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7、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
8、异化作用的代谢类型
9、化能合成作用及兼性厌氧型生物
10、代谢类型的进化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2、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实验原理
[实验八]植物向性运动的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原理
实验设计和观察
4、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
5、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2、酶的概念、特性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 3、初步学会探索酶特性的方法
和 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五]探索淀粉每对淀
粉和蔗糖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ATP 的分子简式
第二节新陈代谢与 ATP 2、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光合作用
3、ATP 形成途径
4、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细胞增殖
4、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5、细胞增殖的意义
6、细胞分裂方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
2、有丝分裂过程
第二节细胞增殖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 4、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5、有丝分裂特征和意义
3
4
第一章练习
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第二章第一节 2、C3 植物与 C4 植物的概念
3、C3 植物与 C4 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
4、C3 植物与 C4 植物的区别
4
4
第二章第二节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第三章第一节 2、生物固氮的意义
实验二自生固氮 3、生物固氮过程简介
菌的分离
4、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输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及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主要作用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 2、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
活动的调节
用
3、体液调节的概念
4、高等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5、激素分泌的调节
6、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
用
7、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点、条件、复制意义)
3、 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六章 遗 传 和 变 异 1、 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与 DNA、
第 一节 遗 传 的 物质 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基础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 转录 翻
译)
第三小节:基因的表 3、中心法则
达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4、根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对水分吸收
的关系
5、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与细胞呼吸的
关系
6、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7、合理施肥与无土栽培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状况
营养物质的代谢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利用及其转
第七节细胞呼吸
化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
2、有性生殖概念、意义
3、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4、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
5、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 DNA 的
变化规律
7、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个体发育的概念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 2、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
3、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 九 章 人 与 生 物 圈 3、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 4、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态
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其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多样性面临威
第六七八九章复习 胁原因。
3、生物多性保护方法及意义。
制表: 张力 李可
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3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 碳循环过程
四、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
五、生态系统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
关关系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实习四
1、 学会制作设计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稳定性。
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2、 生物圈的概念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2、渗透作用的原理
和利用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 4、原生质层的概念
质壁分离与复原
5、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6、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合理灌溉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溶液培养法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2、植物的必需元素、矿质元素
3、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特点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 种群增长的“S”曲线,“J”曲线 影响
群落
种群变化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意义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群落:生物群落概念
3、实习三、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1、 生态系统概念、类型及各种生态系统分
第三节,生态系统 布,动植物特点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2、 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
法。
3、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5、隔离的概念、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
成的关系。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概念
第一节:生态因素 2、非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
3、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互助 斗争
种间关系: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4、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1、种群: 概念 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中的应用。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1、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理解形成
第二节 遗传基本规 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
律
性状之间数量关系。
探究实验二
2、 孟德尔所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第二小节:基因自由 过程、特点
组合规律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
周 周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点
1
4
绪论 第一章 1、生物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节
2、内环境的稳态
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4、血糖平衡与调节①②③④
2
4
第一章
1、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
2、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的
特点、抗体的分布
5、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 性别决定方式 XY 型性别决定;
ZW 型性别决定
3、 伴性遗传概念
4、 伴 X 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实例、特点
5、伴性遗传的遗传系谱分析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 基因突变概念、特点、实例、诱变因素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2、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应用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 3、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
重组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概念、实例
种类、结构和生理作用
8、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的鉴定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种类
---细胞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及结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构特点
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及主要功能
4、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相互联
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
2、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5、蛙的胚胎发育的概念、过程
6、蛙的胚后发育的概念、过程
制表:张力 李可
高中生物教学进度表 2
周次
周课时
教学内容
知识点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1、 DNA 是遗传物质
第一节
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遗传的物质基础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第一小节 DNA 是主要 2、RNA 是遗传物质证据:
5、实验二
6、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7、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实例
5
4
第三章第二节 1、基因的结构
第三章第三节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区别
3、基因工程简介
4、人类基因组研究
6
4
第四章第一节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第四章第二节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工程简介
4、植物细胞工程
7
4
第四章第二节 1、动物细胞工程简介
二、生态系统结构 态系统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三者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作用。
4、初级、次级消费者概念及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等概念
第七章 生物与环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第三节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逐级递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 减原因。
流动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5、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
6、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作用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掌握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
第三节光合作用
验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 2、光合作用过程
提取和分离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4、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5、突然改变某种因素后,物质的动态
变化
6、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1、吸涨吸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