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
思考,列举生活中的
含钙食品(或药物)。

交流讨论,学生的意
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
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
元素的。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
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
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环节二、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其中的“钙”、“锌”到
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元素,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1-20号元素如:H 、He、O、Na等。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
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
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
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
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钠元素、镁元素……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
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
的概念奠定基础。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
【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
讨论交流,得出:(1)
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
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
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
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
子数都是1。

(1)从知识上,是
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
奠定基础;
(2)从能力上,是
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
出什么结论?
【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倾听思考,并理解什
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
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
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
质子数”的结论。

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元素概念“质子数(即核
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
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一个氢元素组成的。

通过二氧化碳、金刚石和氯化钠,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

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

倾听,理解物质的宏
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并建
构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关系。

培养学生思考、理解
能力。

【提出问题】元素和我们前面学习
的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下表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分析,得出: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
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
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
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析、讨论,完
成下表内容:
并得出:化学反应前
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
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
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的能力。

【提出问题】观察下列元素的名
称,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讲述】金属的分类与元素名称的关系。

学生分析讨论,发
现:从元素名称的偏旁部
首有共同之处,有的都有
“钅”,有的都有“石”
字旁……
倾听。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
并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

环节四、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