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专题小结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罗村中心小学刘国勇本课题自2004年九月制定研究方案,从前期的准备阶段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已经有一学期了,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现在就这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简短小结:一、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最好标尺。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人们从不同视角在思考着、实践着、探索着。
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
由于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影响,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风。
学生每作一次作文便经受一遍痛苦的折磨。
教师忽略了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取向。
忽视了作文为“人”的一面。
他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去无辜编那些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东西。
没有学生的内心的亲历,怎么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叶圣陶在《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一文中说:我们可以决定地说,是先有了思想情感才有题目,胸中不先有意愿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时机么?没有的。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作,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抛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去闭门造车无疑是空中楼阁。
只有当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流淌出生活气息浓郁而又充满情感的佳作来。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作文观。
这学期我认真学期了《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语文在新时期的功能及作文教学方面意见并积极内化到实践中。
同时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的有关论著,学习了《朱永新教育文集》感悟其教育梦想,更好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平时积极上教育论坛搜集关于作文方面的信息,了解了诸如:音乐作文,让学生沉醉于音乐中,而使情感自然流露;电脑作文,以改变传统的书写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摄影作文,将摄影原理、摄影内容、摄影过程与作文过程互动起来等等多方面汲取营养,不断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同时进一步促进自己对课题含义的理解,便于更准确的开展课题研究。
二、勇于探索,用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坚持对课题的研究。
1、按照市总课题组的要求积极做好本校学生作文现状的问卷调查工作。
并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同时积极开展教研组内的讨论与研究,商量对策,改进今后的作文教学。
2、积极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
积极与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艺术相融合。
挖掘其间蕴含的作文因子,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活动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的表现力,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深刻而持久。
如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到茶园去观察、实践,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看着一个个嫩芽,学生兴奋极了,不等令下,同学们纷纷动起手来,小心翼翼的,谨慎的采下一个个小芽儿,慎重地放进盒中。
看着制茶工将自己采摘的茶叶放入锅内,学生那心可急了,好了争着泡上一杯,美美地闻一闻,喝上一大口,可高兴了。
回来写一写,感觉如水银泻地。
此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活动,到地里去挖山芋,到大棚去摘草莓,让学生感受泥土的芬芳;到蚕房去喂蚕,体会养蚕人的艰辛。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实践证明,学生对活动充满情趣、积极性高。
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3、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著名作家高尔基嘱咐人们:“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我号召在班级开辟图书角;每天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每天晨会欣赏一篇作文,一周进行一次读书明星评比。
同时加大对学生阅读的宏观指导,学习了《三顾茅庐》带领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带领学生去读《格林安徒生童话》。
并做好读书卡,积极撰写读后感。
通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了作文的能力。
4、积极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挑刺”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不同学生原有作文水平出发实行分级评价法。
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作文的舞台,每周出一张手抄报,两周换一期板报展出学生的文章。
老师主动做好学生优秀作文的推荐评点工作 ,让学生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自己的“豆腐块”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带动集体的热情。
学校准备开辟“新芽电视演播台”,每周定期定时由一个班级主持向全校直播学生优秀作文,并让每班选派几名有写作特长的学生任通讯报道员、小记者 , 经常撰写反映各班动态和学校动态的新闻,达到互通信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5、认真观摩研究课,上好常态课。
精心预设研究课,仔细分析其中出现的教学契机并加以探究。
同时努力上好常态课,在平时渗透课题思想,不断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取得的效果1、教师的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改变了过去应试作文的思想。
切实的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对学生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2、教师的科研意识有了一定提高,课题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推动了我校课题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的课题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3、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各级各类杂志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自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少,投入的时间不够。
2、搜集的有关作文方面的论著较少,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
3、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收集不及时,意识较弱。
课题研究还在继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
2005.2.4作文教学方法与策略》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王国臣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
所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尝试。
一、研究活动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我们从写和改两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现在,教材中所需要写的一般是命题作文。
过去的做法是当堂布置,当堂指导,当堂完成。
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急个团团转,写了又勾,勾了又写,一节课下来,连个作文开头还没写出来。
我们全组同志坐下来展开讨论,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既感到轻松,又言之有物。
大家一致认为,要给学生充分地观察、走访、查阅的机会,并且交稿时间延长到一周。
稿子交上来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改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怎么改?大家各抒己见。
一致认为首先是自批自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加工,修改;然后组织互批互改,小组内4名同学轮流交换,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最后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在全班宣读,学生发表评论,指出优、缺点,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实现共享。
当然,在修改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文题的确认,主题的确认,题材的确认,文章层次的安排等,同时包括对字、词、标点的修改。
二、研究进展一学期共有八篇大作文,每次作文教师都相机进行实践,。
并且对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进行重点研究操作。
在写第一篇作文时,在真正让学生写之前,让学生去观察古塔,查阅资料,或去政府广场体验,从物到人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静下来开始习作,很多学生初稿就很棒。
再经过一系列修改,作文就更棒了。
写人间真情的叙事作文前,先让学生走访,也可以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相关事例,使学生受到触动,然后成文。
现在全体教师都集中精神探索不同类型作文的指导和修改,探索作文后进生的补救办法,总结前段经验,在新学期作文教学中加以落实。
三、研究成果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各位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写出了高质量的反思、叙事、论文等。
“初中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1】王国臣正式着手参与“初中作文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至今已一年有余,从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到整体的语文素养,小到写作上创新出彩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学生主动发展的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品格入手,培养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其中阅读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作文创新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促进了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首先,我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借助典范的课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精神营养,从阅读中学习好的思想品质,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从阅读中提高文学、文化素养。
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中,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水平,积累了写作素材,学习到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写作的技巧。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到阅览室阅览,利用班级“图书角”广泛交流阅读,鼓励学生订阅《读者》、《语文报》、《中学生读写》等优秀报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作文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作文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积累,因此,我提倡并指导学生不仅在阅读中积累,更要在生活中积累。
在课内外阅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或段落,每天背一首古诗词,每天摘录一则名言警句,每天写一则随笔(字数不限),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存”,并做到读中思写,以读促写。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其中有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素材,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把作文教学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进而去反映生活、表达生活,大到伊拉克战争,美国总统竞选,电影,电视,歌星,影星,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小到下岗,就业,邻里纠纷,等等,都一一关注,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事,小事,悲喜事,尽为我用,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提倡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的生活,提倡写生活中的真情。
这一点,从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就能够看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影子,聆听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巨大回声。
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积累,使学生写出的文章丰富多彩。
作文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学生通过阅读与积累,在具备了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的基本功之后,要写出优秀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必须进行大胆创新。
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新。
第一、主题方面,指导学生从主题这一角度进行创新,就是要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或者运用逆向思维求异,“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第二、题材方面,题材是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走红”的话题作文内容相关性的要求就为学生选择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它可以让学生灵活地选用自己熟悉并能更好把握的材料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