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儿童诗)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大部分同学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的诗歌,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
2、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朗读、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总结,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爱好。
2、能从诗歌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诗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阅读活动4、定期评选出“读书小博士”、“创作小精灵”、“儿歌大王”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每首诗歌为一课时第一课时春教学目标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三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识春1.谈话激趣: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
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
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1)范读:《春天到了》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二、赏春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 出示:《春雨》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2.小组学习(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讨论后归纳: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第二课时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儿童诗两首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要点: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
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本站版权说明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节,知道了()。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
(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第四课时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真好听。
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5. 竹里馆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三、下课。
第五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
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
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七课时秋浦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读诗题,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秋浦歌: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产地之一。
)二、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指名读)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三、深入理解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