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会同时减少货币资产和货币债务的实际值,所以,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

(2)造成通货膨胀税。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①政府是净的债务人。

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这会给政府带来好处;②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

(3)导致实际利率变化。

预期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即:
e e
=-。

其中,e R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e P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R R P
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改变名义利率水平,在调整过程中,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准确的,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因此,名义利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不一定同步。

(4)对投资产生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税效应会起到抑制投资和扭曲投资时期结构的效果。

(5)会增加交易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
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

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
答:(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①古典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根据古典主义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
等于零。

古典主义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不变,即d V
V
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实际产出(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在古典主义模型中,这意味着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结果,价格水平的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为零,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将会发生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与古典主义非常相似。

②早期凯恩斯主义者也认识到如果没有货币供给的增长,价格水平不会持续上升。

但是,他们强调的是短期分析。

在短期,货币供给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

此外,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水平。

这些因素的扩张性变动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他们不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现象。

③供给学派也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也主张通过货币紧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同时,他们强调减税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④一些经济学家强调工会和厂商等社会集团的垄断力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换言之,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或者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假定工会在劳资谈判中使货币工资的增长率高于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2)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①需求政策。

如果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那么紧缩需求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
a.财政方面的紧缩措施包括:削减政府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b.货币政策的紧缩措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时并不是指货币存量的绝对减少,而只是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

当然货币当局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限制银行信贷规模,绝对减少货币存量。

②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的形式: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

③供给政策。

增加生产意味着经济增长,可以避免单纯依靠紧缩总需求引起衰退的负面效应。

要增加生产和供给,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减税。

改善劳动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供给政策之一,主要包括:对劳动者进行再就业的训练;提供有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减少对就业和转业的限制,指导和协助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熟练要求程度较低的部门以扩大就业;由政府直接雇用私人企业不愿意雇用的非熟练工人,使他们得到训练和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④结构调整政策。

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应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特别是某些关键性产品,如食品、原材料)供求结构性失调而导致物价上涨。

对此,可以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

此外,政策的可信性和促进竞争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3.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什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否一致?
答:(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后来,人们又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并不一致。

在短期内,由于人们的预期错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才会有反方向的交替关系。

在长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是相等的,不管实际通货膨胀率有多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量都会处于长期均衡水平,失业率也就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这意味着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

4.通货膨胀、就业和产出是如何动态调整的?
答:在短期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产出水平之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相比,实际产出水平越高,即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实际产出水平越低,即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总需求曲线为:()1Y Y m f ψπσ-=+-+。

其中,Y 代表本期的实际产出水平,1Y -代表上一期的产出水平,m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π是实际通货膨胀率,于是m π-就是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率。

(1)货币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如图18-1所示,横轴代表产出水平,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或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Y 代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m 代表实际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实际的货币余额就在增加,这时的产出水平就趋于上升;反之,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实际的货币余额在减少,这时的产出水平就趋于减少。

如果实际产出水
平高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趋于上升;反之,如果实际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趋于下降。

因此,在图18-1中,A 、B 、C 、D 四个区域内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向稳定的经济均衡点的调整方向如箭头所示。

这意味着在短期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产出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组合轨迹是沿着逆时针方向收敛的。

由此可见,当经济从A 向D 调整时,本来是从比较高的产出水平向比较低的潜在产出水平调整,从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向比较高的均衡通货膨胀率调整,但是在实际调整过程中,至少有某一个阶段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会高于长期均衡水平。

图18-1
货币扩张时的动态调整(2)财政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总需求曲线改写为:()11m Y Y f σπψψ
-=--+。

一次性财政扩张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的动态影响可以用图18-2来说明。

显然,这与货币扩张的效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存在着过度调整现象和滞胀现象。

图18-2财政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5.讨论下述国家政策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
(1)相对于其他工资而言,最低工资增加50%;
(2)废除青少年的最低工资;
(3)雇佣一般工人的政府就业方案;
(4)对失业救济金征税;
(5)对失业者进行广泛的培训;
(6)对报纸广告课以重税。

答:(1)相对于其他工资而言,最低工资增加50%,这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因为通常情况下,最低工资是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增加,劳动需求减少,自然失业率增加。

(2)废除青少年的最低工资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3)雇用一般工人的政府就业方案将使得摩擦性失业减少,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4)对失业救济金征税将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因为对失业救济金征税将会使原有自愿失业的人寻找工作,从而降低自然失业率。

相关主题