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动画对国产动画的冲击

外国动画对国产动画的冲击

外国动画对国产动画的冲击
近几年来,我国有了这么一个现象:我国的青少年基本都舍弃了国产动画,反而开始关注起了外国动画,这其中尤以对日本动画和美国动画的关注度最高,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试着打开百度,搜索“动画”二字,最前面的八个动画《海贼王》《小猪佩奇》《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超级飞侠》《妖精的尾巴》《灵域》中,倒有半数是来自日本,剩下的三部国产动画中,还有两部带着“学龄前”的标识。

此外,中国的舆论也是非常的具有攻击性。

就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广泛受中国儿童喜欢的动画,都被批驳其中具有暴力倾向、有宣传男尊女卑的腐朽封建思想。

此外,腾讯动漫平台上播放过的《尸兄》,也被因其中有些“恐怖”与“血腥”、“暴力”的成分而被广电总局禁播过一段时间。

这样一来,除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动画之外,中国动画就基本变成了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的天下,但是,看动画的人却远远不只是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其余的人,就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外国动画上。

外国动画有一类特点,就是都有着比较好的画面感,视频比较精细。

国产动画里如果有两个物体,很难判断两者孰远孰近,而外国动画都有着较好的纵深感,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的远近。

外国动画里面的所有物体,甚至连每一片飘落的树叶都有相应的光影与渲染,而国产动画里却没有过这种精细度。

主要原因有二:一、中国传统文化作祟。

中国上了年龄的人都认为动画是小孩才看的,当然不会允许动画中出现不适合心智不全的儿童看的情节。

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有太
多人才投入这一行业。

二、我国对于其的支持远远不够,我国国民整体购买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催发其衍生产品购买的活力。

而外国的很多动画制作的后期,都是由衍生产品商所投资的,因为衍生产品商在有了购买者的支持后,就会拥有极大的资金。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证其动画的发展。

虽然外国的动画的确有较好的质量,但是我国现在也有了积极的应对。

最近网上有一部动画,名称叫做《狐妖小红娘》,画风、质量比起那些所谓的《熊出没》之流,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比如像是2015年开播的动画《纳米核心》,虽然是与其他动画不太一样的3D风格,但却仍然有着较高的水准。

配音、画面、剧情无一不具有很高的水平。

再比如另一个卡通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角色的画风和喜羊羊类似,但是内容却全然不在一个水平上。

后者重在搞笑,就像网友说的“灰太狼不会杀羊”一样,置常理于不顾。

而前者则是用动画的形式,将每个国家具象化到各国的象征性动物上,如英国就是约翰牛,美国就是白头鹰,剧情里也不断套用历史的梗,让众多小学生直呼“看不懂”,但是很多成年人却表示“想起了新中国建立的一路上走过的风风雨雨”。

我国的动画行业据分析,主要欠缺的是三五十年的行业积淀与完整的产业链。

但是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行业积淀只是资金的进一步积累,而我国行业并不缺少这种数量级的资金,那么我国的动画行业又是为何发展不起来呢?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

行业的思想限制了动画向高龄化发展,而人们因为动画的低龄性而开始对国产动画舆论攻
击,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再有就是外国动画的输入了。

就像工业大国倾销商品一样,外国向我国的动画输入,必然会对我国的相关文化产业产生相关的压制与影响,从而使我国的动画的市场份额降低。

这么一来,就会对我国的动画产业产生负反馈。

此外,外国动画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这一代青年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但是,应对现在的外国动画输入的情况,我国的应对倒有点不得当。

中国有关部门没有清除掉法律上的地雷,反而采取了强硬的禁止输入手段。

这样又激起了对动画需求的人一个个翻墙去看外国动画,更降低了我国动画的观看率,从而使我国产业失去活力。

当然,我国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有丰富内涵和较高立意的动画,这,将是我国的,动画行业振兴并最终夺回市场份额的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