泥浆作业和拱腰至边墙中空锚杆加固施工采用施工简易移动台架、YT-28风动凿岩机进行施钻,专用压力注浆泵进行注浆。

施工用风采用10m3的燃空压机供风,设增压泵补充水压供洞风钻及其它用水设备使用。

3.3加固方法既有隧道加固施工前必须向铁路部门上报施工方案,经书面同意后,对既有隧道进行检查核对,作好天窗作业时间该加固段围的一切准备工作。

(1)加工简易移动台架边墙施工作业采用刚度大、装拆方便、轻巧等优点的施工台架,施工台架满足钻孔压浆要求。

(2)既有线隧道衬砌背后钻孔压浆施工钻孔为梅花型布置,间距3m。

钻眼前,放出眼孔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注浆过程中密切注意衬砌情况,一旦出现变形,立即停止注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既有线隧道中空锚杆加固拱腰至边墙部位采用系统锚杆加固,锚杆为中空式,长3m,间距1.5m,梅花型布置。

(4)既有线隧道加固施工中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和安排,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机制,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在天窗点结束前,停止加固施工并撤除危害行车安全的所有机具。

施工中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人员,加强对安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及铁道部有关安全施工规,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对既有隧道洞设备采取保护,安排专职安全人员跟班作业。

确保既有隧道洞设备安全。

4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4.1 超前地质预报与补充地质调查本标段隧道存在断层破碎带、浅埋、突水、煤窑采空区、煤层瓦斯等,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施工期间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为了制定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案,实行动态施工,确保施工安全,确定采用超前水平钻孔和TSP-203、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等物探方法进行综合预测预报。

现场成立施工地质预测及预报小分队,由从事多年隧道施工和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聘请富有实践经验和地质资料判释能力的专家作指导。

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工作和流程如下图。

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流程图超前地质预报是制定施工方案和工程措施的主要依据,也是隧道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

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地段上述各种预报手段并用,一般地段以掌子面地质素描和水平超前钻孔为主(1)补充地质调查是在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核实:不同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情况。

(2)掌子面地质调查及地质素描调查岩层性质、岩层产状、岩体结构、岩体节理等实际状况及地质构造的变化特征,初步预测掌子面前方的断层,不同岩层的接触面出现位置及前方围岩的稳定性等。

(3)TSP-203地质预报系统TSP-203是利用地震波进行长距离探测的一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