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学指引

外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学指引

外一科专科疾病护理指引
一、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护理
1、按泌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按医嘱输液,应用抗生素和利尿剂。

3、了解病人排石、排尿情况,告知病人术后1-2天可出现血尿,宜多饮水。

4、注意患者尿的颜色及有无并发症状(常见并发症为血尿、肾绞痛、发热)。

(1)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血尿,持续1~3d,多不治可自愈,无需特殊处理。

个别血尿较重者,则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同时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暂缓叩击肾部。

(2)肾绞痛少数患者排石过程中发生疼痛,由碎石屑排出梗阻所致,一般不严重,给予口服止痛药和解痉药可缓解;如发生剧烈疼痛,应按医嘱肌注度冷丁lOOmg和阿托品0.5mg可缓解。

(3)发热偶有发热者是结石碎粒淤积输尿管产生梗阻所致的尿路感染,可酌情给予物理降温,按医嘱补液、静脉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应及时复碎解除梗阻。

5、嘱患者1O~15d后回医院复查B超,了解结石排出情况。

二、PCNL 术后护理指引
(转下页)
(接上页)
三、TURP术后护理指引
(接下页)
(接上页)
四、嗜咯细胞瘤术后护理指引
(接下页)
(接上页)
五、大面积烧伤抢救指引(一)、初期(入院时):
(接下页)
(接上页)
(二)、休克期(入院后)
(接下页)
(接上页)
六、大面积烧伤病人观察指引
七、大面积烧伤的输液指引
八、大面积烧伤并发症观察护理指引
(接下页)
(接上页)
九、呼吸道烧伤病人观察指引
十、小儿胃管护理指引
(一)、适应证
(1)某些腹腔手术前后,包括较严重的阑尾炎术后,术前留置胃管,有利于防麻醉后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

同时减轻腹胀,便于手术操作,并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2)小儿肠梗阻:较轻微的机械性肠梗阻,经过禁食及补液治疗,多能自行缓解。

严重肠梗阻的患儿,必须使用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3)某些特殊检查(例如行诊断性空气灌肠):由于小儿多不能配合服用造影剂,在进行X线检查时,多经由胃管途径注入造影剂而显影。

(二)、使用胃管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1胃管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的发育不同,选择适度的胃管:
(1)型号:<2岁选6号;2-6岁选8号;7-10岁选10号;>10岁选12号。

(2)插入长度:前额发髻到剑突下2横指。

2、插胃管前清洁鼻腔,患儿采取左侧卧位,由一名护士将患儿把好防止其来回转动。

插胃管时,充分润滑导管,操作要轻柔、快速、准确,防止呛咳。

3、固定好后要标识长度,贴“胃管”标志。

4、保持胃管通畅,每班每4小时用盐水冲管一次,观察胃液的量,颜色及胃液性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5、有效胃肠减压标志:患儿腹部平软,剑突下无隆起(不胀),患儿无呕吐,有胃液引出。

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其清洁及湿润,预防口腔溃疡及呼吸道感染。

7、在拔除胃管前,一定将胃管的一端用止血钳夹住,预防胃液反流误吸至气管内。

对于胃肠减压的患儿,要注意补充水、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十一、小儿全麻术后护理指引
1、体位: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直至完全清醒后改自主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6h, 禁饮食,床边备吸痰用物。

3、监测生命体征:Q30mi n×6次,特别注意呼吸情况,观察有无舌后坠、口腔
有无分泌物等。

4、安全护理:上好床栏,固定标识好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防坠床、脱管。

5、输液情况:补液按一定速度进行,一般总量的1/2在术后的8小时内输完,
余量在以后的16小时滴完。

加强巡视,特别注意滴速是否合适、针口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等。

6、伤口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结,如有渗血、渗液,要及时通知医师换药。

7、排尿情况:鼓励患儿早期排尿,如术后6小时仍无尿液排出要及时报告医生。

8、饮食:非胃肠道手术清醒后先饮水,如无腹胀、呕吐等不适可进食普食。


肠道手术者要在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才可进食。

9、活动:患儿清醒后可在床上/室内适当活动,严禁剧烈运动。

十二、小儿阑尾切除术后护理指引
1、胃管护理(达到有效胃肠减压):观察患儿腹部是否平软,剑突下有无
隆起(是否胀),患儿有无呕吐,有无胃液引出。

2、腹部情况:观察腹部是否平软、有无腹胀、有无肛门排气及肠鸣音。

3、输液情况:计算总液体量,调好滴速,使输液24小时匀速维持。

4、生命体征:T、P、R、BP在正常范围内
5、预防意外:上好床栏预防坠床,固定好引流管,交待患儿家属预防患儿拔
管,如果患儿烦躁要告知家属适当约束四肢,上约束带者要家属签知情同意书,并要做好约束带的护理。

6、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7、饮食情况:
手术禁食,肛门排气后进流质2-3天,4天后进食软食2-3天,一周后可进普食,遵循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

十三、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护理指引
1、患儿术后一般不穿裤子,在拆线前均应卧床、适当约束,故要保持床单清洁,术后使用桥架保护,在桥架上面放置一条长消毒巾,保持伤口清洁,注意观察约束肢体情况。

2、患儿术后一般需耻骨上膀胱造瘘,置造瘘管引流尿液,故按照放置膀胱造瘘管的护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膀胱区不胀、有淡黄色尿液引出)。

3、在手术后数天内必须密切观察龟头血运。

如血运不好应考虑外层纱布是否包裹太紧或者其它手术中的原因。

4、术后3天拆除外层纱布,保留尼龙纱。

观察伤口是否干燥,有无感染趋势。

可用0.5%灭滴灵注射液或氯霉素注射液冲洗支架管,预防感染。

5、每日从阴茎根部向头侧轻轻挤压尿道分泌物、预防感染。

6、术后7~10天拆除尼龙纱及阴茎皮肤缝线,此阶段有部分患儿由于术后渗血而结成血痂,阻塞尿道拆线困难,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血痂表面,使血痂软化,易脱落。

7、术后2周拔除膀胱造瘘管后,部分患儿第一次从尿道口排尿时,新的尿道由于尿液刺激可引起排尿疼痛,有的患儿可出现大汗淋漓,剧痛难忍。

此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做好心理护理。

因住院时间长,要多与患儿玩游戏节目,以减少患儿厌倦心。

8、术后若有便秘,则常规使用轻泻剂,应避免大便时用力过大,使切口裂开,导致出血。

9、术后饮食应保证有一定的热量,注意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促使伤口愈合。

十四、引流管护理指引
(一)输尿管支架管护理指引
1.指导:带管期间不做剧烈运动,避免上举、下蹲等动作,以免双J管移位由于双J管早期可能引起腰痛,瞩患者卧床休息
采取健侧卧位或半卧位,利于尿液引流
指导患者多饮水,减轻膀胱刺激症
嘱患者不宜憋尿,排尿时不应过于用力,可予解痉药治疗
2.拔管:拔除尿管时需小心勿带出双J管
拔除尿管后观察有无漏尿现象,可摄X线证实
双J管于手术后1-3个月在膀胱镜下拔除
(二)、膀胱造瘘管的护理指引
1.固定:妥善固定膀胱造瘘管,防止牵拉脱管
引流袋放置低于尿路引流部位
2.观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排出量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
3.指导: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

4.防感染: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干燥
每周更换尿袋两次
冲洗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长期留置造瘘管者术后3周首次更换造瘘管,以后每月一次
5.膀胱冲洗:永久留置造瘘管者有感染时每天冲洗2次
有脓性尿液时应增加冲洗次数
6.拔管:一般10天左右可拔除造瘘管
拔管前进行夹管试验,排尿通畅2-3天后可拔管
长期留置造瘘管者应定期夹管,训练膀胱功能
(三)、尿管的护理指引
1.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袋底于尿路引流部位
2.观察:插入深度防牵拉脱管,女病人7-10cm,男病人22-26cm
观察并记录尿的性状、颜色及量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等
3.排尿:急性尿潴留的患者首次引流尿液不超过1000ml
4.指导: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
指导病人不要做剧烈运动,防止膀胱出血
5.防感染:每天清洗尿道口2次,
每周更换尿袋2次,每月更换尿管1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膀胱冲洗:有明显血尿、尿液沉淀物多、膀胱感染时遵医嘱予病人膀胱冲洗。

7.拔管:拔除尿管时需适时夹管锻炼膀胱功能。

.\
(四)、肾造瘘管的护理指引
1.固定:妥善固定造瘘管,防止牵拉或滑脱
保持造瘘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
翻身时避免牵拉脱管,起床时早瘘管位置低于造口处
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与排出量
尿液情况,有血块时应立即清除
造瘘管周围敷料情况,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患者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每天更换敷料,可用氧化锌保护皮肤
3.拔管:一般造瘘管留置时间2周左右
拔管前先做夹管实验,能自行排尿者可拔管
夹管时发现排尿困难、患侧腰痛、发热或切口处渗尿时应延迟拔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